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经济管理出版社
年代:2007
定价:20.0
本书从组织经济学的角度探讨了区域经济一体化问题。
第一章 导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三、研究的立意与思路
四、主要观点与本书框图
第二章 文献综述
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产生原因
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福利分析
三、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关系
四、有关区域经济一体化问题的实证研究
五、评述
第三章 经济组织与组织经济学:理论支点的构建
一、本书研究对象的定位
二、经济组织与组织经济学:现有的分析
三、经济组织与组织经济学:理论的重新构建
第四章 区域组织租金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性质
一、区域组织租金
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性质
第五章 互补性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原因
一、绝对互补性与区域经济一体化
二、相对互补性与区域经济一体化:以双边贸易合作为例
三、准互补性与区域经济一体化
第六章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目标及其边界
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目标:区域组织租金最大化
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边界及其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
第七章 区域组织租金的分配
一、区域组织租金分配的现状
二、合理分配区域组织租金的意义
三、区域组织租金及其分配的特点
四、区域组织租金分配的原则
五、区域组织租金分配的思路和方法
第八章 区域经济一体化与中国的应对之策
一、在战略上要高度重视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必要性及其意义
二、立足东亚,加速推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
三、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为核心积极推动“10+3”合作
四、以博鳌亚洲论坛为平台,努力推动整个亚洲的区域经济合作
五、合纵连横,积极发展与亚洲其他地区的合作以及跨洲合作
六、本着积极主动和有利于区域组织租金最大化的原则,稳步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
七、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整合本国市场,争取我国应有的区域合作利益
八、将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国内相关政策相协调,走可持续发展的区域合作之路
参考文献
后记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在经济全球化屡屡受阻的同时,区域经济一体化却在迅猛推进。面对当前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大潮,世界各国,包括发展中国家,都在积极寻求区域合作,我国也不例外。为此,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现象进行尽可能全面、科学的剖析,从中发现规律,对我国更好地参与区域经济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本书选择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载体——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作为具体分析对象,从组织经济学的视角,围绕“区域组织租金”这一核心概念,沿着寻租、创租、分租的线索,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现象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 全书共分八章。
第一章是导论,主要对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的立意和思路以及文章主要观点和写作框图进行简要介绍。第二章是文献综述。第三章是本书理论支点的构建。第四、五、六、七章运用第三章构建的组织经济学理论分别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性质、形成原因、目标和边界以及利益分配四层面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是本书的核心部分。第八章是对我国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策略进行的相关探讨。
