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的大墙
康熙的大墙封面图

康熙的大墙

完颜亮, 著

出版社:中国书店

年代:2009

定价:32.0

书籍简介:

本书从清代行宫花园的社会功能和政治功能从发,以清帝南巡治理水患和北巡消弭边患为主要线索,大致划分了三个系列即塞北行宫(避暑山庄)、直隶行宫(包括北京、天津及其河北部分地区)、江南行宫(运河两岸直至钱塘江南北),清晰有序地串联起有清一朝几乎所有的行宫花园,并在此基础上巧妙地织入发生在行宫里的历史事件和野史趣闻,侧面勾勒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由盛而衰的整个历史过程。

书籍目录:

洪水.北人.行宫

(代前言)

第一章康熙的大墙

一、木兰秋狝

二、塞外夏宫

三、乾隆的嘉园

第二章我是谁

一、雾锁江南

二、江南行官

三、神秘的母亲

四、太后的山与水

第三章怀柔远人

一、大师之旅

二、穿越死亡之海

三、刹宇之城

四、马嘎尔尼

第四章王朝的困境

一、闪电传言

二、丢失的铺匣

三、乱世与空园

第五章帝国的黄昏

一、梦断烟波敛爽殿

二、火烧圆明园

三、西宫之变

四、颐和园的囚徒

五、津门御苑

第六章避暑山庄涅槃

一、民国时期的避暑山庄

二、熊希龄与“热河行官盗宝案”

三、军阀与日军占领时期的避暑山庄

四、凤凰涅槃

参考资料

前言

洪水.北人.行宫

承德。塞外的冷风掠过避暑山庄的湖面,穿行于游廊中。康熙将一片青山碧水化作庞大的花园与宫殿。山庄周围群峰环抱,天高云淡,刹宇如海,大佛矗立,钟声悠扬。这是一个因政治与宗教的结合而起源的城市,它永远让北人的铁蹄与刀锋消弭在这曾经荒无人烟的河谷之中。

江南。水乡的雾气笼罩着精致的亭台楼阁。乾隆在这里留下一座座已经沉寂的古行宫与石碑。鱼鳞石塘宛若海上长城,在夕阳的映照下熠熠生辉。这一切记载了他曾经为连年泛滥的洪水如何挥金如土,大兴土木。然而人们津津乐道的却是他众说纷纭的艳闻趣事与匪夷所思的身世之谜。

北京。阳光铺洒在荒芜的野草上,焚灭的废墟点缀着干裂的土地。咸丰所抛弃的那一片片断石残碑如累累白骨般呈现在光影之中。它们沉寂如遥远的古罗马角斗场、柬埔寨吴哥窟、玛雅文明遗址。然而圆明园的大殿不是因时间而消亡的,它是一个庞大王朝被撕裂的残片。

这些清代行宫带有它们所诞生的城市印记以及那个地点与那个时代烙印在土地上的一切。似乎它们因清代而生,又随清代而消亡。然而,究其根源会发现,它们诞生的缘由却隐藏在中国历史遥远的过去。

自古以来,有两件事情在千年的时光里不断困扰着世世代代的中原王朝:一是水灾,二是边患。水灾主要指两河流域与钱塘江海潮的泛滥。所以,能有效治理水患的人们被千古传颂,如大禹、李冰父子、吴越王钱缪。边患主要指中国北部、东北部与西部游牧民族的掠夺与入侵。因此,能以武力或和平方式解决边患的人们都被铭记史册,如霍去病、岳飞、王昭君、文成公主。北人与洪水对中原的困扰造就了中国波澜壮阔的历史图景和数不胜数的英雄人物。中国历史就是一部抗击游牧民族入侵与治理南方水患的历史。到了清代,当满洲爱新觉罗氏与贵族们完成了从入侵者到统治者的角色转换以后,与历代汉族王朝一样,他们所需要面对的仍是这两件繁杂而艰难的事情。

水患从始至终困扰着中国。中国是处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治水社会。这种社会由于经常性的水利工程而需要大规模的协作,后者反过来需要纪律、从属关系和强有力的领导,由此产生了专制君主和东方专制主义。从悠远飘渺的远古时代,黄河流域就不断泛滥成灾。部落联盟的首领尧派鲧去治水,但鲧只知造堤筑坝,严防死堵,最终洪水冲塌了堤坝,造成了更大的灾难。尧杀了治水不利的鲧,派鲧的儿子禹继续治水,禹一改父亲治水的弊端,开渠排水、疏通河道,治水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因此被后人尊称为大禹。具体到大禹这一个体人物,宏观到治水所产生的治水社会,中国人与水的抗争都是历史上影响最深远的社会事务,清代帝王自然不能例外。这个由东北的游猎部落演变而来的政权是否能成功治理南方的水患,成为影响他们成功统治中原的重要因素。除拨巨款修筑水利工程以及南巡视察河务之外,康熙皇帝还在绍兴府徒步拜谒大禹陵,以示崇敬。乾隆皇帝亦多次拜谒钱王祠,并作诗颂扬。他们不仅想要表达对于治理南方水患的决心,也试图显示自己皈依华夏文明的诚意。

