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
暂无封面,等待上传

古琴

林晨, 著

出版社:中国文联出版社

年代:2008

定价:29.0

书籍简介:

书籍简介整理中

书籍目录:

前言

一、谈琴说器

1.妙材美斫

2.名琴选鉴

二、先秦时期

1.伏羲:伐桐制琴

2.师旷:天下之至聪也

3.伯牙:高山流水遇知音

4.孔子:感悟弦外之音

三、两汉时期

1.司马相如:凤游四海求其凰

2.蔡邕:听音辨材制“焦尾”

3.蔡文姬:昔造胡笳声,一十有八拍

四、魏晋时期

1.嵇康:结恨《广陵散》

2.阮籍:济世才华作《酒狂》

3.陶渊明: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五、隋唐时期

1.曹柔:巧改古琴谱

2.雷威:雪夜上峨嵋,选材制“春雷”

3.董庭兰:天下谁人不识君

4.薛易简:转益多师撰《琴诀》

六、宋元时期

1.朱文济:传授琴僧成系统

2.朱长文:博览群书著《琴史》

3.郭楚望:纵指发奇哀,潇湘水云怒

4.苏东坡:顷刻而就,无所点窜

5.帝王好琴:福兮?祸兮?

七、明清时期

1.邝露:抱琴西向苍梧哭

2.严天池:松弦馆集结琴川社

3.徐上瀛:人和为纲书《琴况》

4.朱权:汇集名曲撰《秘谱》

5.徐常遇:广陵派两度著琴谱

6.东皋心越:古琴东渡传日本

7.张孔山:巢居蜀山鼓《流水》

八、二十世纪

1.周庆云:办晨风庐琴会,扶大雅之轮

2.王露:学贯中西音乐第一琴人

3.查阜西:殚精竭虑培育一代琴人

4.管平湖:起潜振绝成国手

5.张子谦:世纪琴人

走进古琴艺术的世界(代后记)

爹考文献

前言

21世纪,人类文明跨入一个全新的时空。

不管是否愿意,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乃至每一个人都被这个时空一网打尽;

无论是否承认,每一种文化传统,每一种文化元素,甚至每一种文化基因都面临着决定性的选择。

因为,凭借科学技术原创而生发的文化创新正在超强提速,伴随全球一体化而弥散的文化消费令人眩目。

当此考验,开放的中国生机焕然,不仅实现了国民经济的高速度增长,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而且重视和谐文化的建设,既立足于本土、传统、民族,又面向世界、现代、未来,弘扬中华文化,共享人类文明,致力于推动和谐世界的进程,引起全球性的关注。

在实现社会转型,以及工业化、城市化、后工业化等现代化过程中,我们没有惊慌失措,我们没有麻木不仁,我们更没有放弃责任,而是登高望远,审时度势,科学决策,精心部署实施,解决了观念、人才、技术、资金、市场等方面的困难,进行了各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转型、创新、开发等实践,发展了文化生产力,协调了文化生产关系,实现了文化转型,确保了国家文化安全,参与了当代世界多元文化的创造与共享。

其中,最值得大书特书的便是我国始自20世纪80年代响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倡导、对中华文化遗产所进行的保护行动。由于党和国家的正确领导,文化艺术界的坚守与躬行,全民族的积极参与,至今,我们已经建立起文化遗产保护的领导体制,制定了文化遗产保护的全面规划,采取了包括国际保护、国家保护、民间保护、教育保护、法律保护、学术保护、产业保护在内的一系列举措,实施了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国家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开展了对文化遗产杰出传承人的命名,建立了国家遗产日制度,公布了一批国家文化遗产目录,申报成功了数十个世界遗产项目,加速了文化遗产立法的步伐。