第二章,本书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产生原因、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福利分析、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关系以及对区域经济一体化问题的实证分析四个方面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了综述。对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原因,本书将相关论述概括为六种学说,即:政治派生说、相互依赖说、生产力决定说、集团博弈说、外国贸易壁垒与运输成本说以及非完全竞争、规模经济和产品差异化理论。对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福利分析,本书从维纳模型及其拓展、关税转移效应、米德模型、克鲁格曼的对称集团模型以及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投资效应等方面对相关研究及其观点进行了介绍。
对于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关系,本书主要围绕“区域经济一体化有极限吗?”“区域经济一体化对经济全球化有哪些影响?”以及“经济全球化对区域经济一体化有哪些影响?”三个问题对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
对于有关区域经济一体化问题的实证分析,本书主要从早期经验性研究、对发达国家间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实证研究以及对欠发达国家间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实证研究三个方面对相关文献进行了归纳。最后是文献评述。在肯定已有研究重要贡献的同时,本书认为,它们仍存在如下不足:①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性质深入研究不够;②对区域经济一体化原因的分析较为片面;③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原因、福利影响以及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三大问题的分析之间分割明显,缺乏一个一以贯之的理论体系;④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原因和福利的分析未能超越传统思路;⑤重效率而偏公平,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利益分配问题研究较少;⑥相关模型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实际模拟不够。
第三章,先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进行了定位,将其界定为“自组织型逐利性经济组织”。之后对有关经济组织的两条研究主线:管理学主线和交易费用主线进行了比较。在此基础上,以“自组织型逐利性经济组织 ”(简称为经济组织)为对象,围绕“组织租金”这一核心概念,从经济组织的性质、形成原因、目标与边界以及利益分配四个方面对组织经济学进行了重新构建,并将其作为贯穿本书始终的理论支点。
对于经济组织的性质,本书首先运用系统论对经济组织的共性,包括整体性、有机关联性、预决性或目的性进行了分析;继而运用自组织理论对经济组织的自组织特性进行了探讨;最后,通过“组织租金”概念的提出对经济组织的逐利性进行了介绍。本书认为,经济组织是一种能够产生组织租金的机制,经济组织的性质是其作为组织的共性与作为自组织型逐利性经济组织特性的结合体,具体来说包括整体性、自组织性(有机关联性 )与目的性(逐利性)。
对于经济组织的形成原因,本书认为包括诱因与形成条件两个子问题。在指出其诱因是由于组织租金的存在,各成员是为了寻求组织租金而走到一起的事实之后,重点对其形成条件进行了探讨。经济组织的自组织特性表明,其形成是自发的,而不是外部意志的强加,因而经济组织的形成条件也就是其自组织的条件。对此,本书在综合运用普里高津、哈肯等人的自组织理论和库珀等人的协调博弈理论,并对其进行相互借鉴、相互拓展的基础上,指出经济组织自组织的过程也就是各经济体协调博弈的过程,经济组织的形成条件在于博弈各方互补性的存在,博弈各方之间的互补性包括由强到弱的三种,即:绝对互补性、相对互补性和准互补性。其中绝对互补性具体表现为协调博弈环境的改变,这种改变了的协调博弈环境类似于协同学中的序参量,役使着博弈各方的行为,使其义无反顾地选择合作;相对互补性也就是库珀一约翰协调博弈模型中所定义的策略互补性,是博弈各方之间固有的相互关联性的反映;准互补性则是指博弈各方之问需要通过特意创造与构建才能形成的互补性。至此,区域经济一一体化的原因可概括为:具有互补性的各经济体为寻求组织租金而协调博弈的结果。
对于经济组织的目标、边界及其利益分配问题,本书在借鉴科斯、亚当·斯密以及马克思等人有关企业组织的相关论述的基础上,指出组织租金等于组成经济组织的收益及其成本之差,经济组织的目标是为了寻求组织租金最大化,经济组织的边界在其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相等之处,经济组织的利益分配应有利于组织租金最大化。
第四章,运用新构建的组织经济学对本书的核心概念——区域组织租金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性质进行了探讨。本书认为,区域组织租金是区域内各国组成经济联盟净福利的增加,包括总收益和总成本两个方面。前者主要包括:区域总市场的扩大带来的区域产品价值更充分的体现,也就是说区域产品价格的提高;市场的扩大以及区域内贸易的增加带来的规模经济的增强;区域内部交易费用的减少、交易效率的提高以及由此而带来的区域内分工的深化、区域生产能力进而区域竞争力的增强;区域贸易条件的改善从而对外部资源或要素占有能力的增强。后者主要指相比组成区域经济联盟之前区域管理和协调费用的增加。
作为一种典型的自组织型逐利性经济组织,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性质同样包括整体性、自组织性(有机关联性)以及目的性(逐利性)。在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三大性质进行具体阐述的基础之上,本书将区域经济一体化定义为一种能够创造区域组织租金的机制,一个域内各国围绕区域组织租金而相继展开的寻租、创租和分租的过程。
