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年代:2013
定价:28.0
本书综合运用C、N、S稳定同位素方法分别对南方以稻作农业为主、北方以粟作农业为主先民的食物结构特点进行分析、总结,并以此为参照,重点讨论新石器时期稻粟混作区先民的食物结构。认为,稻粟混作区内先民和家养动物的食物结构中,始终包含C3、C4类食物,表明其食物结构兼具南、北方农作物的特征;初步证明,混作区内先民食物结构的变化、稻粟农业的发展与新石器时代南北文化交流、古环境变化密切相关。
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中国新石器时代南稻北粟的农业结构一、中国新石器时代南北两大农业系统二、粟作农业在北方的起源与发展三、稻作农业在南方的起源与发展第二节 稻粟混作形成与遗址分布现状一、稻粟混作区的形成条件二、稻粟混作区的形成与发展第三节 稻粟混作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一、存在的问题二、解决思路第二章 稳定同位素分析与农业考古第一节 国内外C、N、S稳定同位素研究现状一、稳定同位素二、C稳定同位素的研究三、N稳定同位素的研究四、S稳定同位素的研究第二节 食谱分析在农业考古中的运用一、国内外食谱分析在农作物方面的研究二、国内外食谱分析在家畜饲养方面的研究第三节 本章小结第三章 三大农业区域内先民(动物)食物结构分析及比较第一节 北方以粟作农业为主先民的食谱结构一、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二、姜寨遗址先民稳定同位素分析三、北方以粟作农业为主先民的食谱结构特点四、小结第二节 南方以稻作农业为主先民的食谱结构一、已做同位素分析的南方地区遗址简介二、先民食谱分析结果三、南方以稻作农业为主先民的食谱结构特点四、小结第三节 稻粟混作区形成与发展的稳定同位索证据一、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二、青龙泉遗址先民(动物)稳定同位素分析三、稻粟混作区鄂、豫、陕交界地区先民食物结构特点四、小结第四节 本章小结第四章 稻粟混作与文化交流、环境变迁的关系第一节 稻粟混作与文化交流一、鄂、豫、陕交界地区考古学文化交流研究现状二、稻粟混作与文化交流第二节 稻粟混作与古环境变化一、鄂、豫、陕交界地区古环境变化研究现状二、稻粟混作与古环境变化第三节 本章小结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一节 结论第二节 余论:考古学文化交流理论研究的新动向一、考古学文化交流的理论与方法二、考古学文化交流研究的新动向第三节 展望索引后记
综合运用C、N、S稳定同位素方法分别对南方以稻作农业为主、北方以粟作农业为主先民的食物结构特点进行分析、总结,并以此为参照,重点讨论新石器时期稻粟混作区先民的食物结构。认为,稻粟混作区内先民和家养动物的食物结构中,始终包含C3、C4类食物,表明其食物结构兼具南、北方农作物的特征;初步证明,混作区内先民食物结构的变化、稻粟农业的发展与新石器时代南北文化交流、古环境变化密切相关。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稳定同位素分析方法在探讨稻粟混作区先民(动物)食物结构中的运用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9787308117678 如需购买下载《稳定同位素分析方法在探讨稻粟混作区先民(动物)食物结构中的运用》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 |||
出版地 | 杭州 | 出版单位 | 浙江大学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28.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3 × 17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126 | 印数 |
稳定同位素分析方法在探讨稻粟混作区先民(动物)食物结构中的运用是浙江大学出版社于2013.7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R151.3 的主题关于 稳定同位素-应用-食物组成-分析-中国-新石器时代 的书籍。
林光辉, 著
易现峰, 编著
王国安, 编著
(德) 迈克·约赫曼 (Maik A Jochmann) , (德) 托尔斯滕·施密特 (Torsten C Schmidt) , 著
宋虎跃, 主编
朱林, 等著
(俄罗斯) 巴兰诺夫, 主编
(德) 赫夫斯 (Hoefs,J.) , 著
曹亚澄, 等编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