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年代:2008
定价:96.0
本书是芝加哥大学艺术史系巫鸿教授撰写的中国古代艺术专著。全书共六个部分。导论:九鼎和传统中国式的纪念性概念。以下为:一、礼仪艺术的时代;二、宗庙、宫殿和墓葬;三、纪念性城市“长安”;四、墓葬纪念物中的四种声音;五、透明石头:一个时代的终结。
导论九鼎传说与中国古代的“纪念碑性”
第一章礼制艺术的时代
一“礼器”的概念
二礼仪美术的遗产
1“昂贵”美术
2“装饰”与“徽志”
3从模仿到综合
4装饰的变形
5文字的胜利
三中国青铜时代
第二章宗庙、宫殿与墓葬
一宗庙
二从宗庙到宫殿
三从宗庙到墓葬
四中国人对石头的发现
第三章纪念碑式城市长安
一对长安的两种看法
二高祖:长安的诞生
三惠帝和长安城墙
四武帝奇幻的苑囿
五王莽的明堂
第四章丧葬纪念碑的声音
一家庭[一]
二家庭[二]
三友人与同僚
四死者
五建造者
第五章透明之石:一个时代的终结
一倒像与反视
二“二元”图像与绘画空间的诞生
三尾声:门阙
附录
插图与地图出处
引用文献目录
索引
译者后记
“纪念碑性”是作者研究中国古代艺术史中关于礼器的社会功能、宗教政治功能时所采用的核心概念。作者认为,中国艺术和建筑有三个主要传统宗庙和礼器、都城和宫殿、墓葬和随葬品,此三者所具有的重要宗教和政治内涵里的一种核心精神,即“纪念碑性”。此三者所体现的“纪念碑性”伴随着中国物质文化发展中材料、工具的变迁中,具有一定的传承性关系。从文化比较的角度出发,作者通过“纪念碑性”在中国古代美术中的特殊表现来确定中国艺术传统的某些基本特性。从历史演变的角度出发,作者希望通过对一个波澜壮阔的历史过程的观察去发掘中国古代美术内部的连续性和凝聚力。【作者简介】 巫鸿,19801987年就读于哈佛大学,获美术史与人类学双重博士学位,此后在哈佛大学美术史系任教,于1994年获终身教授职位。同年受聘主持芝加哥大学亚洲艺术的教学、研究项目,执“斯德本特殊贡献教授”讲席。2002年建立东亚艺术研究中心并任主任。同年兼任该校斯马特美术馆顾问策展人。 巫鸿的著作包括对中国古代、现代艺术及美术史理论和方法论的多项研究。其著作《武梁祠:中国古代画像艺术的思想性》获该年全美亚洲学年会最佳著作奖。《中国古代美术和建筑中的纪念碑性》被《选择》杂志评为1996年杰出学术出版物,进而被《艺术论坛》列为20世纪90年代最有意义的艺术学著作之一。《重屏:中国绘画的媒介和表现》获全美最佳美术史著作提名。其参与编写的重要著作包括《中国绘画三千年》(1997)、《剑桥中国先秦史》(1999)等。巫鸿多次回国,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客座讲学,发起“汉唐之间”中国古代美术史、考古学研究系列国际讨论会,并主编三册论文集。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中国古代艺术与建筑中的“纪念碑性”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9787208081406 如需购买下载《中国古代艺术与建筑中的“纪念碑性”》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 |||
出版地 | 上海 | 出版单位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96.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4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 6000 |
中国古代艺术与建筑中的“纪念碑性”是上海人民出版社于2008.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TU-092.2 的主题关于 古建筑-纪念建筑-建筑艺术-研究-中国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