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社会学引论
道德社会学引论封面图

道德社会学引论

龚长宇, 著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年代:2012

定价:26.0

书籍简介:

本文介绍了道德社会学的缘起和发展轨迹、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社会行动理论与道德行为事实、道德社会化、血缘关系、业缘关系和地缘关系中的道德事实、道德失范等于道德社会学研究紧密相关的内容。作为一项基础理论研究,本文主要采用的是定性研究法、文献法以及逻辑分析的方法,力求做到概念清晰、文献资料详实、论证规范严谨。

作者介绍:

龚长宇,社会学博士,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近年来,在《世界哲学》、《道德与文明》等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一部;主持并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和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课题各一项,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在研一项。主要致力于社会学理论、道德社会学及政治社会学研究。

书籍目录:

第一章 道德社会学的缘起与发展

第一节 道德社会学的缘起

一、孔多塞:“道德科学”的代言人

二、威廉·冯特:道德社会学的探路人

三、埃米尔·迪尔凯姆:道德社会学的奠基人

第二节 国外道德社会学的发展

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道德社会学研究

二、“二战”以后的道德社会学研究

三、苏联及东欧一些国家的道德社会学研究

第三节 我国道德社会学的思想源流及发展

一、我国道德社会学的思想源流

二、20世纪上半叶道德社会学从洋科学变成本土科学的历程

三、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中国道德社会学

第一节 确立道德社会学研究对象的途径

一、历史的途径:迪尔凯姆奠定的“实质性传统”

第一章 道德社会学的缘起与发展

第一节 道德社会学的缘起

一、孔多塞:“道德科学”的代言人

二、威廉·冯特:道德社会学的探路人

三、埃米尔·迪尔凯姆:道德社会学的奠基人

第二节 国外道德社会学的发展

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道德社会学研究

二、“二战”以后的道德社会学研究

三、苏联及东欧一些国家的道德社会学研究

第三节 我国道德社会学的思想源流及发展

一、我国道德社会学的思想源流

二、20世纪上半叶道德社会学从洋科学变成本土科学的历程

三、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中国道德社会学

第二章 道德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第一节 确立道德社会学研究对象的途径

一、历史的途径:迪尔凯姆奠定的“实质性传统”

二、经验的途径:当代社会学家和伦理学家的理论诉求

三、分析的途径:为了预测而观察

第二节 道德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一、道德行为事实是道德事实结构的核心要素

二、道德行为事实是人的道德性的最充分的体现

三、道德行为事实能够体现社会学所倡导的“实证精神”

第三节 道德社会学与邻近学科的关系

一、道德社会学与社会学

二、道德社会学与伦理学

三、道德社会学与社会心理学

第四节 道德社会学的研究方法

一、道德社会学研究的方法论、具体方法、操作手段和技术

二、道德社会学的宏观研究、微观研究和中观研究

第五节 道德社会学的功能

一、认识功能

二、实践功能

第三章 社会行动理论与道德行为事实

第一节 建构主义视角下的社会行动理论

一、马克斯·韦伯的社会行动理论

二、符号互动论与现象学的行动理论

三、吉登斯的社会行动理论

第二节 功能主义视角下的社会行动理论

第三节 批判结构主义视角下的社会行动理论

第四节 社会行动理论对道德社会学研究的启迪

一、社会行动理论为解释道德行为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参照

二、道德社会学同样服务于求解“社会秩序如何可能”的社会学主题

三、道德行为是道德社会学研究的切入点

第四章 道德社会化:道德行为的发生机制

第一节 道德社会化及其理论取向

一、道德社会化的含义

二、社会学取向的道德社会化理论

三、心理学取向的道德社会化理论

第二节 道德社会化的构成要素

一、道德社会化的首要要素:认同道德规范

二、道德社会化的次要要素:明晰道德关系

三、道德社会化的第三要素:形成道德人格

第三节 道德社会化的实现途径

一、社会的道德教育

二、个体的道德修养

第四节 道德社会化的测量

一、科尔伯格的“方面评价法”和“直观性问题评价法”

二、哈贝马斯的“道德发展和自我同一性”指标

第五章 婚姻家庭道德:血缘群体中的道德事实

第一节 婚姻家庭的社会学意义

一、作为社会制度的婚姻

二、作为社会组织形式的家庭

第二节 婚姻家庭道德规范

一、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的婚姻家庭道德规范

二、婚姻家庭道德规范的功能

第三节 婚姻家庭道德事实的研究方法

一、相互作用方法与婚姻家庭道德事实研究

二、夫妻关系中的道德事实研究

三、亲子关系中的道德事实研究

四、婚姻家庭紧张关系中的道德事实研究

五、婚姻家庭道德事实研究的综合指标体系

第六章 社会公德:公共领域中的道德事实

第一节 公共领域与社会公德

一、哈贝马斯论“公共领域”

二、汉娜·阿伦特的“公共领域”

三、公共领域的界域

第二节 社会公德的基本内容

一、政治公共领域中的道德

二、公共场所中的道德

三、公共交往(陌生人场域)中的道德

第三节 测量社会公德事实的指标体系

第七章 职业道德:业缘关系中的道德

第一节 职业与社会分工

一、职业

二、职业与社会分工

三、职业分类

第二节 业缘关系与职业道德

一、业缘关系

二、职业道德

三、职业道德的社会功能

第三节 职业道德事实的构成要素

一、对职业道德原则和规范的认识状况

二、职业声望——职业评价状况

三、不同类型业缘关系中的道德

四、测量业缘关系道德状况的指标体系

第八章 道德失范

第一节 道德失范理论

一、迪尔凯姆的道德失范理论

二、默顿的社会失范理论

三、道德失范的基本含义

第二节 道德失范的类型

第三节 我国道德失范的原因分析

第四节 克服道德失范的对策思考

一、构建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社会价值规范体系,是克服道德失范的前提和基础

二、完善社会制度是克服道德失范的重要保证

三、提升公民思想道德素质,是克服道德失范的根本途径

结语

一、总结

二、讨论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社会学文库:道德社会学引论》承继迪尔凯姆的道德社会学范式,努力构建一个道德社会学的理论框架。《社会学文库:道德社会学引论》认为,道德社会学围绕道德事实尤其是道德行为事实展开,由于道德行为主体不同而分为两类,一类是个体道德事实,另一类是社会道德事实,两类道德事实在特定的社会场景中相互影响、制约和建构。个体道德事实主要探究道德社会化这一核心主题,社会道德事实主要研究与血缘、业缘和地缘关系相对应的婚姻家庭、职业以及社会公共领域中的道德状况,两类道德事实研究最终指向对正常状态和失范状态下测量指标的建构。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道德社会学引论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丛书名社会学文库
9787300163918
如需购买下载《道德社会学引论》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26.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1 × 15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道德社会学引论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于2012.9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B82-052 的主题关于 道德社会学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