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影像史
中国影像史封面图

中国影像史

韩丛耀, 赵迎新, 主编

出版社:中国摄影出版社

年代:2014

定价:98.0

书籍简介:

1839~1911影像大事记以年代顺序依次展开叙述,是《中国影像史》1839年到1911年的概括和总结。本卷从每一年的重要事件、人物、作品、摄影技术、书籍文献、报纸杂志等几个方面对摄影发展的各方面予以总结和介绍,并对其中最为典型的影像用图选的形式加以展现,系统直观,便于读者参考和查找。

书籍目录:

1839年(道光十九年)1840年(道光二十年)1841年(道光二十一年)1842年(道光二十二年)1843年(道光二十三年)1844年(道光二十四年)1845年(道光二十五年)1846年(道光二十六年)1847年(道光二十七年)……

内容摘要:

n   《中国影像史·第九卷(1839-1911影像大事记)》是一部记录中国影像探索和不断发展的历史。从摄影术发明之前中国早期科学家、思想家等对光学和相关化学的探索,一直到1949年影像技术在中国的广泛使用,反映了影像史的巨大发展、变迁。首次以影像的方式全面、系统梳理中国历史,涵盖中国近现代史上几乎所有的重大历史事件,同时涉及近现代中国的经济生活、文化教育、风土人情、社会习俗、宗教信仰等各个方面,是一部活生生的中国历史读本。通过影像所反映的现象获得深层次的意义,准确地反映历史,推进文明的传承和传播。历代文明是影像产生的源点,而通过影像我们又能反观文明延续的脉络和传承的路径。在中国史学界,一直有“左图右史”的传统,而在西方史学界也早就有“以图证史”的方法。《中国影像史·第九卷(1839-1911影像大事记)》正是秉持了这样的原则,因而该丛书对影像史的研究,不是对影像内容的单纯研究,而是把影像放在历史的语境下进行解剖,包括影像产生的背景、现场和传播形式,从影像的三种形态和影像意义的三个场域,即技术性形态、构成性形态和社会性形态,图像制作的场域、图像自身的场域和图像传播的场域,进行分析和整理。“中国影像史”丛书以时间为序分成八个历史阶段,分别书写不同阶段影像发展的状况。依次为:古代卷,研究摄影史前时代中国古代科学家在光学和化学方面的探索;1839-1900年,研究摄影术诞生并传入中国后,外国在华摄影师及中国本土摄影师在中国的拍摄活动及所摄影像;1900-1911年,研究庚子事变至清王朝灭亡前这一时期中国影像的发展状况;1911-1919年,研究中华民国成立至新文化运动这一时期中国影像的发展状况;1919-1927年,研究新文化运动之后至北伐战争这一时期中国影像的发展状况;1927-1937年,研究北伐胜利至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这一时期中国影像的发展状况;1937-1945年,研究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至抗日战争结束这一时期中国影像的发展状况;1945-1949年,研究抗日战争结束后的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影像的发展状况;第九、十卷,从编年史的角度,分别梳理了1839-1911年、1912-1949年间中国影像的主要事件、影像作者、影像作品、影像出版等。此外,为统一体例,各卷以相同或近似的结构和次序,按不同历史阶段的社会文化背景、影像的总体风貌、影像的技术特征、影像的构成性特点、影像的传播场域、影像作者、影像选萃,以及同一时期电影的发展概要,展现出各个时期的影像史。丛书具有重要的史料和文献价值,入选“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国家重点图书、音像、电子出版物出版规划。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中国影像史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517901563
如需购买下载《中国影像史》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中国摄影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98.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18 × 24装帧精装
页数 438 印数 3000

书籍信息归属:

中国影像史是中国摄影出版社于2014.9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J409.2 的主题关于 摄影史-大事记-中国-1839~1911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