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电机绕组的变极理论
交流电机绕组的变极理论封面图

交流电机绕组的变极理论

程小华, 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年代:2014

定价:65.0

书籍简介:

本著内容分九章。第一章,交流电机绕组的元绕组——概念、参数、模型和原理;第2章,交流电机绕组槽号相位图的新、旧画法;第3章,交流电机绕组槽号相位图的性质;第四章,交流电机绕组槽号分布类型的判别;第五章,交流电机变极绕组非正规方案存在性的判别;第六章,交流电机变极绕组的统一设计:方法和实例;第七章,交流电机变极绕组p1/p2相带最佳取值的理论分析;第八章,感应电动机的动态变极绕组;第九章,交流电机绕组变极理论的发展和展望。本著可作为电机专业研究生的教科书或教学参考书。本著的读者还包括:电气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大中专院校电气专业的教师、从事电机尤其是电机绕组设计和研究的工程技术人员等。

书籍目录:

前言

第1章 交流电机绕组的元绕组

1.1 引言

1.2 元绕组的物理概念和参数

1.2.1 常极绕组的单元绕组

1.2.2 变极绕组的双元绕组

1.2.3 双元绕组与单元绕组的关系

1.2.4 交流电机绕组的元绕组

1.3 元绕组的数学模型

1.3.1 两种表示槽号矢量相位的方法

1.3.2 单元绕组的数学模型

1.3.3 双元绕组的数学模型

1.3.4 元绕组的数学模型

1.4 元绕组原理

1.5 小结

第2章 交流电机绕组槽号相位图的画法-

2.1 引言

2.2 槽号相位图的传统画法

2.2.1 一维槽号相位图的传统画法

2.2.2 二维槽号相位图的传统画法

2.3 槽号相位图的新画法——单元绕组参数法

2.3.1 一维槽号相位图的情形

2.3.2 二维槽号相位图的情形

2.4 槽号相位图两种画法之间的联系

2.5 单元绕组参数法的应用

2.5.1 一维槽号相位图的情形

2.5.2 二维槽号相位图的情形

2.6 小结

第3章 交流电机绕组槽号相位图的性质

3.1 引言

3.2 槽号相位图的循环性

3.2.1 一维槽号相位图的圆柱面性

3.2.2 二维槽号相位图的圆环胎面性

3.3 槽号相位图上区域选用槽号的重复I生

3.3.1 槽号重复选用的含义

3.3.2 一维槽号相位图的区域槽号不重复选用定理

3.3.3 二维槽号相位图的区域槽号不重复选用定理

3.4 槽号相位图上异种槽号的重叠性

3.4.1 槽号相位图上异种槽号重叠的含义

3.4.2 槽号相位图上异种槽号重叠的充要条件

3.5 小结

第4章 交流电机绕组槽号分布类型的判别

4.1 引言

4.2 两种已有的槽号分布类型判别法

4.2.1 表格法

4.2.2 最小相位差法

4.3 新的槽号分布类型判别法——最大公约数判别法

4.3.1 槽号分布类型的最大公约数判别法

4.3.2 新判别法的证明

4.4 最大公约数判别法的应用

4.4.1 应用步骤

4.4.2 应用举例

4.5 三种槽号分布类型判别法的比较

4.5.1 表格法与最大公约数法的比较

4.5.2 最小相位差法与表格法和最大公约数法的比较

4.6 小结

第5章 交流电机绕组非正规方案存在性的判别

5.1 引言

5.2 P2为3的倍数时非正规变极绕组方案的存在条件:N参数条件

5.2.1 最小对称槽号组的概念

5.2.2 非正规变极绕组方案的存在条件:N参数条件

5.3 P2为3的倍数时非正规变极绕组方案的存在条件:t参数条件

5.3.1 对称槽号组和最小对称槽号组的定义及性质

5.3.2 最小对称槽号组的槽数

5.3.3 P2为3的倍数时非正规变极绕组方案的存在条件:形式和本质

5.4 t参数条件的应用

5.4.1 应用步骤

5.4.2 应用实例

5.5 两个比较

5.5.1 最小对称槽号组概念两种定义的比较

5.5.2 非正规方案两种存在条件的比较

5.6 小结

第6章 交流电机变极绕组的统一设计法

6.1 引言

6.2 用统一设计法设计变极绕组正规方案

6.2.1 用统一设计法设计变极绕组正规方案的步骤

6.2.2 用统一设计法设计变极绕组正规方案的实例

6.3 用统一设计法设计变极绕组非正规方案

6.3.1 变极绕组非正规方案的优选

6.3.2 用统一设计法设计变极绕组非正规方案的步骤