由此所引发的文化盛事不可胜数,但见孔子学院大大方方走向世界。满足了各国人民揭示“中国奇迹”的语言需求;以“百家讲坛”为代表的文化讲古深受欢迎,对华人社会的历史传统“充电”及增强文化认同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作用;传统节日的恢复如雨后春笋,城乡人民的文化生活日趋丰富;整理国故正在拓展其广度与挖掘其深度,使儒学的第四次重振雄风渐成可能;各少数民族的文化受到前所未有的保护与利用,多元一体的精神家园多姿多彩;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不断加强,中华文明日益显现出“和谐万邦”的魅力。

这一切,昭示了这样一个光辉灿烂的文化前景:一次中华民族的伟大复新已经悄然开始,一个以大繁荣、大发展为标志的文化建设新高潮正在兴起,一场中西文化的平等对话正式开启。

越过高山,跨过险滩,蓦然回首积淀五千年的文化传统,我们慨叹先人的惊人智慧、伟大创造、博大胸怀。

保护遗产,反思历史,我们终于发现它们并非是前进的障碍、发展的负担,反而是精神的支撑、知识的宝藏,更是政治建设、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的不竭资源与永久动力。

展望未来,拥抱世界,我们确信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的根本标志,也是中国与世界互相理解的唯一桥梁。我们与它相伴始终。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历时两年创意出版了这套“中国国粹艺术读本”丛书。其目的是向国人、尤其是青少年传承我们民族艺术创造的结晶,也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的精粹。对于这项工作,中国文联极为重视,不仅给予资金支持,而且孙家正主席、胡振民副主席亲任编委会主任具体指导;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的关心具体表现在为其特批立项,并保障出版书号;中国文联出版社将之确定为精品工程,力求精心设计、精心组织、精心实施,李舒东、宋建民、奚耀华、朱辉军、王利明等领导及张海君主任等堪称鞠躬尽瘁,编辑和作者们不计名利和精益求精的态度更是令我感动。

庚胜不才,却参与和见证了世纪之交启动中华文明复兴及其遗产保护的全部过程,还非常荣幸地担任这套“中国国粹艺术读本”丛书的主编。这虽非我的能力与地位所及,却是我不可推辞的使命。

我所期待的是:通过这套丛书,中国的国粹艺术能为广大读者所认识、珍爱、传承,中国的文化遗产能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保护、利用,中国的精神财富能为全人类所共有、共赏、共享。

如果因为这套丛书的问世而使国人更加自尊、自信、自爱、自立、自强,我将感到十分欣慰;

如果由于这套丛书的存在使世界了解中国更加客观、全面、理性、准确、人文,我将感到非常愉悦。

21世纪,人类文明跨入一个全新的时空。

这个时空不排斥古老,它秉持“推陈出新”。

这个时空不拒绝外来文明,亦主张“中为洋用”。

要么,御新时空如神骏;要么,被新时空所异化、吞没。

是为序。

2007年12月30日

(作者为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书记处书记)

后记

走进古琴艺术的世界

(代后记)

2003年11月7日,古琴被列入联合国“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保护项目。作为中国文化传统之集大成者,古琴在其漫漫的历史长河中,琴与琴人从来都是寂寞的,也许正因为如此,古琴与琴人之间才有了数千年的痴缠,成为琴人精神上的知己。无论闻达于诸侯,还是归隐于田园,古琴都在琴人的身边,承传着圣人的智慧,慰藉着琴人的心灵。如今,昔日的“隐者”成“新贵”,反倒有些让人无所适从。

许多初学古琴的人,都会问同一个问题:怎样欣赏古琴?如何理解古琴?其实答案很简单,就是“多听”。只有通过聆听,才能从感性上了解它,特别是聆听老一辈琴家的演奏。由于这些琴家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并且未受到西方音乐的影响,因此多有古意,是真正了解琴乐传统的捷径。“多听”不但能了解古琴的传统,更能加深对现代琴家的认识。能够听到老一辈琴家珍贵的音响,我们应该感谢查阜西、许键、王迪三位先生,他们在1956年走访了全国各地,采录下这些珍贵的资料,才有了《中国音乐大全.古琴卷》,才有了后人得窥前辈琴人风格的机会。以平静的心态去听,去感受古琴与内心深处的共鸣,这是走进古琴艺术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古琴有着风格各异的流派,每位琴人都有着自身的特点,在不熟知的情况下,仅凭一家之言而妄下断论,是不明智的。

