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年代:2014
定价:42.0
作者简介:文正邦,男,西南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内容简介:本书研究马克思主义法哲学的批判性和超越性、马克思主义法哲学的价值追求并由此提出法学现代化及其目标与动因、内容和范围以及条件和途径。
目录
导论
一、马克思主义法哲学的学术脉络
二、MEGA2与研究资料介绍
三、全书概要
第一编马克思主义法哲学的
理论拓展与时代使命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法哲学中国化论要
第一节法哲学的科学界定和马克思主义法哲学的重要意义
一、关于法哲学的科学界定问题
二、马克思主义法哲学的历史功绩和时代使命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法哲学中国化的实践依据和理论维度
一、马克思主义法哲学中国化的实践依据
二、马克思主义法哲学中国化的理论维度
第三节马克思主义法哲学与当代中国法制建设和法学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法哲学与当代中国法制建设
二、马克思主义法哲学与当代中国法学发展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法哲学的话语特性
第一节从凯尔森的“结论”起步
第二节“真正的社会科学”与“美学”话语的介入
第三节马克思法哲学的“美学”话语——以《巴黎手稿》为例
第三章公平与效率:人类社会的基本价值矛盾
第一节作为基本价值的公平与效率
第二节我国社会中的公平与效率及其相互关系
一、我国社会总体上的公平和效率
二、当下我国社会出现的社会不公问题
三、社会主义和谐构建和公平与效率的辩证统一
第三节法律的公平与效率及其在和谐社会中的辩证
统一
第四章公法与社会和谐:法哲学研究的新视野
第一节中国公法的崛起
一、中国公法崛起的表征
二、中国公法崛起的原因探究:历史与现实的必然
三、机遇与挑战:中国公法的未来
第二节关于统一公法学的法哲学思考
一、关于公法学的基本范畴问题
二、公法学基本范畴的内在联系
第三节公法在实现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
第五章法治社会中的人权与公民权及其相互关系
第一节作为重要法学范畴的人权
一、人权——权利的最基本、最普遍、最广泛存在
二、人权的内涵和外延
三、人权保障的历史沿革和发展
第二节人权宪法保障的意义和特点
一、人权保障立宪的意义
二、人权宪法保障的重要意义和特点
三、人权的宪法保障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第三节人权和公民权的关系问题
一、公民权的涵义和分类
二、人权和公民权的辩证关系
三、公民基本权利的性质
四、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
第六章论制度文明和法治文明
第一节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谈制度
文明
第二节制度文明及其结构和价值功能之解析
一、“制度”和“制度文明”解析
二、制度文明之结构和价值功能探析
第三节法治文明的涵义及价值分析和社会定位
一、法律的文明属性
二、法治文明的价值分析与社会定位
第七章法律全球化与马克思主义法哲学的时代
使命
第一节法律全球化释义
一、法律全球化的概念
二、法律全球化时代的立法主体
三、法律全球化的表现
第二节法律全球化的正当性问题
一、法律全球化之自然正当
二、法律全球化之功利正当
三、法律全球化之民意正当
四、法律全球化的反向证成
第三节马克思主义法哲学在全球化语境中的使命
一、马克思与全球化相关的论述
二、马克思对自由的重视与全球化时代中的自由问题
三、马克思的批判视角对全球化时代的意义
第二编马克思主义法哲学与中国
法治建设和宪制建设第八章市场经济的法哲学思考
第一节市场经济必然需求法律和法治
一、法律和法治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和有机构成
二、现代市场经济的法治需求和属性
第二节市场经济作为“法治经济”的特征与其矛盾关系分析
一、市场经济作为“法治经济”的特征和内涵
二、市场经济中的十大矛盾关系分析
第三节走出市场经济的误区
一、走出市场经济意识的误区
二、排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干扰与阻力
第九章依法行政的宪制之维
第一节依法行政与宪制的关系探讨
一、依法行政与宪制都是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
二、依法行政是实行宪制的必要条件,为宪制提供重要的法治支持
第二节依法行政的宪制分析
一、坚持人民主权原则,对行政权进行科学定位
二、社会转型的时代要求:从全能政府到有限政府,从管制型行政转向服务型行政
三、牢固树立权力制衡的理念,关注行政控权机制和价值的新发展
四、加强吏治,反腐倡廉——关于健全监督体制和机制问题