6.3.3 用统一设计法设计变极绕组非正规方案的实例

6.4 小结

第7章 交流电机绕组p1/p2相带最佳取值的理论分析

7.1 引言

7.2 非正规方案p1/p2相带理想的最佳取值

7.2.1 P1为3的倍数时非正规方案p1/p2相带理想的最佳取值

7.2.2 p1、p2均非3的倍数时非正规方案p1/p2相带理想的最佳取值

7.3 非正规方案p1/p2相带实际的最佳取值

7.3.1 P2为3的倍数时非正规方案p1/p2相带实际的最佳取值

7.3.2 p1、p2均非3的倍数时非正规方案p1/p2相带实际的最佳取值

7.4 正规方案p1/p2相带的最佳取值

7.5 一些比较

7.5.1 采用非正规方案时P2为3的倍数和p1、p2均非3的倍数的本质区别

7.5.2 非正规方案p1、p2均非3的倍数时p1/p2相带最佳取值与正规方案P2为3的倍数时p1/p2相带最佳取值的对称

7.5.3 接线方式的对称

7.5.4 方案的比较和选优

7.6 小结

第8章 感应电动机的动态变极绕组

8.1 引言

8.2 交流电动机绕组的动态变极

8.3 交流电动机的动态变极调速及其与其他调速方式的比较

8.3.1 交流电动机的动态变极调速

8.3.2 交流电动机动态变极调速与其他调速方式的比较

8.4 动态变极绕组的设计特点

8.5 动态变极绕组的变极结构和接线方式

8.6 动态变极绕组的槽数和极数

8.7 动态变极绕组的设计实例

8.8 小结

第9章 交流电机绕组变极理论的发展和展望

9.1 引言

9.2 交流电机变极绕组设计的两种基本结构

9.3 交流电机变极绕组正规方案设计方法和原理的发展

9.4 交流电机变极绕组设计工具的发展

9.5 交流电机变极绕组非正规方案设计方法的发展

9.6 交流电机绕组变极理论的展望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交流电机绕组的变极理论》共9章:第1章,交流电机绕组的元绕组;第2章,交流电机绕组槽号相位图的画法;第3章,交流电机绕组槽号相位图的性质;第4章,交流电机绕组槽号分布类型的判别;第5章,交流电机绕组非正规方案存在性的判别;第6章,交流电机变极绕组的统一设计法;第7章,交流电机绕组P1/P2相带最佳取值的理论分析;第8章,感应电动机的动态变极绕组;第9章,交流电机绕组变极理论的发展和展望。
  《交流电机绕组的变极理论》可作为高等院校电机与电器专业研究生的教材,也可供高等院校电气工程专业高年级本科生和教师参考,还可供从事电机尤其是电机绕组设计和研究的工程技术人员阅读。

编辑推荐:

目前,专门论述交流电机绕组变极理论的著作,国内外尚付阙如。作者于1991~1994年师从我国著名电机工程学家许实章教授和张城生教授,攻读博士学位,研究交流电机绕组的变极理论。1992年至今,已发表变极理论方面的学术论文十余篇,其中多篇发表于《中国电机工程学报》,多篇被EI收录。作者程小华研究变极理论所取得的相关学术成果,在1999年通过了广东省高教厅主持的鉴定,鉴定结论为,该学术成果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交流电机绕组的变极理论》旨在展示作者多年来研究交流电机绕组变极理论的学术成果,以期填补空白。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交流电机绕组的变极理论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030397522
如需购买下载《交流电机绕组的变极理论》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科学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65.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4 × 17装帧平装
页数 98 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交流电机绕组的变极理论是科学出版社于2014.3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TM340.31 的主题关于 交流电机-绕组-研究生-教材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