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度有心人
佛度有心人封面图

佛度有心人

徐敏, 主编

出版社:中国物资出版社

年代:2007

定价:26.8

书籍简介:

本书以佛教故事劝诫世人要心安、新政、心明。

书籍目录:

心安第一内心安适,俯仰无愧

多一分禅心,少一分烦恼

宁静是关,安定最乐

心安大自在,放下真解脱

在尘不染,随缘不变

内心安适,俯仰无愧

心中有原则,不随境而迁

能舍能得,才能成就完荚

劳动一日,可得一夜安眠

知足常乐,不知足常怨

心慈第二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用心中明月照亮他人

扬人善事,隐他过咎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用慈爱来止息仇恨

众生平等,慈悲同在

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

积功德莫过于救人

百善孝为先,及时尽孝心

行善要及时,功德要持续

心正第三不怕地狱,就怕心偏

一念一天堂,一念一地狱

心无妄想,即是佛国

心体光明,暗室中有青天

不怕地狱,就怕心偏

进取要行事光明正大

改过宜勇,迁善宜速

在反省中完善自我

放纵是人生最大的悲哀

内心永怀一颗方正之石

心明第四无知无明,是为罪过

自身拥有宝,何须向外寻

求人不如求己

伟大的事业由信心开始

无知无明,是为罪过

接受事实,挑战人生

苦尽甘来,福尽悲来

好运不忘忧,失意不失态

学会思考,感恩生活

简单生活,处世不可贪

心定第五制心一处,事无不办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内心污浊,其道不平

制心一处,事无不办

持之以恒,登峰造极

念如磐石,持守一心

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

香草捣碎才能芳香醉人

永不失望,更不绝望

心诚第六一辦心香,即心即佛

心诚则灵,功到自成

寸心不昧,万法皆明

要做一个靠得住的人

施惠无念,受恩莫忘

一瓣心香,即心即佛

君子敬而无失

怀着一颗坦荡的心生活

心宽第七欢喜心者,即是良药

豁达洒脱,随性自然

不生气是修来的福气

以德报怨,修心是福

宽恕别人就是解放自己

欢喜心者,即是良药

小怒数到十,大怒数到千

不念旧恶,不憎恶人

小忍成仁,大忍咸佛

用适当的方式发泄怨气

心谦第八虚心精进,谦柔待人

人在谦卑时最近于伟大

忧勤惕厉是护身之宝

虚心精进,谦柔待人

不与人争者常多得利

含蓄是美,藏锋是智

以低姿态出现在别人面前

不要处处争强好胜

目空一切,坏运离你已不远

永远保持着进取的激情

前言

《景德传灯录》上记载了禅宗二祖慧可见初祖达摩的一段掌故。

慧可说:“弟子心未安定,请祖师为我安心!”达摩喝道:“把心拿来,我为你安!”慧可愕然地说:“我找不到心呀!”达摩微笑说道:“我已经为你将心安好了。”这段脍炙人口、千古传诵的禅宗公案,清楚明示了学佛修行的根本意趣所在。用佛教的专门术语来说,学佛的最终目标是求“了生脱死,解脱自在”。用现代话讲,就是追求“心灵的超越,解脱烦恼的束缚”。具体地讲,就是学习“如何使心灵超越痛苦的智能,达到清净安乐的心神”。

人人都把生活得愉快、美满、充实、潇洒当做终身不懈追求的目标。那么,怎样才能达到如此人生佳境呢?我们通常较多地强调外部社会环境、主体智慧、工作成就、社会地位、生活条件等的改善,却忽视了对于主体心境的关注和建设。到头来,许多人非但未能从提高了的社会地位和增加了的荣誉、财富中品尝到幸福滋味,反倒视生活为不堪忍受的累赘。

其实,人受理性和心理的支配,内心不能平衡,什么都会反应过度,造成负担。人若让内心不安,幸福便无从建立。心污浊,其道不平,因而跌倒;心清净,其道平坦,因而安乐。

宝石从地而生,美德从善而现,智慧从清净心而具足。

人在生活中是否幸福、快乐、成功,很大程度上由心灵决定,由心灵的修炼程度决定。要想享受真正的成功与恒久的快乐,就要重视修心,修心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是心安。《四十二章经》上说:“心若调适,道可得矣。”我们要学会安顿自己的心灵,做到内心安适。一个人内心迷惘、混乱、暗淡,必不能端正人生方向,经常误入岔道歧途。人一旦失去了安详,同时便会褪失了生命的华彩。是女孩子,不会再容光照人;是男孩子,就面目可憎。

初祖达摩说:“不谋其前,不虑其后,无恋当今。”行也安然,坐也安然;穷也安然,富也安然。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得失无意,随天际云卷云舒。这才是真正的解脱。你内心安适,就会俯仰无愧,从一天到一年,从一年到一生,都能够俯仰无愧,心安理得,活得很踏实,秒秒感受安详,活在至真、至善、至美当中,这才是人生的最高幸福。

二是心慈。心田要多播善的种子,多一粒善的种子,就减少一棵杂草。

土地不耕种,则必杂草丛生,所以行善要日日行、时时行,不断去行,哪怕是举手投足也要存有一分善念。一个人作恶时,他的心智就有了污垢;一个人不作恶时,他的内心就清净。及时行善,以免你的心里再起坏念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我们要发慈悲心,帮助一切生命,要一辈子都不懈地身体力行,才能摒绝恶而不断接近善,人格才会日臻完善,人生才会日臻完美,这样才能获得更多的爱和幸福。

