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哈尔滨出版社
年代:2008
定价:19.8
本书主要讲述的是为官之道,通过历代权相的典型经验讲为官的制度与规则,文化含量极高,可读性强。
为官.从政.做人
为公情结官员的职性
大道之礼官场的本性
仁者人心官场的起点
百姓情结为官的人性
忠于职业官员必备的气节
官场生态学
勤政巧干为官的本分
宽与严都是双刃剑为官的掌控力度
学会太极拳官员的行为艺术
防微杜渐为官的风险意识
为官需要一种境界
中庸不是平庸官员心中要有杆秤
注意取舍官场中的进退之道
保持平常心做官的心灵意境
治大国如烹小鲜为官的执政艺术
和而不同为官的最高境界
仕途:向上走和向下走的道路
田会郎、终南捷径和天子堂鲤鱼跃龙门
扭曲的人生四书五经和八股文
从门客到师爷准官员的官场人生
宠辱不惊在其位和不在其位的官场气节
历代权相的典型经验
绵里藏针“摄政王”的进退哲学
以柔术求生存做个幕后操盘手
赢得生前身后名以小博大的智慧
耿直更懂进退官场不倒翁的权谋
忽视细节就是宰相也会无法自救
不要触及“红线”宦海沉浮艺术
官场中的制度与规则
血统论当道血统决定职位
从文武兼备到职责分明文武分家
正义的眼睛行政与监察的博弈
完美制度下的噩梦官制的完备与残酷的惩罚
低薪防腐和高薪养廉泥饭碗和金饭碗
官声.官望.官誉
权势是一种春药贪权官吏的时代解读
阁楼人生追求虚名的宰辅
指头难以一般齐官吏百态
固守的底线清官与贪官的言行艺术
制定者与破坏者无法遵循的游戏规则
性善与性恶人性之间的抉择
官箴:古代官员的智慧结晶
心中有德宫箴文化的形成
有规矩的方圆官箴治吏的妙处
外儒内法营造有内涵的官箴文化
德礼为本与刑罚为用官箴法文化的意蕴
胸怀苍生官箴文化的高潮
以民为本官箴理念的升华
后记
前言
自古以来,古代中国人讲究“学而优则仕”,又强调“仕而优则学”,一旦入学或者入仕,就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自己的人生理想,这既是古代中国入学文化的一部分,也是古代中国“官道”文化的核心。
如果追溯古代中国官文化的起源,则可以上溯到西周。公元前11世纪,周公姬旦为了巩固刚刚建立的周政权,参酌夏商两朝的礼仪,为新兴的周政权建立了一套完整的以“敬天、孝祖、保民”为核心,以礼乐刑政为具体内容的官道文化,礼乐刑政的具体内容就是“礼节民心,乐和民心,政以平之,刑以齐之,礼乐刑政,四达而不悖”的完整体系,这就是中国可以确切考证的官文化的起源。
中国古代官道文化与世界任何国家都不尽相同,尤其迥异于西方现代文官制度。中国官文化中充满亲情、乡情、师生情,弥散着温情脉脉的人性,实际上是一种社会道德观的浓缩。这是因为,以“礼乐刑政”为核心的官文化最终形成了内容庞大详细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官场道德学、制度学,是中国官文化的精粹。它强调的是先做人后做事,做人要从学习、修身和内省做起,所谓“见贤思齐”,“吾日三省吾身”,“克己复礼”,“慎独”,“发乎情,止乎礼”,“诚于内,形于外”,“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立人,己欲达达人”等。在此基础上,实践中庸之道,仁、义、礼、智、信,要忠恕,仁者爱人,安贫乐道,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要敏于事而讷于言,达到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和朝闻道夕死可矣的境界。
在这种官道文化的影响下,中国古代的官道可以浓缩为“忠君、爱国、保民”。这就使得在任何时候,忠贞的官员始终以国家和民族利益为重,无论是商朝太宰伊尹放逐皇权的继承者太甲,还是宋朝范仲淹提出“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最后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官箴,中国古代的官员始终是以“国家”为重,以为君分忧为己任。
到了明朝,随着认识的进一步加深,官员认识到,仅仅“忠君”,局限于一国视野,不是官员的全部天职,从而提出了“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箴言;随着对高度集权皇权的质疑,逐步提出“天下为公、君为客”,指出“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虽然古代的贪官污吏不能够有效的杜绝,历史上也出现了很多臭名昭著的贪官酷吏,但是,清正廉洁的官员在每个朝代都有,他们声名远播,留下了令后人钦佩的业绩。所以一代又一代的优秀官员始终抱着为国为民的朴素理念,既能够在关系到国家命运、民族气节面前做到“舍生取义,杀身成仁”,能够时刻以“仁、义、礼、智、信”自律,表现出崇高的民族气节和官员职性,又能够在困境面前灵活应变、舍小顾大,做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因此,这就决定了中国古代的官道、官文化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外延,有着独特的中国特色。
后记
