谔谔之声
谔谔之声封面图

谔谔之声

张丽军, 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年代:2012

定价:42.0

书籍简介:

新世纪中国文学向何处去?这是一个不容回避的的问题。本书采用社会学、政治学、文化研究、文本细读、新历史主义等理论方法,细致梳理新世纪文学十年发展历程,对新世纪文学的底层叙事、文学人民性、大众化道路、“新政治写作”、诗歌创作困境、批评不良症候等一系列当下现实性问题进行理性分析和审美建构,为推进新世纪中国文学、建构良好的文学批评生态提出了一些创新性学术观点。作者认为,新世纪底层文学是在对左翼文学、纯文学的扬弃中,去除阶级对立性、艺术形式崇拜迷雾而兼具革命性和文学性的新文学。

作者介绍:

张丽军(1972.12-),男,山东葛县人,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现当代文学国家重点学科、“泰山学者”团队成员、博士后。独立主持中国博士后基金1项、省部级课题3项;在《文学评论》等报刊发表学术论文一百余篇,多篇沦文被《新华文摘》和人大报刊复印资料转载。出版《乡土中国现代性的文学想象》等学术著作五部。主要研究方向为20世纪乡土文学研究、新世纪文学文化研究、样板戏研究等,多次获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和刘勰文艺评论奖。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新世纪文学向何处去

第一节  新世纪底层文学:新美学原则的崛起

一、底层文学的思想传统与精神溯源

一、“纯文学”的迷津和新世纪文学的自我救赎

第一章 新世纪文学向何处去

第一节 新世纪底层文学:新美学原则的崛起

一、底层文学的思想传统与精神溯源

一、“纯文学”的迷津和新世纪文学的自我救赎

三、新世纪底层文学的精神特质探寻

第二节 新世纪中国文学陷入“中年危机”了吗

一、断裂式现代性与20世纪中国文学的二次断裂

一、新时期“中年危机”与被遮蔽的新世纪青春文学

三、文化困境、代际矛盾与80后作家的“成长危机

第三节 新世纪文学人民性的溯源与重申

第四节 文化消费主义时代的文学批评走向何方

一、谨慎欢迎的“诡异”:力挺余华的先声

一、解读《兄弟》的逻辑前提,是否不证自明

三、余华《兄弟》的“冒犯”,是否创造了一种新的叙事风格

四、从《兄弟》“上海讨论会”看当代文学批评的三种症候

五、当代文学批评症候根源的文化探寻

第五节 新世纪文学的出路是“大众化”还是“小众化”

一、中国现代小说的大众化基因和大众文学传统

一、民粹主义的二元对立思维模式

三、“去政治化”和“物质主义”:当代小说的困境及其突围

第六节 当代中国诗歌如何突围

一、“荒漠化”的精神文化背景

二、新世纪诗歌的整体性困境与精神迷失

三、重构伟大的诗歌传统和文化伦理

第七节 “茅奖”,你何时不再矛盾

一、“茅奖”:一开始就存在的暧昧与遗憾

二、“无边的质疑”中的第七届“茅奖”

三、“茅奖”争议背后的“潜规则”、“集体无意识”

第二章 新世纪中国乡土文学的“中国经验”

第一节 新世纪文学何以走向农民?

一、打破五四新文学与农民的“隔膜”,创作农民文学

二、立志为农民写作,做“文摊文学家

三、与农民血脉相通,塑造时代典型的农民形象

第二节 新世纪乡土中国现代性裂变的审美镜像

一、《秦腔》:乡土中国的衰竭心像

二、《高兴》:进城农民工的“垃圾”物像

三、独异的中国现代性形象:最后一位农民与认同城市、寻求群体解放的农民工

第三节 重建新世纪中国伦理的文学思考

一、百年伦理危机的审美显现

二、君子梦:传统儒家伦理文化在民间的一脉余香

三、平常禅:传统佛教伦理文化的当代转向

四、如何重建新世纪中国伦理

第四节 回归“仁义”传统,抑或另建“生活伦理”

一、从欲望解放到泛滥:“美丽的时代病毒

二、金德义:回归“仁义”传统的道德消毒剂

三、从钱二妮到金桃:新世纪女性的现代“生活伦理”

四、结语:《土窑》伦理叙事的突破与局限

第五节 穿越时空的魅惑之音与乡土中国的伦理悲剧

一、紫箫黯然低吟,传统乡村伦理文化的悲剧

二、紫箫魅惑天地,穿透黑暗时空的爱情之音

三、紫箫悲音不绝,叹新时期乡村伦理危机

第六节 90后“白毛女”为什么愿嫁“黄世仁

一、五四“娜拉”与新世纪90后“白毛女”