第五章,对区域经济一体化原因的具体阐述,指出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形成是具有互补性的各国为寻求区域组织租金而协调博弈的结果,是一个寻租的过程,其中区域组织租金是诱因,而互补性则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形成条件;这种互补性同样包括绝对互补性、相对互补性与准互补性;这三种互补性可以单独作用,也可联合作用;正是在这三种互补性的驱使之下,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才得以不断涌现。
首先,对区域经济绝对互补性的来源进行了分析,指出区域经济绝对互补性的来源主要包括如下五个方面:生产力的发展与分工的深化;现有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对非成员国利益的威胁与损害;区域内或区域间各国产业结构的差异及其升级换代的需要;金融风险与金融危机的存在和威胁;世界范围内自然资源的日益枯竭和环境的日益恶化。
其次,遵循库珀一约翰模型的思路,模拟区域经济一体化实际,本书构造了一个“3×2”(三个国家、两种产品)协调博弈模型,以此探寻国家之间相对互补性存在的条件,并得出:①只要存在相互贸易,两国便具有一定的相对互补性,从而在人超国始终具有合作冲动的假定下两者最终极有可能协调成功。②从静态看,出超国对人超国的出口量或者自人超国的进口量越大其相对互补性越强;从动态看,出超国对人超国的出口增长或者自人超国的进口增长都将导致两国相对互补性增强,并且增速越快,其相对互补性的增强将愈加明显。③从静态看,相对贸易条件对出超国越有利,其相对互补性越强;从动态看,相对贸易条件对出超国而言改善越多,两国的相对互补性越强。④从静态看,相互出口依存度越高两国相对互补性越强;从动态看,相互出口依存度上升两国相对互补性将越强。
再次,本章对出超国的双边贸易合作策略进行了探讨,指出:①静态条件下,出超方应优先考虑与自身相互贸易量大、相互出口依存度高以及相比之下自身相对贸易条件较为有利的国家(地区)作为双边贸易合作伙伴;从动态看,在初始条件相同时,出超方应优先考虑相互贸易量增长快、相互出口依存度上升迅速以及相比之下自身相对贸易条件改善明显的国家( 地区)作为双边贸易合作伙伴。②出超方在选择参与谈判并要求伙伴方减让关税的出口部门时,应优先考虑对伙伴方出口量大、出口依存度高的部门。
最后,本书分析了四种导致区域经济准互补性的机制,即:领导、先例、惯例或制度以及竞争。
第六章,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目标和边界问题的具体探讨。
首先,在假设交易费用为正的情况下,利用一个“3×2”大国模型对区域经济一体化所带来的福利增加(包括商品价值的提高、规模经济的增强、贸易条件的改善以及交易费用的节省或者说交易效率的提高)进行了模型化,由此得出:①当国家之间外向度或者外贸依存度越高时,结成经济同盟后其福利增加越多。②国家之间初始关税越高,取消关税后总体福利增加越多。,③出口供给曲线越平坦的国家之间结成关税同盟或自由贸易区后,其总体福利增加越明显。④相互进口需求曲线越陡峭的国家之间取消关税后,其总体福利增加越明显。⑤进口产品国际供给曲线越平坦的国家之间结成经济同盟后,其总体福利增加越多。⑥结成同盟后,若成员国之间非关税壁垒减少越多,贸易自由化更明显,信息更为通畅,交通更为便利,相互贸易的交易成本减少越多时,其总体福利增加更为显著。
其次,在考虑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管理与协调成本的情况下,将上述 “3×2”模型拓展为“(n+1)×(n(n一1))”模型,并在考虑区域一体化水平的情况下,将组成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总收益、总成本以及区域组织租金都具体化为关于成员国数量(n)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水平(I)的二元函数,指出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边界在其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相等之处;如果某个区域经济组织在追逐区域组织租金最大化的冲动下,边际收益始终大于边际成本,那么在理论上说,该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可最终将整个世界囊括其中,从而实现经济全球化的最终目标,但在当前,这一美好的图景由于利益难以平衡,协调与管理成本太高而只能循序渐进。
最后,为了不断实现区域组织租金最大化的目标,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及其成员国可从以下几方面努力:①不断削减甚至取消成员国之间的关税与非关税壁垒。②不断推进区域内部的信息化与交通便利化,统一产品技术标准,增进互信,以此最大限度地减少成员国之间的交易成本。③加强区域内部成员国间技术的交流与合作,以增强区域内部的规模经济效应。④加强区域内部市场与产业的整合,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区域贸易创造与规模经济效应。⑤组建科学而强有力的区域领导和管理机构,不断完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制度建设,尤其是利益分配与转移支付制度,以及区域内部的协商解决制度,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协调与管理成本。⑥努力在区域经济一体化成员国之间形成和推举权威或核心,通过权威与核心的领导作用来最大可能地减少区域内部的协调与管理成本。⑦拓展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规模,最大可能地发展更多的成员国。⑧ 提升区域经济合作的层次与水平,最大可能地赚取区域经济一体化带来的福利增加。
