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学原理和方法
创造学原理和方法封面图

创造学原理和方法

甘自恒, 编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年代:2010

定价:26.0

书籍简介:

本书在作者20多年来研究创造学,发表50多篇创造学论文的基础上,有选择地吸收中外创造学家和相关学科的最新成果,经综合创新建构了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理工文综合特色、自主创新特色的较完整的创造学理论体系;同时,它又是一本经多年教学实践锤炼,不断加以补充、完善,且深受欢迎的教材。本书也称为广义创造学,它以创新这一时代精神贯穿全书,不仅探讨了创造学理论体系的基本概念和要素,阐述了创造性活动、创造性主体、创造性人格、创造力、创造性人才、创造性思维、创造性环境的原理,揭示了创造性活动的规律,系统讲解了创造技法,而且探讨了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学发现、技术发明、技术创新、名牌产品创造、创造性教育、创造性审美等具体创造活动的基本概念、发展规律、典型案例、创新经验、战略措施、应对方法等。

作者介绍:

甘自恒,男,汉族,中共党员,1941年12月生,云南省大姚县人。196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专业。现任广西大学政治学院教授,先后任科技哲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硕士生导师;兼任广西创造学会会长,中国创造学会常务理事。   中国创造学会的主要发起人和学术带头人之一,是广义创造学理论体系的创立者。从1983年开始研究创造学,发表创造学论文50多篇。2003年独立编著并出版了中国创造学界第一部由教育部评定的普通高等教育“+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创造学原理和方法——广义创造学》,创建了一个具有中国特色、自主创新特色的广义创造学理论体系。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创新观研究领域的开拓者。在我国学术界率先开辟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创新观研究的新领域,从1980年起,发表相关论文30多篇。尤其是于2009年主编并出版学术专著《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创新论》,创设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创新观的基本理论框架。   改革开放以来,在以上两个领域的科研取得了突出的成果:主持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项目2项,主持省级课题5项;主编并出版著作5部,合作出版著作2部;在省级刊物、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90篇;获中国创造学会和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颁发的全国性奖项10项,获省级奖项9项。其中有代表性的奖项或荣誉有:1995年获得中国创造学会创造成就奖;2002年独立编著的《创新主义哲学导论(大纲)》获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颁发的“全国理论创新优秀成果”一等奖;同年被聘为亚洲人文社会科学院特聘学部委员;2003年独立编著的《创造学原理和方法-一广义创造学》获广西高校优秀教材一等奖,2004年获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颁发的“全国人文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文献”一等奖;2005年主编的广西高校通用教材《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获广西壮族自治区区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006年获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颁发的“首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创新贡献奖”特等奖;2007年传记被收入《世界名人录》;2009年荣获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三届教学名师奖。

书籍目录:

前言

第1章 创造学导论

1.1 什么是创造学

1.2 创造学的兴起

1.3 创造学的理论体系

1.4 学习创造学的意义和方法

思考、讨论与训练题

第2章 创造性活动

2.1 创造性活动的分类

2.2 创造性活动的规定性

2.3 创造性活动的过程

思考、讨论与训练题

第3章 创造性活动的主体及创造性人格

3.1 创造性主体的特征和定义

3.2 主体的创造性人格

思考、讨论与训练题

第4章 主体的创造力

4.1 创造力的概念和结构模型

4.2 创造力开发

4.3 创造力的测试和训练

思考、讨论与训练题

第5章 创造性人才

5.1 创造性人才的分类标准、基本特征

5.2 创造性人才的成才模式和研究意义

5.3 如何造就创造性人才

思考、讨论与训练题

第6章 创造性思维活动

6.1 什么是创造性思维活动

6.2 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

6.3 扩散思维和集中思维

6.4 直觉思维、顿悟思维和灵感思维

6.5 创造性思维训练

思考、讨论与训练题

第7章 创造性活动的规律

7.1 系统综合创新规律

7.2 最优选择创新规律

7.3 交流激励创新规律

思考、讨论与训练题

第8章 创造性环境

8.1 自由讨论等方面的环境

8.2 创造性活动的顺境和逆境

思考、讨论与训练题

第9章 创造技法

9.1 创造技法导论

9.2 常用创造技法(一)