三是心正。若一念心起,则有天堂地狱。不要怕天堂和地狱,要怕的是心的偏向。无妄想时,一心即是佛国;有妄想时,一心即是地狱。众生造作妄想,以心生心,故常在地狱;菩萨观察妄想,不以心生心,故常在佛国。

学佛就是在学做人而已,一个人做到公正无私,就能光明磊落,实事求是,主持正义,惩恶扬善,就会努力建立一个更为公正合理的社会和世界。

四是心明。愚痴的人,一直想要别人了解他;有智慧的人,却努力地了解自己。对内心世界的陌生,导致了生活中的无数挫折。不知自己,不明道理,亦即所谓无知无明,是为一种罪过。不要常常觉得自己很不幸,世界上比我们痛苦的人还很多。不懂得自爱的人,是没有能力去爱别人的。狂妄的人有救,自卑的人才没有救。认识自己,就会战胜烦恼,就会拥有自信,不再悲观委靡,才会懂得生命的意义,乃至于珍惜生命。而且,认识自己,降伏自己,改变自己,我们还能影响别人。

五是心定。最伟大的事业,最需要坚定的心力,急,只会退步;执,只会错误。佛经说:“制心一处,事无不办。”如果我们把全部生命、理智和热情投注到一个目标上,使它形成一个焦点,在那个焦点上就会绽放出智慧的花朵,我们做事就会有收获,有好的结果,人生就会圆满。

六是心诚。一瓣心香,至虔至诚,即心即佛,心心相印。在这个世界上,真诚是一缕阳光,照亮一个人的心灵。以诚待人,不存欺诈之心,则威信自立。获取他人的信任与拥戴,从而成就大业。不欺诈,不妄语,言行如一,表里如一,有良好信用的人,才能求得他人的支持,立足于世。

七是心宽。要有欢喜心,欢喜心即是一副良药,佛家常讲“欢喜充满”,这个“欢喜”就是能量、精力充沛的现象。大乘经上常说:“若能转境,则同如来。”与人相处之道,在于无限的容忍。不宽恕众生,不原谅众生,是苦了你自己。憎恨别人对自己是一种很大的损失。要有宽容心,我们就会健康长寿,就会宽容他人,就会获得从容、自信和超然,达到精神的成熟和心灵的丰盈。

八是心谦。人生无止境,事业无止境,知识无止境。谦虚的人获得成功、赢得别人尊重;骄傲的人总是在骄傲里毁灭自己。谦虚的人善于谋求外人的助力,你谦虚时显得对方高大;你朴实和气,他就愿与你相处,认为你亲切可靠。谦虚的人得人心、合人意,极易获得人们的喜爱和欢迎。谦卑是深埋在地下的甜根,一切神圣的美德都从那里萌生。

佛陀说:“人的生命,只在一个呼吸间。”生命短促,我们应该善待自己,思索活着的意义。生命不是用来寻找答案,也不是用来解决问题的,它是用来愉快地过生活的。人生多一分烦恼,就需要有一分禅心来解救。红尘凡夫,人人都需要一颗禅心。

《六祖坛经》说:“前念迷是凡夫,后念觉是圣人。”圣人与凡夫就是一念之转呀,一个觉,一个迷。生命不觉醒,成长的过程就是迷失的过程。

佛陀的伟大在使人从生命的根源上得到彻底的救赎、解脱,佛法就是完成生命觉醒的方法。

“药医不死病,佛度有心人。”以佛疗心,心灵获得解脱,人格得到美化,智慧得以产生,力量得到强化,不为物牵,不为烦扰,平静、安适、充实、愉悦、幸福、成功,就在身边,人生自如达观,生命超脱自在。

梦窗国师诗云:“青山几度变黄山,世事纷飞总不干;眼内有尘三界窄,心头无事一床宽。”心无物欲,方寸之间皆海阔天空,永无涯畔;胸怀坦荡,宛若长空旭日驱除晨雾,烦恼无处藏身。我们何不也做一个这样的快乐佛呢?

内容摘要:

  “药医不死病,佛度有心人。以佛疗心,心灵获得解脱,人格得到美化,智慧得以产生,力量得到强化,不为物牵,不为烦扰。平静、安适、充实、愉悦、幸福、成功,就在身边,人生自如达观,生命超脱自在。”人人都把生活得愉快、美满、充实、潇洒当做终身不懈追求的目标。怎样才能达到如此人生佳境呢?我们通常较多地强调外部社会环境、主体智慧、工作成就等的改善,却忽视了对于主体心境的关注和建设。人在生活中是否幸福、快乐、成功,很大程度上由心灵决定,由心灵的修炼程度决定。要想享受真正的成功与恒久的快乐,就要重视修心。  佛陀说:“人的生命,只在一个呼吸间。”生命短促,我们应该善待自己的菩提身,思索活着的意义。生命不是用来寻找答案,也不是用来解决问题的,它是用来愉快地过生活。人生多一分烦恼,就需要有一分禅心来解救。红尘凡夫,人人都需要一颗禅心。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佛度有心人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504726391
如需购买下载《佛度有心人》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中国物资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26.8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6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10000

书籍信息归属:

佛度有心人是中国物资出版社于2007.04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B948-49 的主题关于 佛教-人生哲学-通俗读物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