二、从意识形态化到历史还原的两个“黄世仁”

三、90后“白毛女”主体人格的陷落与当代中国社会的“无物之阵”

四、90后“白毛女”的救赎之路何在

第七节 百年农民与城市关系的审美嬗变

一、“以善抗恶”:祥子与城市的对峙和覆灭

二、“以恶抗恶”:五龙与城市的仇恨和征服

三、“以善寻善”:高兴与城市的平等对话

四、“车”、“米”、“肾”、“垃圾”:农民与城市关系的精神隐喻

五、结语

第三章 新世纪中国文学的“新政治写作”

第一节 强烈现实精神和社会主义理念的“新政治写作”

一、从家庭悲情叙事到政治写作的审美抉择

二、永生永世为老百姓写作:从赵树理到张平的文学人民性传统

三、社会主义理念是张平政治小说的思想核心

四、张平新政治写作:重新建构政治与文学关系

第二节 重建新世纪红色文化的艺术探索

一、新世纪《红灯记》改编剧的历史背景

二、《红灯记》改编的美学探寻

三、重构“红色”文化:红色经典改编的艺术功能

四、结语

第三节 浑圆深厚的民间正气之音

第四节 新世纪中国农村政治现代化的文学图景

第五节 当代中国乡村政治生态的全景展现和崭新探索

第六节 乌托邦政治狂欢漫长历史梦魇之罪

一、民间、传统与政治意识形态的共时性逻辑结构

二、革命、青春与社会主义乌托邦的政治狂欢

三、漫长的历史梦魇之罪

四、从语言、结构形式到思想内容的幽默神韵

第四章 新世纪山东文学研究

第一节 论齐鲁文化与新世纪山东文学的“难美”飞翔

一、打破齐鲁文化的大陆型山地文化专制,建构海洋型的开放性文化风土

二、继承五四山东作家的文化革新精神,实现新世纪齐鲁文化的思想革命

三、总结山东作家的文体与形式创新精神,化“沉重”为“难美”飞翔

第二节 新世纪农民对城市的审美想象与情感律动

一、菜农马全的“幸福”想象

二、幼小心灵的疼与痛

第三节 新世纪70后作家的魔幻性审美书写

一、艺术初创期的写意性描绘

二、艺术探索期的魔幻性书写

三、“乌山”、“桃镇”里的“隐身王国”

四、结语

第四节 空间现代性视阈下的文学济南

第五节 “夜晚之心”的灵魂舞蹈

一、穿越庸常生活的“夜晚之心”

二、“夜晚之心”的柔软与坚韧

三、灵魂飞翔的翅膀

第六节 “穿越夜的胸膛”的琴与灯

一、“黑夜”里绽放的花朵

二、弹奏“夜歌”的独弦琴

三、“穿越夜的胸膛”的灯盏

第七节 在时间和白发的眠处,一朵开放在尘世边缘的花

一、时间的镜子

二、暮色、风声与孤独的行者

三、花、青鸟与大地的爱意

内容摘要:

    
《谔谔之声——关于新世纪文学的理性思考》从从个体的审美思考和生命深层体验出发,把新世纪文学人民性、底层叙事、“新政治写作”、乡土文学等文学思潮和理论热点,置于当代文坛或20世纪文学史的历史维度中进行思考评价,用一种整体性的审美视野来思考更为宏大的全局性问题或相关文学理沦问题,以一种“谔谔之声”汇入了众声喧哗的文学思潮之中,成为多元对话声音的独特“这一个”。《谔谔之声——关于新世纪文学的理性思考》作者张丽军认为,在当代小说面临困境,尤其是当代中国底层大众再次呼唤文学的时代语境下,发扬中国知识分子的“忧国忧民
”文学传统,赓续现代文学作家与底层大众相融合的精神血脉,建构一种代表底层弱势群体利益的当代文学,已经是文化精英所需回应的时代课题和应承担的基本道义,也是维系文学的生命力、避免文学消亡的根本途径。

编辑推荐:

    
张丽军博士的学术新著《谔谔之声——关于新世纪文学的理性思考》呈现了他近几年来对新世纪中国文学的思考,其可贵之处不仅在于一种犀利尖锐的批评风格,而且在批评锋芒背后展现的是一种文学批评的理论自觉。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张丽军博士的新世纪文学批评就从个体的审美思考和生命深层体验中走出来,以一种“谔谔之声”汇入了众声喧哗的文学思潮之中,成为多元对话声音的独特“这一个”。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谔谔之声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516104897
如需购买下载《谔谔之声》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42.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9 × 21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谔谔之声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于2012.1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I206.7 的主题关于 中国文学:当代文学-文学研究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