9.3 常用创造技法(二)

思考、讨论与训练题

第10章 TRIZ技术发明方法

10.1 TRIZ技术发明方法导论

10.2 技术系统的发展规律

10.3 解决发明问题的40个措施

10.4 物场分析法、标准解法和解题程序

思考、讨论与训练题

第11章 理论创新活动

11.1 理论创新导论

11.2 邓小平理论的创造观

11.3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创新观

11.4 科学发展观的创新观

思考、讨论与训练题

第12章 制度创新活动

12.1 广义制度创新活动

12.2 狭义制度创新活动

12.3 改革开放创新活动的成就和经验

思考、讨论与训练题

第13章 科学发现活动

13.1 科学发现活动的基本概念

13.2 科学发现活动的规律、问题和哲学启迪

思考、讨论与训练题

第14章 技术发明活动

14.1 技术发明的概念

14.2 世界科技史上的重要发明案例

14.3 发明专利

思考、讨论与训练题

第15章 技术创新活动

15.1 技术创新及相关概念

15.2 技术创新的回顾和展望

15.3 企业技术创新

思考、讨论与训练题

第16章 名牌产品创造活动

16.1 名牌产品的特征和定义

16.2 名牌产品的评价

16.3 启动名牌创造工程

思考、讨论与训练题

第17章 创造性教育活动

17.1 创造性教育的特征和目标

17.2 创造性教育的内容、活动方式、方法和体制

17.3 创造性教育的新形势和新问题

思考、讨论与训练题

第18章 创造性审美活动

18.1 关于美的分类和概念

18.2 一般美的创造活动

18.3 形态美的创造活动

思考、讨论与训练题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创造学原理和方法:广义创造学(第二版)》在作者20多年来研究创造学,发表50多篇创造学论文、30多篇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创新观论文的基础上,有选择地吸收中外创造学家和相关学科的新成果,经综合创新构建了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理工文综合特色、自主创新特色的较完整的广义创造学理论体系;同时,它又是一本经多年教学实践锤炼,不断加以补充、完善,且深受欢迎的教材。《创造学原理和方法:广义创造学(第二版)》第一版曾于2003年出版,经过6年的使用,征求了相关专家、教师和学生的意见,作了认真修订,保留了原书的全部精华,精简压缩了部分内容,增添了部分新观点、新案例、新材料,作为“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出版。《创造学原理和方法:广义创造学(第二版)》以“创新”这一时代精神贯穿全书,不仅探讨了创造学理论体系的基本概念和要素,阐述了创造性活动、创造性主体、创造性人格、创造力、创造性人才、创造性思维、创造性环境的原理,揭示了创造性活动的规律,系统讲解了创造技法、TRIZ(萃智)技术发明方法,而且探讨了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和其他创新等具体创造活动的基本概念、发展规律、典型案例、创新经验、战略措施、应对方法等。
  《创造学原理和方法:广义创造学(第二版)》可作为高等院校本、专科生公共课教材,也可作为研究生、教师、科技人员、管理人员训练创造性思维的培训教材,还可作为有志成为创造者的其他读者开发创造力的自学教材。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可作为高校本、专科生公共选修课教材,也可作为研究生、教师、科技人员、管理人员训练创造性思维的培训教材,还可作为有志成为创造者的其他读者开发创造力的自学教材

  本书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造观为理论支柱。
  是“一部原创性、科学性、教育性兼备的优秀教学成果。
  “创立了一个自成一家的创造学理论体系,对中国创造学体系探索具有原创性意义。”
  全面阐述了创造学的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基本方法和八个领域的具体创造性活动。
  具有鲜明的特色:中国特色,理论体系较完整的特色,理、工、文综合的特色,自主创新的特色,规范、严谨的写作特色。
  本书有助于激发人们的创造意识,铸造人们的创造性人格,培养人们的创造性思维,开发人们的创造力,促使人们成为更高层次的创造性人才,为祖国和人民争取多的创造性成果。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创造学原理和方法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030266217
如需购买下载《创造学原理和方法》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科学出版社
版次2版印次1
定价(元)26.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4 × 17装帧平装
页数 240 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创造学原理和方法是科学出版社于2010.2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G305 的主题关于 创造学-高等学校-教材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