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年代:2012
定价:30.0
本书是作者近年来从事山西水利社会史研究的一个阶段性成果,是一部个案形式的实证性研究。研究从国内外水利社会史研究的现状入手,对魏特夫的“治水专制主义”进行了深刻反思,试图对中国乡村社会的变迁提出一个本土化的解释。为此,作者从类型学的视角出发,通过一系列深入细致的研究和论证,提出了“泉域社会”这一新概念,赋予其实际的内容和意义。作者认为,泉域社会是山西区域社会的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核心概念,是传统农业社会的一个典型的文化类型,具有类型学意义。全文分八章,20余万字。
导言
第一章 明清以来洪洞人口、资源与环境特征
第一节 从杨侯国到洪洞县
第二节 “大槐树”移民与明清洪洞人口问题
第三节 历史时期洪洞区域社会发展的环境要素
第四节 洪洞水资源开发利用的三种类型
第二章 引泉灌溉:以霍泉为中心的洪赵泉域村庄
第一节 颇似江南:泉水、村庄与渠系
第二节 以水为中心:水资源开发与水利型经济
第三节 权力中心:水组织与水政治
第四节 灌溉不经济:水争端与水权利
第五节 权利象征:水信仰与水习俗
第六节 油锅捞钱与三七分水:泉域社会的冲突与秩序
第七节 新中国初期泉域社会的历史性变革
导言
第一章 明清以来洪洞人口、资源与环境特征
第一节 从杨侯国到洪洞县
第二节 “大槐树”移民与明清洪洞人口问题
第三节 历史时期洪洞区域社会发展的环境要素
第四节 洪洞水资源开发利用的三种类型
第二章 引泉灌溉:以霍泉为中心的洪赵泉域村庄
第一节 颇似江南:泉水、村庄与渠系
第二节 以水为中心:水资源开发与水利型经济
第三节 权力中心:水组织与水政治
第四节 灌溉不经济:水争端与水权利
第五节 权利象征:水信仰与水习俗
第六节 油锅捞钱与三七分水:泉域社会的冲突与秩序
第七节 新中国初期泉域社会的历史性变革
第三章 引河灌溉:以通利渠为中心的临洪赵三县十八村
第一节 通利渠开创之谜
第二节 无法选择的生存环境
第三节 地、水、夫一体化的通利渠水利管理体系
第四节 明清以来通利渠十八村地权形态
第五节 明清以来通利渠发展中的“内忧外患”
第六节 1948年以后通利渠水利秩序的重新调整
第四章 引洪以灌:洪水资源开发与地域社会发展
——以明清以来洪洞县河西16渠34村为中心
第一节 水碑与水册:洪灌型水利社会史研究的文献基础
第二节 洪水资源特性与河西水利开发的时空进程
第三节 洪灌型渠道的组织、制度及水利特点
第四节 获取水权的途径
第五节 洪灌型区域的水神信仰
第六节 洪灌型区域的水利争端
第七节 洪灌型水利社会的特点
第五章 以“水”为中心的洪洞区域社会
——洪洞研究的典型性及类型学意义
第一节 为什么是以“水”为中心?
第二节 洪洞研究的典型性
第三节 洪洞研究的类型学意义——以“泉域社会”为例
第四节 值得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第六章 类型学视野下的中国水利社会史研究
第一节 多学科共识:通过水来看社会
第二节 水利社会史研究的类型学视野
第三节 水利社会史研究关注的焦点与问题
第四节 中国水利社会史研究的理论体系与未来发展
参考文献
后记
洪洞素以大槐树移民故里著称于世,丰富多样的水资源类型和悠久的水利开发史是洪洞区域社会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山西水利社会研究的一个典型代表。《田野·社会丛书·水利社会的类型:明清以来洪洞水利与乡村社会变迁》主张从类型学角度开展水利社会史研究,充分挖掘民间水利碑刻和地方文献,结合田野调查,力图从水利社会的角度解释区域社会的历史变迁,提出“泉域社会”等概念模型,是中国水利社会史研究的一个积极尝试和探索。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水利社会的类型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丛书名 | 历史·田野丛书 | ||
9787301205143 如需购买下载《水利社会的类型》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 |||
出版地 | 北京 | 出版单位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30.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19 × 13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1 | 印数 | 4000 |
水利社会的类型是北京大学出版社于2012.5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TV-092 ,C912.82 的主题关于 水利史-洪洞县-明清时代 ,乡村-社会变迁-研究-洪洞县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