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比较文学与方法论建构
当代比较文学与方法论建构封面图

当代比较文学与方法论建构

杨乃乔, 等主编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年代:2013

定价:180.0

书籍简介:

本书是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第10届年会的精选论文集,按内容分为“学科总论”、“回归文学性与比较诗学”、“国际文学关系与影响研究”、“‘文化记忆’与流散写作”、“比较文学视域下的文学翻译”、“经典的跨文化诠释”、“文学研究的跨学科视角”与“中国比较文学的历史与教学”等几个部分,涵盖了国际与国内比较文学当下的总体思考走向,所选入的论文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学界均有着一定的学术代表性。

书籍目录:

前言

学科总论

乐黛云 关于比较文学和世界文学的一些思考

弗朗索瓦·于连 对比较的重新思考

张汉良 “文学性”与比较诗学——一项知识的考掘

陈思和 作为学科的比较文学之精神基础

——试论勒内·艾田伯的“比较文学是人文主义”

王宁 面对文化研究的挑战: 比较文学的未来

曹顺庆 东西方不同文明文学比较的合法性与比较文学变异学研究

查明建 论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的关系

高旭东 世界文学的跨文化反思与学科重估

王宏图 在西方的目光下——当代文学价值评判与世界文学标准

范劲 作为交往媒介的世界文学及其未来维度

回归文学性与比较诗学

马立安·高利克 Interliterariness and the Interliterary Communities

张哲俊 第三种比较文学的观念

周荣胜 比较诗学的方向: 回到钱锺书

陈跃红 穿越文化疆界与回到历史现场——再读宇文所安的《中国文论读本》

张沛 “文学”的解放

代迅 选择的西化: 两种审美态度及其现代命运

丁尔苏 互动与启迪: 跨文化研究的求知动因

方汉文 《海天诗话》与中国比较诗学的滥觞

耿幼壮 火焰与灰烬之思——德里达的“符号学”

郭西安 隐喻与转喻: 诠释学视域下西汉“《春秋》学”的两种话语模式

——以《春秋》之“楚庄王伐陈”为例的分析

姜哲 从汉代经学诠释学看“《诗》无达诂”的生存论意义

张万民 中西比较视野下的中国诗学: 从刘若愚到余宝琳

汪建峰 韦恩·布斯与当代西方伦理批评

汪洪章 《庄子》、《文心雕龙》与现象学方法

杨乃乔 “文姬归汉”的个人历史与华夏民族的“离散精神原型”

——兼论比较文学研究的可比性

张辉 亚里士多德的准绳——论莱辛《汉堡剧评》对《诗学》的解释

李庆本 王国维对《红楼梦》的跨文化阐释

陆晓光 庖丁解牛与《资本论》创作——关于劳动与工作的“艺术性质”

张锦 福柯的“异托邦”思想与比较文学方法论新探

张莉 以时间的方式思考存在——卡夫卡的时间叙事体系研究

陈庆 历史书写中的知识暴力——论斯皮瓦克的历史观及其对历史档案的解读

国际文学关系与影响研究

陈建华 论新世纪中国的俄苏文学研究

周云龙 中外文学关系研究的元地理想象: 实践与反思

葛桂录 中外文学关系的史料学研究及其学科价值

邓经武 布莱希特对“四川”的接受与互动

冀爱莲 胡适眼里的海外汉学——以胡适与阿瑟·韦利的交游为例

李伟昉 梁实秋莎评特色论

李伟民 “何必非真”的审美原则与黄梅戏莎士比亚喜剧《无事生非》

刘洪涛 徐志摩剑桥诗歌的中英文化背景分析

周阅 从日本儒学看日本人的战争认识

叶向阳 为揭露英国社会的弊端还是为中国进行辩护?

——评迪金逊的《约翰中国佬信札》,兼论“东方信札”体裁特色

张静 雪莱文学形象的建构 ——以民国时期(1908—1937)的英国文学史为例

泊功 夏目漱石《满韩处处》的“歧视”性描述与写生文

王小平 “东亚鲁迅”不同面向初探——从《故乡》的比较研究谈起

金柄珉 朝鲜北学派文学与清代诗人王士祯

徐东日 朝鲜朝燕行使臣笔下中国形象嬗变的内因

周以量 永井荷风及其汉学修养初探

宋炳辉 作为文学关系研究范畴的“世界性因素”

蔡春华 从“理想”到“觉醒”——冈仓天心的亚洲一体论的构造及其悖论

张西平 对所谓“汉学主义”的思考

王柏华 “汉学主义”:从哪里来?向哪里去?

