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
年代:2008
定价:30.0
本书在《老子》原文每章后加以白话译文,并在讲解每一句原文时,再重复这句原文的白话。
总序
上篇
绪论
第一章道,可道
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
第三章不尚贤,使民不争
第四章道,冲而用之或不盈
第五章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第六章谷神不死,是谓玄牝
第七章天长地久
第八章上善若水
第九章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第十章载营魄抱一
第十一章三十辐共一毂
第十二章五色令人目盲
第十三章宏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第十四章视之不见
第十五章古之善为道者
第十六章致虚极,守静笃
第十七章太上,下知有之
第十八章大道废,有仁义
第十九章绝圣弃智,民利百倍
第二十章绝学无忧
第二十一章孔德之容,唯道是从
第二十二章曲则全
第二十三章希言,自然
第二十四章企者不立
第二十五章有物混成
第二十六章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第二十七章善行无辙迹
第二十八章知其雄,守其雌
第二十九章将欲取天下而为之
第三十章以道佐人主者
第三十一章夫兵者,不祥之器
第三十二章道常无名
第三十三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第三十四章大道泛兮,其可左右
第三十五章执大象,天下往
第三十六章将欲歙之,必固张之
第三十七章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下篇
绪论
第三十八章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第三十九章昔之得一者
第四十章反者道之动
第四十一章上士闻道,勤而行之
第四十二章道生一
第四十三章天下之至柔
第四十四章名与身孰亲
第四十五章大成若缺
第四十六章天下有道
第四十七章不出户,知天下
第四十八章为学日益
第四十九章圣人常无心
第五十章出生入死
第五十一章道生之
第五十二章天下有始
第五十三章使我介然有知
第五十四章善建者不拔
第五十五章含德之厚
第五十六章知者不言
第五十七章以正治国
第五十八章其政闷闷
第五十九章治人事天
第六十章治大国,若烹小鲜
第六十一章大国者下流
第六十二章道者,万物之奥
第六十三章为无为
第六十四章其安易持
第六十五章古之善为道者
第六十六章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
第六十七章天下皆谓我道大
第六十八章善为士者
第六十九章用兵有言
第七十章吾言甚易知
第七十一章知不知
第七十二章民不畏威
第七十三章勇于敢则杀
第七十四章民不畏死
第七十五章民之饥
第七十六章人之生也柔弱
第七十七章天之道,其犹张弓欤
第七十八章天下莫柔弱于水
第七十九章和大怨,必有余怨
第八十章小国寡民
第八十一章信言不美
前言
很多人对我说:“你为什么还要做《老子》解读这种事呢?《老子》的研究不知道有多少;《老子》的翻译,在大陆、台湾随便一找就是十几种以上,为什么还要再做一种呢?”
我从十八岁开始读哲学,到现在已经三十五年了。三十五年来,我先是研究西方哲学,再回到中国哲学,几乎没有一天不想这些问题。因此,我看别人翻译的《老子》、《庄子》及《论语》,就觉得很难过。一般的古文翻译是由中文系的教授们负责,而他们的做法通常是把古文当作古代的材料加以解释。一个字有几个意思,古代怎么用,都研究得很透彻,但这样却变成一门与生活脱节的学问了。结果,解析的时候往往只是强调字的意思,若总共有三种意思,哪一个才对呢?也没有把握。有时候说某一句的某个字是这个意思,换一句之后同样的字又有不同的解释,至于为何如此却讲不出所以然来。孑L子到底有什么连贯的哲学思想,很少有中文系教授好好研究。确实,对中文系这个领域来说,基本上只要研究清楚文字、词章就过关了,不需要了解孔子的哲学思想。
然而哲学是要讲义理的,因此我们就要问:儒家、道家是哲学,还是文学?这些作品摊开来看,当然是哲学!以文学标准来看,有些部分或语焉不详或故作神秘,甚至有很多部分在文章的表达上根本就不够水平。但是哲学上就不一样了,“澄清概念、设定判准、建构系统”,它有另一种表达的方式。每思及此,我的责任感就油然而生,所以这几年我花了很多时间重新解读这些经典。
解读经典,其实有两项主要工作。
第一项,就是很简单的翻译。千万不要小看翻译,译者本身必须具备相当的功力,才能将古文译成通顺的白话文。我为了翻译《老子》,至少看了五六种市面上找得到的版本。虽然这些版本都是很有权威的学者翻译的,我看了之后还是觉得实在应该重译。从译文便看得出来,他们多半认为翻译好像是附带的,不需要太严谨。结果导致译文既不通顺,用词也不够精确,更遑论典雅与否。因此,我要求自己翻译时,尽量做到不随便改字,即使我翻译出来的是白话文,也不能随便改动,不能说用这个字替换那个字,意思也一样。若不能做到这一点,对原文的掌握就会有偏差。
