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年代:2014
定价:42.0
本书为湖南省教育厅普及性课题成果,全书深入浅出地对“一分为三”的理论界限、定义域、视域问题,“一分为三”理论研究的结构性、系统性与发展性问题,“一分为三”的适用范围、实践意义及其应用研究问题等进行了阐述与说明。本书旨在对事物存在与运动规律的本质作出抽象概括,为人们的思维与行动提供理论基础。本书由教育部推荐至大中专院校哲学普及教育,也适合广大哲学爱好者阅读。
再版自序
原版序一
原版序二
绪论 世纪哲学的思考
第一章 哲学意义的一二三
一 我是谁? 019
二 我在何方? 021
三 哲学意义的一二三
第二章 哲学三态
一 原生的哲学
二 对立的哲学
三 和谐的哲学
第三章 “_分为三”规律
一 “一分为三”的内涵及其阐述
二“一”与“三”的逻辑关系
三“一分为三”与“一分为二”、“一分为多”的关系
四 “一分为三”之模式探析
第四章“一分为三”的几种理论形态
一 关于“一生二,二生三”式(或中庸式)
二 关于“天人合一”式(或对立统一式)
三 关于“一而三,三而一”式(或三极式)
四 关于与“一分为三”相关联的一些辩证范畴
第五章 “一分为三”与其他规律的关系
一 规律及其意义
二 “一分为三”与自然规律的关系
三 “一分为三”与社会发展规律的关系
四 “一分为三”与思维运动规律的关系
五 “一分为三”与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规律的关系
第六章 西方哲学的“一分为三”思想
一 西方哲学“一分为三”思想概述
二 黑格尔哲学“一分为三”思想研究
三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的“一分为三”思想
第七章 中国哲学的“—分为三”思想
一 “一分为三”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和精髓
二 老子《道德经》之“一分为三”哲学思想研究
三 《中庸》释义
四 毛泽东《实践论》的“一分为三”认识观
五 邓小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包含的“一分为三”思想
六 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八章 正确运用—分为三”规律
一 关于全面地系统地立体地认识事物
二 关于构造动态的和谐的平衡状态
三 实现存在状态的有益转变
四 关于最佳状态的确认与“适度”的关系
五 构建和谐天人关系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主要参考文献
原版后记
形而上应该是对人生的一种终极解释或终极意义的人文关怀。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在何方?”这是自古以来不断追寻而又深感困惑的问题。周德义的《我在何方(一分为三论)》从这亘古的疑惑切入,挖掘传统文化宝藏和现代科学研究成果,开启人类认识自我、世界和自然的理想窗口。
“一分为三”,是关于超越对立的思考,是关于整体的系统存在的思考,是关于事物对立统一的辩证思维,是和谐哲学的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