五千年文明史孕育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而官文化则是其中一个重要分支。中国古代的官文化可能比“国文化”的历史还长。因为,虽然早在大禹治水之后,禹之子启就正式建国,但夏朝迄今还无法找到可靠的文字记录,而尚在传说中的尧舜的时代,就已经开始有了明确的职责分工,有了专门管理氏族和部落的机构和人员,也就有了官和官文化。
由于五千年的华夏历史有一半的时间是漫长的君主专制的封建社会,因此,对于官,历来颇有非议和诟病,但也有其较为积极的方面。例如,在禅让制度盛行时期建立的官道,在家天下尚未形成时期成形的官制,官的职责就是“牧民”、“为民”,官的本职就是爱国爱民,对于国,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要把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对于民,要“道之以德,齐之以礼”,要“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正是这种“民本”思想在中国官文化中代代相传,以至于历代清官、谏官层出不穷。从春秋公孙仪相鲁不受国人赠鱼到南宋岳飞的“文官不贪财、武官不怕死”,再到明朝海瑞仅能以市肉两斤为母亲贺寿,他们的言行举止,足以垂范后世。中国古代的优秀官员的为官之道、为人之道以及他们近乎苛刻地律己律人,使得他们既是官僚群体的楷模,也是社会群体的典范;他们构建的人文素养,既是中国传统官文化的精粹,又是华夏文明的结晶,他们本身也构成中国官文化、中国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至于经过历代不断完善的,公开、公平、公正的官吏选拔、考核、升迁、黜免和进退制度,更加是中国官文化、制度文化的精粹,其对东亚政治经济体制、对世界文化的影响至今余韵犹存。
不容置疑,漫长的封建专制给官文化蒙上了一层阴影,位于官僚体制顶端的家族式统治,强大的专制制度,使得在很长时期内,整个官文化都屈从于皇权文化,君主专制使得“国”与“家”不分,使得“君”成为“国”的代名词,使得官的爱国爱民不得不以“忠君”为前提。然而,中国的官僚群体、中国的士大夫到底是一个有着睿智思想、独立思维的群体。从宋代,耿直的官员就直面帝王,“天下者,中国之天下,祖宗之天下,群臣、万姓、三军之天下,非陛下之天下”;到了清代,终于发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时代最强音。中国的官道重新在思想上回归到“以民为本”、“以公为本”的主流上。
总之,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文化古国,必然拥有一种浑厚、大气、睿智的文明,才能在历史的长河中生存,才会在重重打击和重压下发展壮大,生生不息、薪火相传。而官文化作为华夏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始终是其最强音,这本身就说明真正的官文化的核心是一种积极进取、致力向上、以“为民”为核心的进步文化。因此,在研究、批判和反思中国古代官文化的时候,同样要把官文化中的核心内容、进步内容,把官文化的本性表现出来,这才是对文化的贡献,才是我们的责任。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中国『官道』文化的核心,自古以来,中国人讲究『学而优则仕』,『入仕』一直是几千年来中国文人的人生目标。于是,围绕着『入仕』,在中国官场的大舞台上,上演了一幕幕精彩的人生大戏。『忠君、爱国、保民』是很多为官者的『官场理念』,当然这也并不是所有的为官者都能做到的。中国古代的官场,是一个巨大而复杂的人性试验场,是忠是奸,是善是恶,官场百态亦是人生百态。 中国古代的官场文化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外延,更具有独特的中国特色。官场文化可以说是中华文化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中国古代的官场一直就是一个风波不断的地方,即便是承平盛世。自古以来,有清官就有贪官,有循吏就有酷吏,透析和解读中国古代官场文化的本质特征,才能使我们真正了解中国古代官场与官场文化的诸多现象。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官道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9787807535157 《官道》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资源下载链接,请点击下方按钮查看 | |||
出版地 | 哈尔滨 | 出版单位 | 哈尔滨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19.8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6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
官道是哈尔滨出版社于2009.01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D691.42 的主题关于 官制-文化-中国-古代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