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
年代:2014
定价:28.0
梁漱溟是现代中国著名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他自述自己的成长过程、人生经历和思想形成,本书从“自述”、“我的自学小史”、“自述早年思想之再转再变”、“回忆乡村建设”、“梁漱溟先生述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之工作”五个方面介绍通过他的人生实践,使读者具体感受其做人的品格、一生的追求和境界。
自述
我的自学小史
自述早年思想之再转再变
回忆乡村建设
梁漱溟先生述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之工作
梁漱溟是中国最后一位儒家、国学大师。这本自传讲述了他个人的成长经历,是如何通过自学成为“一个有思想,又且本着他的思想而行动的人”。成为一个有见地、有骨气、有深厚学养的一代大儒。 梁漱溟早年投身辛亥革命,后来他转入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求改造旧中国,建设新中国的“路向”。他认为中国是“伦理本位,职业分途”的特殊社会形态,必须从乡村入手,以教育为手段来改造社会,并积极从事乡村建设的实践。20年代他曾辞去北大教职,到山东菏泽和邹平办高中、创办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编讲义,担任教职,凡事亲力亲为。直到晚年,九十多岁高龄仍然著文、演讲,继续宣传复兴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他与山东邹平有着不解之缘,并在遗嘱中表示把自己的骨灰安放于邹平。 梁漱溟同情并敬重中国共产党改造社会的精神和为之进行的努力。抗日战争时期,他曾两次访问延安,与毛泽东主席等中共中央领导人多次推心置腹地交换意见。全国解放后,他为国家统一和经济发展的形势所鼓舞,并对自己的政治主张进行了认真的反思。同时,他以“帮助共产党认识旧中国”为己任,做共产党的诤友。虽然屡受误会和打击以及不公平待遇,但他却不畏权贵,用一句“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来作答,始终表现了矢志不渝的高尚节操。他曾在对联中写道:“情可无言喻,文期后世知。”“我生有涯愿无尽,心期填海力移山。”也同样真实地表达了他的内心世界。梁漱溟是现代中国著名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本书从“自述”、“我的自学小史”、“自述早年思想之再转再变”、“回忆乡村建设”、“梁漱溟先生述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之工作”五个方面介绍自己的成长过程、人生经历和思想形成,通过他的人生实践,使读者具体感受其做人的品格、一生的追求和境界。他一生主要研究人生问题和社会问题,把孔子、孟子、王阳明的儒家思想,佛教哲学和西方柏格森的“生命哲学”糅合在一起。他把整个宇宙看成是人的生活、意欲不断得到满足的过程,提出以“意欲”为根本,又赋予中国传统哲学中“生生”概念以本体论和近代生物进化论的意义,认为“宇宙实成于生活之上,托乎生活而存者也”,“生活就是没尽的意欲和那不断的满足与不满足罢了”。【作者简介】 梁漱溟(1893—1988),原名焕鼎,字寿铭,广西桂林人,1893年生于北京。1911年毕业于北京顺天高等学堂。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爱国民主人士,著名学者、国学大师,主要研究人生问题和社会问题,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有“中国最后一位儒家”之称。 梁漱溟早年参加中国革命同盟会京津支部,主办天津《民国报》任编辑及外勤记者。1917年,任司法部秘书,同年以《究元决疑论》一文为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所赏识,被邀往北京大学任教,至1924年止。1921年出版《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一书,一举成名。1924年辞北大教职,至山东办曹州中学高中部及重华书院。1925年因时局变化返北京,从事私人讲学。1927年,任广州政治分会建设委员会主席。翌年,于广东开办乡治讲习所,宣讲乡治。1929年,至北京、江苏、河北、山西等地考察乡村工作,旋参与梁仲华、彭禹庭等人所筹办之河南村治学院,任教务主任,并接办《村治月刊》。梁漱溟受泰州学派的影响,毕生致力于东西文化问题之探讨与乡村建设工作,并取得可以借鉴的经验。著有《乡村建设理论》《人心与人生》《社会主义粹言》《印度哲学概论》《唯识述义》《东西文化及其哲学》《究元决疑论》《中国民族自救运动之最后觉悟》《中国之地方自治问题》《自述》《梁漱溟教育论文集》《东方学术概观》《勉仁斋读书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