古琴是否属于现代社会?对此,我深信不疑。正因为现代生活节奏太快,我们几乎没有时间静下心来思考自己的生活;而古琴关注人的内心追求,具有调理心性的功能,对于舒缓现代生活带给我们的困扰是大有裨益的。

虽然,古琴也是一种“乐器”。但是,仅仅学习古琴的技法、曲目,对于古琴这样有着深厚文化传统的乐器而言是远远不够的。没有了传统文化的支持,没有了对文人的体贴与同情,就无法深刻体会琴曲中的深意。如果将古琴放置于其他乐器中,比拼速度、音量,则更是古琴的悲哀。但是过度地宣扬,将古琴仅仅置于修身养性的“道器”之下,顶礼膜拜,这不但是对古琴的窄化,更是对古琴的歪曲。

记得小时候,我常常因为《中华活页文选》中那深入浅出的文章掌故而感动得唏嘘不已。时至今日,我依旧会在闲暇之时,手执一卷诗书,体会那口角噙香的感动。先人为主,对每一个人的作用都是相当明显的,因此,当琴人去普及古琴艺术的时候,一定是慎之又慎,谨防将古琴爱好者引入歧途。现在,有些人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说琴、教琴,往往容易混淆视听。毕竟能够伤害古琴的,不会是那些对古琴不屑一顾的“外人”,而是那些所谓的“内行”,即所谓的爱琴之人。

诚然,古琴有其深厚的文化传统,这传统,是琴乐必不可缺的一部分,更是琴乐极具魅力的一部分。但是,这是否就意味着当面对那些尚未进入国学传统的人们而言,必须由浅显入门,必须将古琴音乐通俗化,才能得到人们的理解。其实不然,每一种艺术形式都有其特性,如果改变其特性,那介绍的就不是这种艺术了。喜欢古琴的人,可能是因为其宁静致远;不喜欢古琴的人,可能也因为其宁静致远,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如果我们将其“俗化”,只怕是喜欢古琴的人远离了,不喜欢古琴的人依旧故我。就另一方面而言,如果介绍给大众的不是真正的古琴,不但是对受众能力的低估,更是对他们的不尊重。

我真心希望这本书能够像《中华活页文选》那样,能够在读者的心中埋下一颗种子,让我们一起倾听它生长的声音,让我们一起走进古琴艺术的世界。

林晨

2008年12月

内容摘要:

  趣味浓郁的经典故事,全面展现国粹艺术悠久恒长的发展轨迹;赏心悦目,生动反映光辉灿烂的国粹艺术图片,立体凸显中华五千年民族艺术的非凡成果;一部让青年学子轻松愉快地走进国粹艺术大门的普及读本;一部让每个家庭了解国粹文化与营造艺术氛围的首选图书;一部具有多重便捷实用的检索功能的中国国粹艺术百科全书。本书为“中国国粹艺术读本”之古琴篇,以丰富的史料和图文并茂的故事为主线,从古琴的构造和样式入手,详细介绍了先秦至今的古琴艺术的发展、改革、完善。  古琴作为中国艺术的国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的[人类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三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在国内外享受很高的声誉。为了让广大读者了解古琴艺术,引导读者去领略古琴艺术的独特魅力,作者用简洁的表述,以丰富的史料和图文并茂的故事为主线,从古琴的构造和样式入手,详细介绍了先秦至今的古琴艺术的发展、改革、完善。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古琴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丛书名中国国粹艺术读本
9787505962422
《古琴》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资源下载链接,请点击下方按钮查看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中国文联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29.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6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4000
全网搜索试读资源

书籍信息归属:

古琴是中国文联出版社于2009.01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J632.31-49 的主题关于 古琴-普及读物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