季进 跨语际与跨文化的海外汉学研究——以海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为对象

邓建华 辞格、文化相对主义诗学与比较的基础

——一场比较文学学者与汉学家之间的论争

段炼 北美高校的中国文学课程

郁龙余 《道德经》印译的意义

孙宜学 泰戈尔与周作人

张晶 文学想象与文化利用——当代东南亚华文诗歌的中国历史想象

“文化记忆”与流散写作

白杨 政治创伤中的“文化记忆”——台湾现代诗人笔下“中国形象”的历史建构

曹惠民 “新移民文学”说的辨析与质疑

高鸿 20世纪40、50年代美国华裔社会的生育风波

——《吃一碗茶》的种族政治和文化隐喻

李娜 “出草”: 一个猎头习俗的文学社会学旅程

邱苑妮 由岛至岛——论黄锦树的返乡书写

杨君宁 薪传渡海:齐邦媛《巨流河》中的历史书写与文化想象

赵小琪 跨区域华文诗歌中国形象的类比想象方式论

庄伟杰 流散写作、华人散居和华文文学

李诠林 海外华人文学回返中国传播现象初论

张颖 寻找历史的碎片——近20年海外学者对20世纪30年代中国电影的思考

比较文学视域下的文学翻译

谢天振 中国文化如何才能“走出去”?——译介学视角

李奭学 明末翻译与清末文学新知的建构

蒋童 术语链:韦努蒂翻译研究的生成

高玉 本土经验与外国文学翻译

郝岚 哈葛德首部中译小说在晚清的最初冷遇

—— 从She到《长生术》与《三千年艳尸记》

胡秋冉 从翻译到创作:余光中对狄金森诗歌的接受

任东升 裴继涛机构性翻译的“场域”视点——佛经译场与圣经译委会比较

姚君伟 译者如何存在?——论译者文化身份的建构方式

张上冠 随遇:论作者与译者的翻译伦理关系

经典的跨文化诠释

戴从容 “什么是我的民族”——谢默斯·希尼诗歌中的爱尔兰身份

杨莉馨 “我们拥有同一双眼睛”:论贝尔绘画艺术与伍尔夫美学探索的关联

姜小卫 记忆的承诺:“午夜之子”的历史记忆与历史书写

汪介之 关于《日瓦戈医生》的一种“跨文化诠释”——论艾娃·汤普逊对作品的误读

张铁夫 “第一浪潮”俄国侨民学者、作家的普希金研究

陈戎女 从斯巴达到波斯的“异邦”形象

程志敏 作为神法的themis

金桔芳 一种怀疑的文学——克罗德·西蒙与余华的小说观比较

吕健 “教谕”之下的诸神与凡人

文学研究的跨学科视角

杨慧林 读经之“辩”

周宪 跨文化研究向其他学科学什么?

陈义海 变了形的福音——唐代景教文献研究

何云波 上帝如何叙述——《卡拉马佐夫兄弟》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叙事神学”

梁工 对耶稣的深层认知:耶稣心理传记概论

倪萍 《李尔王》:异教语境中的神学追问

张煜 沈曾植与佛教

张志庆 潘源源从反叛到屈从——北村基督教小说创作论

赵怀俊 斐洛神性思想及其文艺神性论体系

代云红 文艺学的人类学转向

徐新建 英国不是“不列颠”——多民族国家的身份认同比较研究

陈晓兰 西方“城市文化视野中的文学研究”:问题与方法

陈静 “文学终结”之后的文学——西方当代电子文学一瞥

陈世丹 论新媒体与文学书写

严纪华 书写台北:台北城的文学景观

肖庆华 都市书写——多丽丝·莱辛与王安忆作品比较

梁淑雯 公共领域与文艺报刊: 晚清“乌托邦话语”形成之考察

王云 艺术正义是如何借助于宗教正义的

——以中国古代小说和戏曲为主要样本的研究

谢文娟 “武松打虎”:关于中国说书和白话小说中口头性和书面性的比较研究

胡志红 西方生态批评与跨文明研究:问题与对策

中国比较文学的历史与教学

陈惇 季羡林比较文学思想初探

王福和 比较文学教学的跨学科思考

萧盈盈 扰乱和观点——关于于连的研讨会和访谈

马立安·高利克 纪念我们共同的朋友——杜威·佛克马

刘耘华 追忆先师孙景尧先生

内容摘要:

《当代比较文学与方法论建构》是纪念“中国比较文学学会(CCLA)第十届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上海成功召开的会议论文集,这部论文集共遴选了中外与会学者的优秀学术论文110篇,共148万字,分上下两册。根据所选入论文的多元研究面向,我们为其界分了八种透视领域:“学科总论”、“回归文学性与比较诗学”、“国际文学关系与影响研究”、“‘文化记忆’与流散写作”、“比较文学视域下的文学翻译”、“经典的跨文化诠释”、“文学研究的跨学科视角”与“中国比较文学的历史与教学”。这部论文集以结集出版的记忆形式总结了中外比较文学研究者在这个时期所给出的当下性思考,就其厚重的学术价值而言,无论是对于中外比较文学研究者,还是对于有志从事比较文学研究的本科生与研究生,其都是一部具有前沿性、历史性与总结性的学术参考文献。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当代比较文学与方法论建构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309098082
如需购买下载《当代比较文学与方法论建构》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上海出版单位复旦大学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180.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6 × 19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当代比较文学与方法论建构是复旦大学出版社于2014.5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I0-03 的主题关于 比较文学-文集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