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年代:2014
定价:58.0
文学虚构是文艺学的基本问题,也是最有争议的问题。本书以20世纪初为起点,沿三条线索:语言论(包括语义学、语言符号学、言语行为理论)视角、存在论视角、认识论(主要为意识形态分析)视角,分别分析、批判了各种虚构理论。即便许多人们十分熟悉的观点,都仍然存在误读误释。本书重新清理了各种虚构观的思路,深入阐释了它们的丰富内涵,从中揭示出可供借鉴的宝贵思想。
导论
第一章 文学虚构理论的现代开端
第一节 柏拉图:一个遥远的启示
第二节 康德:审美自律性,文学虚构理论的基石
第三节 席勒:“零状态”与“感性先在”
第四节 新的开端:文学艺术的“反现实主义本性”
第二章 语言论转向与文学虚构理论
第一节 瑞恰慈:玄秘世界观与“伪陈述”
第二节 兰色姆:“本体论鸿沟”
第三节 雅各布森:语言的“诗学”功能
第四节 热奈特:“转叙”与虚构
第五节 语言论转向:新的理论视野
第三章 在虚构世界中生存
第一节 海德格尔:颠倒的世界
第二节 萨特:跨越自律性与功利性之鸿沟
第三节 马尔库塞:审美乌托邦
第四章 文学虚构与意识形态批判
第一节 阿尔都塞:意识形态,“沉浸”与“距离”
第二节 马歇雷:虚构与文学生产
第三节 伊格尔顿:文学的意识形态生产
第五章 虚构理论:从现代到后现代
第一节 弗莱:文学是有意识的“神话”
第二节 海登·怀特:历史的“诗学”性质
第三节 塞尔托:文学对历史的“理论表述”
第四节 古德曼:“多元世界”与文学艺术世界
第五节 伊瑟尔:“三元合一”与文学人类学
第六章 审美形式·虚拟意向·人的生存
第一节 文学“越界”与形式“专制”
第二节 虚构世界与人的生存
第三节 虚构理论:面对新的挑战
第七章 话语行为·文学虚构·文学活动
第一节 奥斯汀:言语行为理论
第二节 话语建构性与文学虚构性
第三节 文学真实性·文学叙事·历史叙事
第四节 权力关系:控制与抵抗
第五节 话语行为多维性与文学功能多样性
第六节 文学阐释的边缘性
第七节 回归文学活动
第八章 神圣世界·虚构世界·阀限空间
第一节 原始仪式与文学艺术活动
第二节 原始仪式,孕育文学艺术的母胎
第三节 艰难的分娩与神恩的失落
第四节 神圣世界·虚构世界·阈限空间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 课题阶段性成果(论文)目录
后记
文学虚构是文艺学的基本问题,也是最有争议的问题。文学的审美性、文学性、真实性、批判性、意识形态性诸问题,都只有在正确阐释文学虚构的前提下,才可能得到深入阐述,而且也只有揭示了文学虚构的内在机制,才可以更好地理解文学活动的独特性。
《现代、后现代视域中的文学虚构研究》分别从语言论、存在论、认识论(意识形态分析)角度,梳理了现代以来西方学术界对虚构问题的认识,找到了各种争论的症结所在,并运用言语行为理论对文学虚构,以及相关的一系列文艺学重要问题作出全新的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