中原王朝治理水患的智慧在清代以前并未体现在解决边患问题上。秦始皇筑起了长城,直到明代,这道宏伟的大墙仍是游牧民族和中原与生俱来的界限,它试图以严防死堵来阻隔北人的骏马和刀锋。但是,北人比洪水更凶悍,大堤也许能防御洪水,但是长城却无法阻隔铁蹄。契丹、蒙古、满洲等历代北方游牧民族政权已经反复证明了长城防御功能的失效。到了清代,统治者从塞外而来,废弛长城的修筑已是必然。那么,清王朝的防线又设置在哪里呢?同为北人,蒙古人显然比满洲人受汉族文化的影响要小,对自己的传统也更坚持。元朝之前和之后,他们始终作为中原巨大的威胁而存在。到了清朝,这个问题被解决了,清统治者作为民族融合的媒介,传承着汉族的统治方式与文化特点,又与蒙古各部落保持着血脉与精神的密切联系,在强悍的游牧民族与古老的农耕民族之间架设了一座桥梁,从而使整个帝国保持长久的和平与统一,将这道永恒的边界消弭在狂欢、围猎、盛宴与林立的刹宇之中。北巡,就是达成这一局面的基本手段。而北巡途中最重要的行宫承德避暑山庄,则是作为联络少数民族的宗教基地与接见外国使节的外交基地而存在的,它见证了清代形成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伟大历程。

除南巡与北巡外,清代的皇帝有大量的时间驻跸在北京的行宫中。这些花园基本只用来处理朝政和休闲,没有出巡作用。但是它们身处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见证了清代最核心与最浓墨重彩的历史。在清代晚期,它们也经历了最为惨痛的命运。

清王朝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传奇,清代行宫是一个充分而独特的载体。热河行宫(承德避署山庄)见证了一个新兴的王朝在长城之外展示的大国气度;江南行宫记述了一个鼎盛的王朝于街头巷尾流布的隐秘传闻;北京行宫承载着一个衰败的王朝灭亡前风声鹤唳、四面楚歌的苦痛历史。作为历史的有形载体,清代的行宫比紫禁城更丰富地刻画了整个时代的图景。在这一座座精美舞台上,曾经上演着政治、民族、文化的历史大剧。

这些遍布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各色各样的清代行宫,它们不仅是建筑、风景、文化、风俗的标本,不仅是清帝一次或多次出行的足迹,也是一刻或一段历史的完整再现。它们传承着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记载着清代蒙古族、藏族及其他各少数民族与外国使节浩浩荡荡朝觐中央王朝的宏伟篇章,讲述着江南水乡曲折隐秘的民间故事,演绎着帝国穷途末路时人民的罹难与家园的毁灭,展现着多种多样的历史样貌。清代行宫,是一册册在时空交错中完整保存着历史的书籍,翻开扉页,它将揭开尘封已久的秘密以及给予我们隐藏于历史深处的启示。

完颜亮

2008年6月8日

内容摘要:

  清王朝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传奇,清代行宫是一个充分而独特的载体。热河行宫见证了一个新兴的王朝在长城之外展示的大国气度;江南行宫记述了一个鼎盛的王朝于街头巷尾流布的隐秘传闻;北京行宫承载着一个衰败的王朝灭亡前风声鹤唳、四面楚歌的苦痛历史。作为历史的有形载体,清代的行宫比紫禁城更丰富地刻画了整个时代的图景。  清王朝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传奇,清代行宫是一个充分而独特的载体。热河行宫(承德避署山庄)见证了一个新兴的王朝在长城之外展示的大国气度;江南行宫记述了一个鼎盛的王朝于街头巷尾流布的隐秘传闻;北京行宫承载着一个衰败的王朝灭亡前风声鹤唳、四面楚歌的苦痛历史。作为历史的有形载体,清代的行宫比紫禁城更丰富地刻画了整个时代的图景。在这一座座精美舞台上,曾经上演着政治、民族、文化的历史大剧。  这些遍布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各色各样的清代行宫,它们不仅是建筑、风景、文化、风俗的标本,不仅是清帝一次或多次出行的足迹,也是一刻或一段历史的完整再现。它们传承着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记载着清代蒙古族、藏族及其他各少数民族与外国使节浩浩荡荡朝觐中央王朝的宏伟篇章,讲述着江南水乡曲折隐秘的民间故事,演绎着帝国穷途末路时人民的罹难与家园的毁灭,展现着多种多样的历史样貌。清代行宫,是一册册在时空交错中完整保存着历史的书籍,翻开扉页,它将揭开尘封已久的秘密以及给予我们隐藏于历史深处的启示。【作者简介】  完颜亮,北京人,1979年11月出生,自由撰稿人。致力于文学创作与东西方哲学、历史、宗教、艺术等领域的研究。2001年出版长篇小说《时光波浪与明岛火舞》,2007年曾任季羡林先生《季羡林说写作》(中国书店出版)一书的特约编辑。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康熙的大墙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806636329
《康熙的大墙》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资源下载链接,请点击下方按钮查看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中国书店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32.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6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5000
全网搜索试读资源

书籍信息归属:

康熙的大墙是中国书店于2009.01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K928.73 的主题关于 宫苑-史料-中国-清代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