第七章,对区域经济一体化利益分配问题的具体阐述。成员国之间利益分配难以平衡以及成员国内部不同地区、不同部门利益分配的不平等是当前区域经济一体化利益分配问题的焦点。合理分配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利益,也就是区域组织租金有利于弥补市场机制的不足,体现区域公平;有利于调动成员国的积极性,保证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稳定和成功运作;有利于减少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管理与协调成本,从而最大化区域组织租金。
在此基础上,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利益及其分配特点进行了阐述,认为:①区域组织租金不可计量和区分;②区域组织租金的形成国与受益国往往不一致;③区域组织租金由微观主体创造而又须由宏观主体进行再分配;④区域组织租金是动态的,有时甚至是潜在的;⑤区域组织租金分配具有复杂性。有鉴于此,本书认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利益分配应遵循两大原则:区域组织租金最大化和区域趋同。并且,由于区域经济的趋同有利于区域组织租金的最大化,因而两大原则是一致的。按照第一个原则,本书认为,由于在区域管理与协调成本既定时,区域组织租金是关于区域要素的多元函数,这些要素包括市场、资本、土地、技术以及环境等,因而在某一时点,区域组织租金分配应按要素的影子价格或者说边际贡献与其赋存量之积进行分配。按照第二个原则,本书认为,在动态条件下,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利益分配还应有利于区域趋同。围绕上述两大分配原则,本书最后提出了关于区域经济一体化利益分配问题的具体措施,即:①建立科学、公正的谈判机制;②建立区域转移支付机制;③短期调整与长期规划相结合;④微观规制与宏观调控相结合;⑤在区域内部交通运输网络、通讯网络、教育、科研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总体规划中,更多地考虑区域内部落后国家的利益。
第八章,对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策略的若干思考。在总结前述相关结论和规律的基础上,本书对我国如何应对并积极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提出了八项建议,即:①在战略上要高度重视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必要性及其意义;②立足东亚,加速推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③以中国- 东盟自由贸易区为核心积极推动“10+3”合作;④以博鳌亚洲论坛为平台,努力推动整个亚洲的区域经济合作;⑤合纵连横,积极发展与亚洲其他地区的合作以及跨洲合作;⑥本着积极主动和有利于区域组织租金最大化的原则,稳步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⑦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整合本国市场,争取我国应有的区域合作利益;⑧将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国内相关政策相协调,走可持续发展的区域合作之路。
本书选择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载体——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作为具本分析对象,从组织经济学的视角,围绕“区域组织租金”这一核心概念,沿着寻租、创租、分租的线索,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现象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
本论文利用所构建的理论体系及相关结论,结合我国实际,对我国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策略提出了相关政策性建议。
本书的主要创新在于从组织经济学的视角构建了一个全新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体系。论文对理论研究现状把握全面、准确,观点鲜明,层次清晰,逻辑严密,结构合理,语言流畅,并较为熟练地运用了博弈论、系统论等多种分析方法。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组织经济学分析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9787802079403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组织经济学分析》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资源下载链接,请点击下方按钮查看 | |||
出版地 | 北京 | 出版单位 | 经济管理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20.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0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组织经济学分析是经济管理出版社于2007.06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F127 的主题关于 地区经济-经济一体化-组织经济学-研究-中国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