日本名家作品选读
日本名家作品选读封面图

日本名家作品选读

(日) 芥川龙之介, 著

出版社:四川大学出版社

年代:2006

定价:38.0

书籍简介:

芥川龙之介是日本著名的作家,目前日本的最高文学奖就以芥川龙之介的名字命名。芥川龙之介的作品有200多部,本书精选其18篇作品译成中文,每篇后配以简单的练习。本书可作为日语专业学生的阅读辅助读物提高日语水平,也可供非日语专业读者了解日本文学和文化。

书籍目录:

地狱图

盗贼

竹林中

芋粥

罗生门

南京的基督

两位小町

寒冷

酒虫

猿蟹合战

秋天

河童

戏作三昧

老年的素盏鸣尊

蜘蛛丝

女体

沼泽地

六宫公主

死后

秋山图

俊宽

早春

杜子春

矿车

鼻子

报恩记

魔术

蜜橘

仙人

舞会

山鹬

前言

文学是了解一个民族、一种文化的窗口。文化传统、风俗习惯、心理素质、语言特点、政治经济生活都会成为文学作品表现的内容,对于每一位日语学习者来说,对于每一位日本研究者来说,多读一些日本文学作品都是必要的,也是应该的。长期从事日本研究的专家、学者也有义务向中国的读者介绍优秀的文学作品,让中国人更多了解日本,了解日本民族。多一分了解,也就能多播下一颗友谊共存的希望的种子。

正是基于以上考虑,笔者在五年前就萌发翻译一些日本文学名篇的想法。最先开始接触的是芥川龙之介的作品,芥川1892年生于东京,是大作家夏目漱石的晚年弟子,是二十世纪初日本“新思潮派”最为重要的代表作家,他集新现实主义、新理智派和新技巧派文学特点于一身,代表了当时日本文学的最高成就。虽然芥川死时年仅35岁,但留下了几百篇文学作品,篇篇都是精品,都值得我们好好研读。

芥川的作品中,不乏语言描写生动自然、充满悬念的精品。芥川擅长通过生动的故事描述来探究相对抽象的观念问题。如《罗生门》描述了一个平安末期世态凋敝的京都黄昏,一位被解雇,走投无路的仆人在罗生门下避雨,爬上门楼发现一个老太婆在揪拔死人的头发,做假发出卖。一个生动的故事引人深思仆人和身为盗贼的老妪处于同样的境况或生存理由中,是否便摆脱或脱离了现世的道德规约?中篇小说《地狱变》也是芥川同类小说重要的代表作。小说主人公是孤高居傲的画师良秀,他把艺术看得高于一切。在权倾一时的堀川大公命令下,良秀全神贯注地绘制画“地狱图”。然而画家无从构思年轻女人被焚死在槟榔毛车的中心画面。小说同时写到,大公老爷倾心于良秀之女,想要占有却不能得逞,于是,大公老爷居心叵测地答应良秀,“槟榔毛车点燃大火,车里坐着一位艳丽女人,还要贵女装扮”。谁知,在槟榔毛车上,锁链捆绑的正是良秀之女。眼见自己心爱的女儿任烈火烧遍全身,画师良秀虽也身不由已地奔向车子,但这种痛苦瞬间就被艺术的追求所压倒,他很快从一个父亲的立场转向画师的立场。良秀看到的只有美丽火焰的颜色,以及在火焰里遭受痛苦的年轻女人的样子……良秀如愿以偿地完成了画作,之后便悬梁自尽。说到底,《地狱变》通过极端化的人间悲剧描写了权力与艺术的对垒,因而被称作芥川“艺术至上主义”的一个宣言。作品中还蕴涵着作者一以贯之的探究画家良秀宁愿亲女焚死的艺术至上主义是否显得过于无情和残酷?芥川的作品内涵丰富,思想深刻,在今天读来,仍然发人深思。芥川的优秀作品实在太多,本书从中选取二十八篇有代表性的作品,并译成中文。

由于笔者语言水平不高,文学素养有限,虽然历时五年,仍然诚惶诚恐,不尽如意之处肯定存在,恳请同行,读者指正。

译者浙江工商大学2006年5月

内容摘要:

