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吉林大学出版社
年代:2007
定价:20.0
本书从本体论语境中审视人的本性,把本体论理解为能最终把握世界和人生价值意义的最高原则。
序
导论形上的渴望是人类最深沉的渴望之一
第一章人的本性的本体论领会
一、本体论的源初语境
二、认识论消融本体论后的人性视域
(一)经验论的人性基础
(二)唯理论的人性根基
(三)经验论与唯理论的本体论特征
(四)人的本质先于存在
三、德国古典哲学的人性视域
(一)朝向“德性之根”的实践理性
(二)朝向人性自由的“绝对精神”的辩证运动
(三)人是人的最高本质
第二章传统本体论终结后,人的本性向生活世界的回归
一、现代哲学对本体论的拒斥
(一)从拒绝到承诺
(二)人本主义的人性关怀
二、哲学的另类形象
(一)现代哲学的困境
(二)话语的自由嬉戏
(三)解构的游戏
三、回归生活世界后的人的本性
(一)人的生存先于本质
(二)本质即生存
(三)人的本质乃是创造性
(四)人的本质是无本质
第三章马克思“人的解放”的本体论承诺
一、对传统哲学观的颠覆
(一)以“实践的活动”克服“纯粹的活动”
(二)以“实践活动的能动性”克服“感性直观的片面性”
二、“人的解放”的本体论承诺与关怀
(一)对实体化马克思哲学本体论的批评
(二)马克思哲学本体论承诺的澄明
(三)“人的解放”是哲学的终极关怀
三、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第四章人的本性“应当”与现代性人性
一、人的形上本性系统
(一)人的本性是自然限定与超越自然限定的辩证统一
(二)人的本性是理性与非理性的辩证统一
(三)人的本性是理想性与现实性的辩证统一
(四)人的本性是自由自觉性与感性实践活动的辩证统一
二、现代性的人性
(一)现代性面相
(二)现代性特征
(三)现代性人性的冲突
三、克服现代性人性冲突的努力
(一)超越以工具理性为根基的主体性
(二)诉诸日常生活文化批判
(三)马克思超越现代性的方案
第五章中国天道与人的本性
一、“形而上者谓之道”
(一)本体论与天道的差异
(二)天道即人道
(三)人性本善
二、中国现代性人性矛盾
(一)中国非典型性现代性特点
(二)中国非典型性现代性人性矛盾
三、中国现代性人性的哲学担当
(一)在“形上”与“形下”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
(二)守持反思的向度
(三)在现代性历史过程中,人作为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本质
结语从根本做起
参考文献
中文摘要
Abstract
后记
人的本性问题是任何一个时代和任何一种文化形式须当追问的问题。在本书中,作者以真切的问题意识,浓厚的历史视野,对传统哲学本体论的特点和审视人性的原则进行了深度挖掘,并把本体论与人的本性联系起来,突出了人的本性的哲学根基,把对人的本性的理解落实到中国现代性实践中,突出了当代中国哲学的理论使命。作者简介: 张广森,1963年生,山西沁水人。1985年毕业于中山大学,获哲学学士学位;1991年毕业于南开大学,获法学硕士学位;2005年毕业于吉林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曾任教于南京农业大学、吉林省委党校,现为天津医科大学医学人文科学系教授,天津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理事。主要从事医学伦理学、社会哲学研究,已在《新华文摘》、《学习与探索》、《长自学刊》等刊物发表论文30多篇,出版专著、参编教材7部。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伦理本体与人的本性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9787560135830 《伦理本体与人的本性》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资源下载链接,请点击下方按钮查看 | |||
出版地 | 长春 | 出版单位 | 吉林大学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20.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0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 6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