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江西人民出版社
年代:2007
定价:28.0
本书是作者多年研读古籍,时有新悟,昔之所是,今日或以为非的心得笔记,是对浮躁、焦虑的白领们的心灵的一次精神按摩。
献辞
为了“灵有所寄,魂有所托”
自序
一、当代我国白领的精神状况
二、快节奏和慢节奏
三、空筐结构.西方的解释学.推陈出新
四、读古书的6原则
哲学智慧篇
智慧高于知识
“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
“天文地文人文神文”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我心目中的“世界第一流大学”
何谓“圣人”?
孔子的技术哲学
庄子对技术的态度
“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
一个人要有敬畏之心
迈向人类知识的统一性
阴阳
宇宙
人生哲学篇
立志
家在哪里?
仁义
意外后果定律
关于“静”这个字
人乐和天乐
中庸之道
道不远人
得道者
小隐在山林,大隐于市朝
知足者富
明月清风是我家
努力做个“学而知之者”
“天生万物,唯人为贵”吗?
努力守秩序
交友
政治经济篇
政治是什么?
天地间农夫为第一等人
生死篇
“人生如寄,多忧何为?”
“身虽世界信,心与虚无游”
浮生
旅和旅人
死是怎么回事?
学与思
后记
前言
为了“灵有所寄,魂有所托”自序一、当代我国白领的精神状况没有统一、划一的状况。据我所知,最近有这样一种新状况渐渐冒出来:一些大城市使用手提电脑的白领男士,上班时西装革履,工作时全身心、快节奏地投人,可谓风风火火,同国际接轨,而一到周末,就会穿起长衫,到新兴的私塾去读中国千年传统文化古书,圣贤之书。
什么是传统的私塾呢?对于当今青年一代,它已经是古文物了,只是在电影、电视里见过。
我有幸亲眼目睹过江西南昌最后一所私塾。那是大约1953年,我读洋学校初中的时期。(南昌人叫现代学校为“洋学堂”或“洋学校99为的是同千年传统的“私塾”区别开来)在南昌百花洲洪恩桥羊子巷的街面上便有一所私塾,离我家(马家巷)仅一百来米。我常经过那里。
只有一位老师,是位满口“子日”或“人之初”的老夫子,眼镜架在鼻梁很下的部位,只差头上没有留根长辫子。仅一间幽暗的临街铺面当教室,学生只有10人左右。清一色的男生,没有女生。
学生要背诵课文,背朝先生,面向同窗。这情景,使我联想起清代咸丰或光绪末年的私塾氛围。
1996年5月,我去过江西婺源一个古村落。那里有一栋明清时期的建筑(楼上楼下),引起了我的注意,因为据老村长介绍,那是一所被废弃的私塾。我久久站在那里,仿佛听到启蒙时期莘莘学子的朗朗读书声……中国私塾教育有个凸显的特点:……
后记
学和思后记我四岁发蒙,一生都在学习。不过只有到了19岁,我才把学和思合在一起,才有了较大长进。
我一生都同“学”这个汉字有着紧密关系。19551961年在北京大学读书;1961~1978年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工作;19781983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从1983年至今在上海社会科学院从事东西方文化比较研究。四个单位都有一个“学”字。
我记起《论语》中的一句话:“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日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根据我半个世纪的体认:学和思要恰当地结合起来。学而不思,不妥;思而不学,也不好。学和思合在一起才是两条腿走路。
常常,我们自以为这是自己的一大发现。多读了古今中外的书,才知道别人(比如古人)早就讲过了,而且很透彻。无以复加。
关于学和思的相互关系,孑L子的说法很精辟、到位:“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即蒙蔽,这里也有茫然的意思。
殆,即危险,这里有殆尽的意思。
仅靠自己一个人去苦思冥想,不学习古今中外的经典,是走不远,极有限的。
一个人要想有创新、突破,一定要同古今中外的经典交流、撞击。
读者手中这部书稿是我多年研读古籍,时有新悟,昔之所是,今日或以为非的心得笔记。写出来,一则为了自我警示,二则为了同读者共勉,做一个具有世界眼光和胸怀的道道地地的中国人。
因为在我们的血管里,流淌着孔孟和老庄,流淌着唐诗。那是我们的DNA元素。
21世纪是全球各种文明对话的时代。我们中国拿什么文明去跟世界其他民族进行文明对话呢?不用说,儒释道、古诗词、中国民族音乐以及传统建筑和绘画,还有中医才是我们的主体。只有牢牢拥有、握有和坚守这个主体,我们在对话中才能处在平等的地位,既不高傲,也不自卑,更不会慌乱,手足无措,丧失自我,或自我迷失,被西方文明席卷,不知东南西北。
在对话中,只有这种姿势或姿态,我们才能从别的文明中吸取养料,做到新陈代谢,壮大自己。
这也是我撰写本书稿的目的之一。
2006年冬日
当今社会,人们往往抓住了对物质财富的追求,而忽略对精神财富的追求。穿长衫读古书只是个比喻,希望阅读时读者诸君能有古代贤哲或诗人般的心境,静下心来用心眼去读,用自己灵魂和一颗童心去读。通过这样的阅读,最终找寻到治愈浮躁、贪婪及种种恶的解毒剂和觉醒丸,领悟到一条至高无上的人生哲理,悟出人生真谛,找到人生智慧。 本书作者以大家的胸襟、深厚的学术功底和宽阔的视野,探寻和引领我们学会阅读中外古书(经典),把古书(经典)的阅读放到儒释道、西方基督教哲学等人类文明进程的大框架中来观照、咀嚼,在阅读时能够像古代贤哲和诗人般用自己的灵魂和一颗童心去阅读,这种阅读是纯粹的、非功利,应是虔诚的,如同朝圣一般的心境。只有在同中外古今经典的交流撞击中,我们才能够发现照亮人生之旅的烛光,才能使自己做个具有世界眼光和胸怀的中国人,找到我们亭亭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基。作者简介: 赵鑫珊,教授、作家,早年毕业于北大。写作于我,是山村毛驴推磨。放进去的当然不是玉米或黄豆,而是我关注的一些世界性课题。我就是那头推磨有驴。我来到这个世界,好像是尽心尽性尽力把一个个课题碾碎。这是我第43回起早贪黑推磨。我喜欢扮演推磨角色。天地一舞台,人生一出戏,莎士比亚说过,世界是座舞台,男人和女人都演员,各有各的角色。人生就是演好自己的角色。我常想起明末清初学者方以智做学问的幸福感,“我得以坐集千古之智,折衷其间,岂不幸乎!”所谓“折衷其间”即推磨、碾碎的意思。对于我,这就叫幸福。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穿长衫 读古书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9787210035701 《穿长衫 读古书》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资源下载链接,请点击下方按钮查看 | |||
出版地 | 南昌 | 出版单位 | 江西人民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28.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6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260 | 印数 | 5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