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适应与社会复杂化
环境、适应与社会复杂化封面图

环境、适应与社会复杂化

郑建明, 著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年代:2008

定价:33.0

书籍简介:

本书采用国际上流行的较新的社会人类学和考古学理论,在掌握大量的田野考察的第一手资料的丰厚基础上,对于我国环太湖平原和宁绍地区新石器时代的人地关系和社会性文化演变的歧异发展轨迹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归纳和研究,探究其深层的动力因素,并且对于学界普遍瞩目的良渚文化去向,提出了一种有别于外因论的综合阐述。

作者介绍:

郑建明,男,1971年生,浙江金华人,1994年本科毕业于四川大学考古专业,获学士学位;当年考入复旦大学文博系,获硕士学位;2003年再次考入复旦大学,师从陈淳先生攻读博士学位。 1998年春硕士毕业后进入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工作至今,主要从事田野考古的发掘与研究工作。2005年之前主要从事史前遗址的发掘与研究工作,先后参加过浦江上山遗址、萧山跨湖桥遗址、浦阳江流域史前遗址的调查与试掘等项目的发掘与资料整理、编写工作。2005年调整研究方向,从史前转入历史时期,主要从事瓷窑址的发掘与研究工作,先后主持过温州、衢州、宁波、德清等地区的古代窑址发掘项目,窑口涉及瓯窑、婺州窑、越窑、德清窑及原始瓷窑址等。近两年主要从事以德清为中心的东苕溪流域原始瓷窑址群的调查、发掘与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参与了德清火烧山、亭子桥原始瓷窑址的田野发掘、资料整理与报告编写工作,重点探索中国的“瓷之源”。 从1998年至今先后发表学术论文及考古发掘简报近30篇,负责编写《德清火烧山——原始瓷窑址发掘报告》(文物出版社2008年4月版),参与《跨湖桥》史前遗址发掘报告的编写(文物出版社2004年12月版)。

书籍目录:

内容提要

ABSTRACT

第一章 总论

1.1 问题的缘起

1.2 研究现状

1.3 方法论思考

1.4 研究设计

1.5 研究思路

1.6 预期结果与难点

第二章 更新世末以来的环境变迁

2.1 环太湖平原

2.2 宁绍地区

2.3 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4 小结

第三章 经济形态的演变——兼论农业的起源

3.1 理论探讨

3.1.1 农业起源理论综述

3.1.2 环太湖与宁绍两地稻作起源

3.2 经济变迁的考古证据

3.2.1 环太湖地区

3.2.2 宁绍地区

3.3 水稻遗存分析

3.4 工具与生产

3.5 比较与讨论

3.5.1 栽培的出现

3.5.2 农业的发展

第四章 社会复杂化

4.1 理论探讨

4.1.1 复杂化进程

4.1.2 动力机制

4.1.3 实施手段

4.1.4 物化表现

4.2 环太湖地区的社会复杂化

4.2.1 聚落形态

4.2.2 墓葬

4.2.3 纪念性建筑

4.2.4 居住形态

4.2.5 环太湖地区社会复杂化进程

4.2.6 社会复杂化的动力机制

4.3 宁绍地区的社会复杂化

4.3.1 聚落形态

4.3.2 墓葬

4.3.3 纪念性建筑

4.3.4 居住形态

4.3.5 宁绍地区社会复杂化进程

4.3.6 社会复杂化的动力机制

4.4 小结

第五章 复杂社会的崩溃

5.1 崩溃的理论探讨

5.1.1 崩溃的内因

5.1.2 崩溃的外因

5.2 良渚复杂社会的崩溃

5.2.1 内因

5.2.2 外因

5.3 环太湖地区后续文化

5.3.1 广富林遗址

5.3.2 钱山漾

5.3.3 马桥文化

5.3.4 社会复杂化程度

5.4 宁绍平原后续文化

5.5 小结

第六章 结语

附表

参考书目

后记

内容摘要:

浙江境内的杭嘉湖与宁绍两大平原,环境相似、气候相近、位置相邻,然而其史前文化的发展却表现为差异甚大的轨迹。杭嘉湖平原与东边的上海、北边的苏(州)(无)锡常(州)等平原一起共同组成了整个环太湖地区(平原)。文化面貌从马家浜文化开始、历崧泽文化、至良渚文化时期,各地方类型大同小异,而其社会发展水平、社会结构一直表现为连续和不断复杂化的发展过程,直至良渚时期复杂社会崩溃而嘎然而止。
宁绍平原则不同,这里地域面积远不如环太湖地区,但是从目前已发现的的遗址来看,文化面貌迥异:跨湖桥与河姆渡两处典型遗址,无论是在物质文化上,还是从器物所反映的其他方面,似乎没有多少相似之处或前后承袭的迹象。并且跨湖桥文化在距今6500多年消失得无影无踪,而河姆渡文化从第三期开始,就表现出一种很大的衰落趋势,最终在北面良渚文化的全盛时期被融入其势力范围之内。
环太湖地区与宁绍平原微生境与资源条件很可能是制约两地经济形态与生存方式相互差异的重要原因,而不同的经济形态与生存方式又决定了两地不同的人地关系与社会发展轨迹。
环太湖地区地势平坦开阔,便于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在马家浜文化时期,食物结构以野生资源为主,到崧泽文化晚期,气候由温暖湿润转向凉干,人类赖以生存的几种主要大型动物数量锐减,再加上人类的居住环境从资源丰富的生态过渡带类型演变成资源单一的平原类型,人类可利用的资源种类与数量锐减。而平原地区开放的环境极有利于人口的流动与迁移,可促进人口的增长。这样人口/资源模式失衡,迫使人们寻求新的食物资源,农业开始出现。
农业生产刺激了私有财产、超社群的社会协作、等级分化的出现及人口规模的扩大,复杂社会形成。
在良渚文化末期,良渚复杂社会在它的中晚期逐步特化为一个神权社会,贵族为维护其世袭的特权,在非生产性的大型公共工程修筑、显赫物品制造等方面投入大量的劳动和资源,造成社会非生产性支出激增;另一方面,人口数量、密度的增长造成食物供应紧张,迫使良渚居民采取更加强化的农业生产方式,需要在生产性劳动上增加投入。这样,生产性与非生产性劳力投入的冲突更加严重,社会两部分能量支出失衡。气候在经历了1000多年的稳定之后,气温与降水量在这一时期跌至低谷,给良渚文化的农业生产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在这种内外因的作用下,良渚复杂社会迅速开始动荡不安,农业生产条件开始恶化,影响到粮食供应和剩余从而走向崩溃,重新回复到了原始平等社会。

编辑推荐:

《环境、适应与社会复杂化》是一部对史前社会文化演变进行尝试性阐释的博士论文,作者郑建明先生试图采用国际上流行的社会人类学和考古学理论,对环太湖地区和宁绍平原新石器时代的人地关系和社会文化演变的歧异发展轨迹进行分析,探究其深层的动力因素,并对学界普遍瞩目的良渚文化去向提出一种有别于外因论的综合阐述。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环境、适应与社会复杂化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208083226
如需购买下载《环境、适应与社会复杂化》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上海出版单位上海人民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33.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123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环境、适应与社会复杂化是上海人民出版社于2008.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K871.13 的主题关于 新石器时代文化-研究-江苏省 ,新石器时代文化-研究-浙江省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