  日本著名作家芥川龙之介在其短短12年的创作生涯中,创作了148篇小说、55篇小品文、66篇随笔、以及大量的评论、游记、札记、诗歌等。本书主要收录了芥川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中短篇小说,书中选取了他创作的其中33篇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包括《罗生门》、《地狱变》、《河童》、《六宫公主》、《秋山图》等。  芥川龙之介是日本近代的杰出作家,有“鬼才”之誉。他的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在于短篇小说,《罗生门》、《竹林中》、《鼻子》等都是芥川龙之介最广为人知的经典名篇。早在20世纪20年代,鲁迅便将《罗生门》、《鼻子》译介到中国。芥川龙之介的作品也深受老一辈著名翻译家夏丐尊、夏衍、楼适夷等人的喜爱,他们都曾翻译过芥川龙之介的作品。根据芥川龙之介的短篇小说《竹林中》改编,由日本电影大师黑泽明执导的电影《罗生门》轰动全球,被誉为“有史以来最有价值的十部影片之一”,芥川龙之介的小说也因此更深入人心。本书收录芥川中短篇小说33篇,包括《罗生门》、《地狱变》、《河童》、《六宫公主》、《秋山图》等。《罗生门》以风雨不透的布局将人推向生死抉择的极限,从而展示了“恶”的无可回避,第一次传递出作者对人的理解,对人的无奈与绝望。《鼻子》则把犀利的笔锋直接刺向人的深层心理,委实耐人回味。作者简介:  芥川龙之介(18921927):日本小说家。号柳川隆之介、澄江堂主人、寿陵余子。能赋俳句,俳号我鬼。生于东京。1913年入东京大学英文系。学习期间,成为第3次和第4次复刊的《新思潮》杂志同人。1915年发表《罗生门》,并未引起文坛重视。1916年大学毕业之前。在第4次复刊的《新思潮》上发表《鼻子》(1916),受到夏目漱石的赞赏。《芋粥》(1916)和《手绢》(1916)接连问世,从而奠定了作为新进作家的地位。大学毕业后,在镰仓海军机关学校任教3年。1919年入大阪每日新闻社。1921年以新闻社海外特派员身份到中国游览,回国后写了《上海游记》(1921)、《江南游记》(1922)等。十月革命后,日本无产阶级文学开始萌芽,芥川也在时代的影响下,着重描写反映现实的作品。其中有歌颂与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颓唐消沉形成明显对照的淳朴善良的农村姑娘《桔子》(1919),表现现代男女青年苦闷的《秋》(1920),刻画少年心理的《手推车》(1921),描写农村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块地》(1923),嘲讽乃木希典的《将军》(1920)以及批判军国主义思想、对下层士兵寄予同情的《猴子》(1916)和《三个宝》(1927)。芥川晚期的作品,反映了他对贫富悬殊的社会现实的幻灭感。1927年初发表《玄鹤山房》,通过老画家之死,揭露家庭内部的纠葛,反映了人生的惨淡和绝望心情,暗示旧事物的衰亡和新时代的来临。写这篇作*品时,芥川已萌自杀的念头,使以后的作品如《海市蜃楼》等充满了阴郁气氛。《河童》(1927)通过虚构的河童国,抨击人吃人的资本主义制度。遗作《齿轮》和《某傻子的一生》(1927)描述作者生前的思想状态。评论集《侏儒的话》(19231927)阐述了他对艺术和人生的看法。20年代末期,日本社会的阶级斗争日益尖锐,芥川意识到自身的矛盾和软弱无力,因“对未来的模模糊糊的不安”(《给一个旧友的手记》,1927),终于在精神极度苦闷中自杀。在短短12年的创作生涯中,芥川写了148篇小说,55篇小品文,66篇随笔,以及大量的评论、游记、札记、诗歌等。他的每一篇小说,题材内容和艺术构思都各有特点,这是他在创作过程中苦心孤诣地不断进行艺术探索的结果。他的文笔典雅俏丽,技巧纯熟,精深洗练,意趣盎然,别具一格。在日本大正时期的作家中占有重要地位。为了纪念芥川在文学上的成就,从1935年起设立以他命名的“芥川文学奖”,该奖一直是日本奖励优秀青年作家的最高文学奖。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日本名家作品选读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561435991
如需购买下载《日本名家作品选读》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成都出版单位四川大学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38.0语种日汉对照
尺寸16装帧平装
页数 580 印数 3000

书籍信息归属:

日本名家作品选读是四川大学出版社于2007.01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H369.4:I 的主题关于 日语-汉语-对照读物 ,文学-作品综合集-日本-现代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