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东南大学出版社
年代:2011
定价:59.0
本文把南京城市置于中国城市早期现代化历史进程中,以近代南京城市的发展和现代性的增长为主题,讨论了1912~1937年间即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到全面抗战的15年间,南京这个当时中国的第一都市现代性的成长及其与传统的纠葛。着重观察在现代社会演变过程中,城市某些现代特质的逐步形成以及如何形成,并探究城市现代性环境形成背后的机制以及对城市生活的影响。
1 导论:现代性关照下的民国南京
1.1 城市、城市的现代主题及中国近代城市史研究
1.2 关于南京和近代南京城市研究
1.3 步入现代性
第一部分 传统的断裂与现代性的生长
2 从清末新政到南京国民政府对现代性的诉求
2.1 清末新政:现代变革的开端
2.2 南京临时政府:迈向现代社会
2.3 南京国民政府:早期现代化的梦想之路
3 城市社会组织和民间社会的建构
3.1 城市型政区的形成及现代城市管理机制的建立
3.2 现代城市警察制度的形成及警政权力国家化
3.3 教育的现代蜕变及新型教育体系的形成
3.4 民间社会的缓慢生成及首都社会救济体系的重组
第二部分 城市再生与意义的重构
4 空间改造与现代都市的演进
4.1 城流乡动:都市现代改造计划
4.2 道路:现代性的基本人造物
4.3 中心与边缘:城市空间结构的延续与变迁
5 民族主义建构与都市空间实践的意义表达
5.1 城市历史记忆在民国新都形象中的转喻
5.2 现代性下城市景观的民族表现形式
5.3 秦淮空间重构中的民族主义话语
第三部分 现代性体验
6 文化滞后与现代化试验区
6.1 物质文化的变迁与首都新生活运动
6.2 青楼文化时代的终结与首都禁娼运动
7 文化拼凑和城市生活现代性
7.1 茶馆:传统消费空间的变迁
7.2 公园:新式休闲娱乐的出现
7.3 衣食住行:一种文化对于异质文化的吸纳
7.4 婚嫁和丧葬:新时尚对垒旧礼俗
8 结语:什么样的现代性
8.1 外部现代性的冲击
8.2 民族—国家的创建与政府朝向现代性的推动
8.3 现代性的几个向度
8.4 传统与现代性的纠葛
8.5 现代性的袅袅余音
参考文献
吴聪萍所著的《南京1912——城市现代性的解读》拟以城市早期现代化路径和城市转型为视角,把南京作为“近代历史上的城市”,着重考察在中国城市现代化历史进展中南京城市现代性环境得以形成的过程,探究国家(政府的力量)对于城市现代性的正面效应,即所谓对城市变革的推动作用,并回答以下几个问题:在中国社会转型期间,南京如何从传统历史空间向现代空间转变?什么力量赋予南京城市所具有的现代素质?这种现代性特质与其他近代城市相比较有何区别?南京城市现代性增长的动力源是什么?现代性的建构对南京城市生活发生什么样的影响?《南京1912城市现代性解读》包括三部分:传统的断裂与现代性的生长;城市再生与意义的重构;现代性体验。【作者简介】吴聪萍 女,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博士。任职于南京大学环境材料与再生能源研究中心。主要研究领域为城市社会学、公共政策、资源环境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等。社会学术兼职:中国能源学会会员,江苏社会心理学会会员等。目前在所在单位的985工程科研经费的支持下,正在组织进行关于中国新能源的产业政策与发展状况的调查研究,此外还参加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建设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土地调控体系研究”、江苏省哲社重大项目“江苏低碳经济发展战略、思路、模式、途径与政策研究”、江苏省环境保护厅“江苏省低碳经济发展战略研究”、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南京市低碳城市发展研究”等课题研究。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南京1912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9787564129002 《南京1912》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资源下载链接,请点击下方按钮查看 | |||
出版地 | 南京 | 出版单位 | 东南大学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59.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4 × 17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
南京1912是东南大学出版社于2011.7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K295.31 的主题关于 城市史-研究-南京市-1912~1937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