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年代:2014
定价:79.0
对工业社会来说,城市是资本主义经济集中地、垂直地配置资源的结果;而城市的发展则依照资本积累的逻辑,在市场与各国政府的引导下,在全球范围内推进。发达国家在工业化初期,即形成农民完全成为中产阶级的城市化;随后,通过城市在乡村的两次扩展,在后工业社会形成均衡的城市体系,并在农村中出现大量的小城市。相对而言,处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边缘的发展中国家与地区,则因小农社会的多种缺陷而不均衡地“依赖性”发展。 从“世界体系”与“依赖发展”的理论来看河北农村的就地城市化及其问题,制度、经济、社会与空间都有很大缺陷的河北农村,以大量规模非常小的乡镇为主体建设小城镇、招商引资发展工业化(甚至全球化),则必然会以农民、农村社会与文化、土地等资源与生态环境等等的牺牲为代价。以“建设小城镇为核心”的城市化战略,实际上是在城乡二元制度的框架下,在农村以地方政府为主体推行的廉价工业化的结果。 农村应选择抵抗绝对性的政府主导与经济全球化,而应强调地方经济并实现自主的社会发展。“非进化论”的多元经济发展与部分自给;作为力量的全球化:社区的发展与运用;资源共享与区域整合的就地城市化。
第一章 政府主导下的中国农村就地城市化/001
一 政府主导农村发展的三种力量及三个问题/001
二 几个概念的辨析与“就地城市化”的界定/003
三 研究内容与研究设计/006
四 三个部分的划分及其主要内容/009
第二章 就地城市化:全球化背景下的城乡关系/012
一 集中的城市空间内涵及其全球化推进/012
二 发达国家的均衡城市体系与乡村小城市/022
三 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不均衡发展与衰败农村/030
第三章 发达国家案例:日本农村中的分散小城市/038
一 日本农村中分散小城市的空间发展/038
二 农村小城市分散、多元的现代经济基础/046
三 农村小城市的社会特征与服务设施提供/053
四 中央和地方政府建构农村小城市的政策与措施/058
第四章 发展中地区案例:中国台湾的教训与经验/064
一 以都市计划区为中心的农村空间发展/064
二 全球分工体系中台湾农村经济的依赖性发展/074
三 台湾农村地区的社会发展与服务设施提供/082
第五章 河北省城镇村格局及其经济社会的历史演变/087
一 1949年以前的城村——集镇格局及其小农特征/088
二 毛泽东时代的城—公社—村的行政格局及其小农本质/106
三 市场经济下的城—镇格局及家庭式的乡村工业化/112
第六章 经济全球化与政府力量共同作用下的区域分化的加剧/125
一 政府主导下全球化经济要素渗入农村的特征/126
二 乡村工商业发展的差异与区域分化的加剧/139
三 加入WTO后传统农业的破产与区域分化的加剧/150
四 河北省农村社会与空间的区域分化/162
第七章 三大类型就地城市化的空间形态及动因/177
一 就地城市化的概念及其在河北的空间形态/177
二 类型1:分散型就地城市化的动因与形态/185
三 类型2:聚集—分散型就地城市化的动因与形态/196
四 类型3:聚集型就地城市化的动因与形态/210
五 就地城市化发展异同的内因与外因总结/215
第八章 河北省农村就地城市化发展的矛盾与问题/224
一 就地城市化形成中的经济发展问题/225
二 就地城市化形成中的社会与文化问题/232
三 就地城市化的空间发展与生态环境的问题/238
四 村镇规划管理与小城镇、村庄建设的问题/248
第九章 中国的现代化历程与就地城市化的未来/255
一 中国追求现代化与城市化的两次探索和结果/255
二 理论讨论:发展中国家与地区的农村可能的发展方式/266
三 案例对比:日本农村、中国台湾农村发展的可借鉴经验/272
参考文献/285
乡村工业化、新农村建设、小城镇战略是河北地区农村就地城市化发生的三股内在力量。河北农村就地城市化是在历史形成的行政化均衡的小城镇格局的基础上发生的,是由乡镇政府主导的廉价工业化的结果,并以牺牲社会、文化、资源与环境为代价。本书以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理论来阐释河北农村的发展,并与日本农村、中国台湾农村的发展进行对比,以探寻可持续发展的农村就地城市化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