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陕西人民出版社
年代:2012
定价:28.0
1911到1949,正是中国社会最动荡的时期,恰此期间,内山完造居于同样动荡的上海。作为鲁迅先生的挚友,他得以有机会接触影响那个时代、甚至影响中国社会进程的风云人物。内山完造,一个出身日本底层的小人物,在那场战争前后,他身边的日本平民、居于中国的日本人是怎样的状态与心态?在他与那些风云人物的接触中,又有着哪些史书之外的细枝末节?对于内山完造,鲁迅先生说其“廿年居上海,每日见中华”,故他的平民视角看中国、看日本、看大事件和大人物,自有其价值所在。无论是内山完造,还是内山书店,都是不应该被忘记的。
上海内山书店
狡猾的家伙
关于文化交流
我的广告策略
中山大学日本系
日语学会
旅行和独立骚乱
真正的慰问
悲愤的眼泪
宽容的房东
关于日语
双面性
不再犯错
生活真谛
无限感激
砍树者栽树
创作的价值
正视现实
中国落后吗?
强行灌输行不通
双重记忆
异议
猴子的叹息
日本人说不出的话
局部与整体
老人的唠叨
请参考
反反复复的通货膨胀
可怕的将就
南昌太郎之记
上海漫谈(一)
上海漫谈(二)
上海漫谈(三)
上海漫谈(四)
上海漫谈(五)
上海漫谈(六)
上海漫谈(七)
上海漫谈(八)
上海漫谈(九)
1911到1949年,正是中国社会最动荡的时期,恰此期间,内山完造居于动荡中心的上海。作为鲁迅先生的挚友,他得以有机会接触影响那个时代、甚至影响中国社会进程的风云人物。一个出身日本底层的小人物,在那场战争前后,他身边的日本平民、居于中国的日本人是怎样的状态与心态?在他与那些风云人物的接触中,又有着哪些史书记录之外的有趣细节?对于内山完造,鲁迅先生说其“廿年居上海,每日见中华”,故他的平民视角看中国、看日本、看大事件和大人物,颇具看点。作为一个永久的文化符号,无论内山完造,还是内山书店,都不应该被忘记。
上海,旧城的南边叫做南市,北边即旧法租界叫做北市。那么有上海就应该有下海吧?果真下流的杨树浦有个下海庙,那一带叫做下海。因此虽说是用了“上海”二字,但其实“下海”也包含其中。
对民国的关注,不是行注目礼,更是寻求还原,寻求真实。不管热血与极端,也不管沉郁与凉薄,这既是叙述对象的真实,也是原作者的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