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年代:2011
定价:40.0
本书是新康德主义大师施塔姆勒的一部经典著作。施塔姆勒在康德古典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基础上提出,法是认识论意义上的一种意识性的意志。
英译本序言 导论 正义法的问题 第一节 法学的两个类型 第二节 理论法学 第一部分 正义法的概念第一章 正义法与实在法 第一节 法的正义概念 第二节 法作为实施正义的尝试 第三节 极端的公正即不公正 第四节 正义法的统一体 第五节 不受移调的特权第二章 正义法与伦理理论 第一节 法律性与道德性 第二节 质料的相同和目的的不同 第三节 正义法作为一个独立的问题 第四节 伦理理论是一个独立的问题 第五节 共同进步中的融合第三章 正义法与自然法 第一节 自然法与法的性质 第二节 作为自然法渊源的理性 第三节 自然法的效力 第四节 法哲学的三个问题 第五节 法的普遍标准第四章 正义法与宽宥 第一节 法律中的宽宥 第二节 实在法不确定性中的宽宥 第三节 作为实在法矫正措施的宽宥 第四节 固有法 第五节 宽恕高于正义第五章 正义法与法的非批判性分析观 第一节 自然正当感 第二节 民族精神中的正当感 第三节 法律社群中流行的观念 第四节 阶级道德感 第五节 司法裁量 第二部分 正义法的方法第一章 正义法的理念 第一节 法律内容的要素 第二节 目的法 第三节 自由与平等 第四节 福利与幸福 第五节 社会理想第二章 正义法的原则 第一节 齐整性与原则 第二节 诸原则的推导 第三节 尊重的原则 第四节 参与的原则 第五节 诸原则的意义第三章 正义法的质料 第一节 质料与形式 第二节 历史中的法 第三节 所谓的生活关系 第四节 风俗与习惯 第五节 社会经济学第四章 正义法的手段 第一节 经济统一和自由贡献 第二节 正义与宽松 第三节 实际法和形式法 第四节 明显的非正义法 第五节 法律空隙第五章 正义法的模型 第一节 技术模型和实践模型 第二节 特别社群 第三节 谁是我的邻居 第四节 履行的种类 第五节 特殊问题的凌驾 第三部分 正义法的实践前言第一章 法律关系的正当实现 第一节 专有权的行使 第二节 诚信履行 第三节 避免家庭权的滥用 第四节 可行性 第五节 公平裁决第二章 合同自由的限制 第一节 其所使用的语言即为法律 第二节 违反法律禁止的行为 第三节 违反“善良风俗”的行为 第四节 不可接受的积极行为(不法行为) 第五节 不可接受的消极行为(不作为)第三章 正义法的义务 第一节 合乎道义的捐赠 第二节 适宜性考虑 第三节 出于公平的赔偿 第四节 违反善良风俗的故意侵害 第五节 违反“善良风俗”的履行的领受第四章 正义行为的认定 第一节 法律行为的解释 第二节 “真实”意图 第三节 对案件的“合理”评价 第四节 “善意”解释 第五节 协议旨在达成的要点第五章 法律关系的正当终止 第一节 专有权的否定 第二节 “正当”理由 第三节 基于参与原则的“正当”理由 第四节 婚姻的恶意破坏 第五节 对于违背“诚信原则”结果的防止 第六节 基于客观判断的终止 结语 正义法的使命结语 正义法的使命 第一节 社会关系体系 第二节 社会发展理论 第三节 正识附录一 R.施塔姆勒的批判体系附录二 施塔姆勒及其批评者索引
R.施塔姆勒的著作代表了19世纪德国法学家们所提出的法哲学的杰出的丰碑,其著作具有思想的极端抽象性及表述的纯逻辑形式性的特点。 《正义法的理论》是作者专为建构“正义法”理论而作。全书以对两种关于法的理论的区分作为开端,一是技术法学,二是理论法学,后者因其更高的直接趋向“正义法”的目标而超越前者。在第一部分中,通过与制定法、道德信条、自然法之间的比较,对“正义法”进行了清晰的阐释。在设定了“正义法”的理念后,作者在第二部分中描述了它的方法。第三部分则在一系列实际情形中对“正义法”进行了实际利用。最后,在结语“正义法的使命”的标题下,作者试图将他的体系与一种原创性进化观连接起来,并试图将它包含于一般哲学的框架之中。 书后附有“R.施塔姆勒的批判体系”及“施塔姆勒及其批评者”两篇附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