第二项则是解读,这才是真正困难的地方。我接受三十几年的中西哲学训练,加上自己做的研究,方才具备解读的能力,也就是掌握古文经典的哲学含义,不可能每个字都重要,因此必须懂得掌握关键词,了解每句话的重点在哪里。因为所谓“哲学”,就是要设法说出背后的道理。
有些《老子》的注解会说这个字有几个意思,但到底什么意思正确,也没什么把握,对于为何选定其中一个意思,也说不出个理由来。很多学者注解时喜欢说“王弼这样说”、“河上公这样说”、“王安石这样说”、“苏辙这样说”、“朱熹这样说”……他们可以举出很多一千多年前的古人,但是这又能说明什么?古人的看法就一定对吗?如果都对的话,就互相矛盾了,因为他们之间立场不同。所以,在这个时候,就要勇敢地把古人说的话先搁在一边。如此,才有可能依据老子的原文,做合宜的理解与诠释。
我在2003年9月,于台湾出版《傅佩荣解读老子》(立绪文化出版)。随后由好好好家庭教育文教基金会主办“老子”课程,对七十多位学员讲述老子思想,内容录音制成CD,以广为流传。2005年初,北京爱知堂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崔正山先生听了这一套CD,认为内容明白晓畅,更适合大众阅读的需求,于是动用人力物力将其整理为文字稿,再经我修订一遍而成本书,经由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出版。崔先生并且已经安排继续整理我讲述的《论语》CD、《孟子》CD、《庄子》CD、《易经》CD,将来全部出版之后,将成为我的作品中最有分量的一大套书,真是个人的一大幸事。
翻阅本书,就会发现一个事实,就是“白话译文一再重复”。在本书中,《老子》八十一章的各章原文之后,立即附上全章的白话译文;然后在讲解每一句原文时,再重复一次这句原文的白话。如此可以增强印象,多用白话文想一想老子的意思,接着再读我的解说,就更容易明白其中的道理,进而也可以对应于自己的生活,看看能否加以实践了。另外,台湾天下文化出版社在本书的编排及校对上也大力支持。因此本书得以出版,要感谢许多朋友的护持。当然,内容若有任何争议,则全属作者的责任。
一部现代人超越相对价值安顿心灵的智慧伟构。人生在世,智慧是一道门槛,只有跨过去和跨不过去两种。不懂《老子》的人,显然还在门槛的一边,还没跨过去。翻阅本书,就会发现一个事实,就是“白话译文一再重复”。在本书中,《老子》八十一章的各章原文之后,立即附上全章的白话译文;然后在讲解每一句原文时,再重复一次这句原文的白话。如此可以增强印象,多用白话文想一想老子的意思,接着再读作者的解说,就更容易明白其中的道理。 《老子》作为道家思想的发源,研究它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它所强调的是“道”,即究竟真实,宇宙万物跟人合起来看就是真实,这也是道家所要强调的。那么一切的背后是充满变化的,人生的各种遭遇也是充满变化,只有“真实”原则是永远不变的。这一切来之于“道”,又回归于“道”。傅佩荣在本书中指出,《老子》以智慧取胜,智慧是一道门坎,无所谓高低,只看能不能跨过去。并强调智慧的重要性,重视人的自然性,以“无为”、“不争”的态度来为人处事才是正道。这些道理在今天一样适合我们的发展。如果还不懂《老子》,显然是在门坎的这一边,尚未跨越。阅读《老子》时会很辛苦,容易产生误解;如果懂得《老子》,代表已跨过智慧的门坎了,从此豁然开朗。傅佩荣特别提出,《老子》并非完全都在谈论抽象、玄妙的观念,它也谈体验“道”之后能产生很好的效果,以便作为今人的向往。 《老子》作为道家思想的发源,研究它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它所强调的是“道”,即究竟真实,宇宙万物跟人合起来看就是真实,这也是道家所要强调的。那么一切的背后是充满变化的,人生的各种遭遇也是充满变化,只有“真实”原则是永远不变的。【作者简介】 傅佩荣,1950年生,祖籍上海。台湾大学哲学研究所硕士,美国耶鲁大学哲学博士。曾任台湾大学哲学系主任兼哲学研究所所长。现任台大哲学系教授、浙江大学讲座教授。傅佩荣积极推进哲学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和普及,被台湾《民生报》评选为“大学最热门教授”,获台湾地区教育部门“教学特优奖”。出版作品逾百种,曾获台湾地区“中正文化奖”、“最高文艺奖”等多项殊荣。作为一位杰出的演讲家,近十几年来,他每年开展200多场哲学及国学的演讲和讲座,还多次应邀前往马来西亚、韩国、新加坡、美国等华人社团作传统文化讲座,在华人文化思想界影响深远。傅佩荣博客:blog.sina.com.cn/fupei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