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年代:2013
定价:100.0
本书首先介绍了正常凝血机制、出血性疾病的分类、出血症状的评估及出血性疾病治疗原则,之后从几个与出血有主要关系的学科领域、引起出血的不同病因及环节,包括血小板疾病、血管性疾病、遗传性疾病、妇产科疾病、肝脏和肾脏疾病、心脏手术及围手术期、药物等多重角度详细阐述了这些疾病的流行病学、病因及发病机制、临床表现、主要实验室检查、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预防及预后。本书的特点在于层次分明,主题鲜明,重点突出,便于其他学科人员参考使用。
第一篇 总论
第一章 正常凝血机制
第二章 出血性疾病的分类
第一节 血管因素引起的出血性疾病
第二节 血小板因素引起的出血性疾病
第三节 凝血因子异常所致的出血性疾病
第四节 纤维蛋白溶解亢进所致出血性疾病
第五节 病理性循环抗凝物质所致出血性疾病
第六节 综合因素引起的出血性疾病
第三章 出血表现的评估
第一节 询问病史
第二节 出血表现的临床评估
第三节 出血性疾病的分类和病因诊断
第四章 出血性疾病治疗原则
第二篇 各论
第五章 血小板疾病
第一节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第二节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第三节 溶血尿毒症综合征
第四节 医源性血小板减少
第五节 同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第六节 HIV相关的血小板减少症
第七节 输血后紫癜
第八节 巨大血小板综合征
第九节 血小板功能缺陷性疾病
第十节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第十一节 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第六章 血管性紫癜
第一节 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
第二节 过敏性紫癜
第三节 其他血管性紫癜
第四节 冷球蛋白血症
第五节 自身红细胞致敏性紫癜
第六节 自身DNA致敏紫癜
第七节 Ehlers-Danlos综合征
第七章 血友病
第一节 血友病A
第二节 血友病B
第八章 血管性血友病
第九章 少见先天性凝血因子缺陷
第一节 遗传性凝血因子Ⅰ(纤维蛋白原)缺陷症
第二节 遗传性凝血因子ⅩⅢ缺乏症
第三节 遗传性凝血因子Ⅻ缺乏症(Hageman因子缺乏症)
第四节 遗传性凝血因子Ⅺ缺乏症(Rosenthal综合征,PTA综合征)
第五节 遗传性凝血因子Ⅹ缺乏症(stuart-Prower因子X缺乏症)
第六节 遗传性凝血因子Ⅶ缺乏症(血清凝血酶原转化加速因子缺乏症,SP-CA缺乏症)
第七节 遗传性凝血因子Ⅴ缺乏症(Owren综合征,副血友病,易变因子缺乏症,前加速素缺乏症)
第八节 遗传性凝血因子Ⅱ(凝血酶原)缺乏症
第九节 遗传性复合凝血因子缺乏症
第十章 获得性凝血机制障碍性出血
第一节 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
第二节 病理性抗凝物质所致出血
第三节 稀释性凝血病
第十一章 肝肾疾病引起的出血性疾病
第一节 肝脏疾病引起的凝血功能障碍
第二节 肾脏疾病引起的出血性疾病
第十二章 妊娠相关出血性疾病
第一节 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
第二节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与出血
第三节 产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第十三章 围手术期出血
第一节 围手术期出凝血功能评估
第二节 术中出血的处理
第三节 术后出血的处理
第四节 体外循环围手术期凝血功能与出血
第五节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围手术期凝血功能与出血
第十四章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第十五章 药物与出血
第一节 抗凝制剂
第二节 抗血栓制剂
《出血性及凝血性疾病诊疗临床实践》首先介绍了正常凝血机制、出血性疾病的分类、出血症状的评估及出血性疾病治疗原则,之后从几个与出血有主要关系的学科领域、引起出血的不同病因及环节,包括血小板疾病、血管性疾病、遗传性疾病、妇产科疾病、肝脏和肾脏疾病、心脏手术及围手术期、药物等多角度详细阐述了这些疾病的流行病学、病因及发病机制、临床表现、主要实验室检查、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预防及预后。本书的特点在于层次分明,主题鲜明,重点突出,便于其他学科人员参考使用。
《出血性及凝血性疾病诊疗临床实践》可供血液科、临床各科及全科医生参考,并适合于医学学习生与学生阅读与学习。
闫振宇, 王冬梅, 陈哲, 裴强, 主编
钱寒山, 编著
袁长吉, 编著
(意) 艾德阿都·博卡迪 (Edoardo Boccardi) , (意) 马可·桑扎特 (Marco Cenzato) , (意) 法朗西斯科·科特 (Francesco Curto) , (意) 马可·朗格尼 (Marco Longoni) , 原著
王红美, 主编
池明宇等, 主编
付华, 张明勇, 刘刚, 主编
(美) 本多克 (Bernard R.Bendok) , 等主编
沈霖, 张红星, 赵光, 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