第三节加强依法行政,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制建设
一、树立“政府职责本位”的宪制观,进一步厘清行政权的实质和根源
二、建构诚信政府,强化人民政府为人民服务的根本责任
三、建立和健全对抽象行政行为的司法审查制度
四、全面加强行政程序法制建设,促进国家权力的规范化
运行
五、积极发展非政府组织并加强其法律规制,增强市民社会的自治能力
第十章宪制的法哲学分析
第一节宪制的思想基础
一、自由主义与宪制
二、共和主义与宪制
第二节宪制的政治基础
一、民主与宪制
二、法治与宪制
三、人权与宪制
第三节宪制的经济基础与社会基础
一、宪制的经济基础——市场经济的发展
二、宪制的社会基础——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的二元分立
第十一章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制建设
第一节中国实行宪制的历史必然性和科学依据
一、宪制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和不可回避的议题
二、宪制是人类政治文明和法治文明的结晶
第二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制建设的科学涵义及其艰巨复杂性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制建设的基本内容和显著特点
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制建设的释疑
三、深切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制建设的复杂性和长期性
第三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制建设对于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及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制建设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法治路径
二、顺利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还需要努力营造起宪制文化氛围
三、社会和谐最关键的是权利与义务、权利与权力、权力与权力之间的和谐
第十二章司法改革的哲学思考与实证分析
第一节论司法改革与公民参与——从思想方法和认识论的角度
一、司法工作中坚持群众路线的当代意义
二、现代司法制度的科学要求和公民参与
三、司法职业化的必要性认识和分析
四、坚持司法的人民性与职业性的统一,构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
第二节人民法院审判管理体制改革探析——以重庆法院的实践经验为样本
一、审判管理概述
二、审判管理的合理性
三、重庆法院开展审判管理的实践路径
第十三章和谐世界与区域法治要论
第一节开展区域法治研究的必要性和依据
第二节区域法治建设的国际和国内视野
一、区域法治建设的范围、类型和内容探讨
二、积极开展国际区域法治建设,为构建和谐世界而不懈
努力
第三编马克思主义法哲学与中国法学发展
第十四章马克思主义法哲学与法学现代化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法哲学的批判性与超越性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法哲学的价值追求与法学现代化
一、马克思主义法哲学的价值追求
二、法学现代化的目标与动因
三、法学现代化的内容和范围
四、法学现代化的条件和途径 第十五章法学现代化的中国语境
第一节我国法学现代化的思想前奏追寻
第二节中国语境下的法学现代化
第三节新世纪中国法理学面临的双重历史性任务
第十六章公法学的理论基点和核心:职责本位论
第一节职责本位论的理论基石和逻辑起点
一、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力的关系——职责本位论的理论基石
二、公民权利本位——职责本位论的逻辑起点
第二节从职权与职责的内在联系及价值重心的转换来看职责本位论
一、公法领域的基本矛盾与私法领域的基本矛盾的关系
二、职权与职责的内在联系
第三节职责本位论的深刻涵义和重要意义
一、以行政法为例,来看职责本位论的深刻涵义和重要意义
二、对职责本位论的佐证
第十七章我国法制和法学发展战略的思考与反思
第一节关于我国法制发展战略的思考
一、影响中国法制发展战略的重要因素
二、研究法制发展战略问题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三、处理好改革与法制建设的关系
四、关于中国法制发展战略未来蓝图的思考
五、“一国两制”和制度创新与中国未来法制发展模式问题
第二节关于法制与法学的断层效应
第三节关于现代性与后现代性、全球化与本土化的
关系
一、中国法制和法学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共存问题
二、法律的全球化与本土化之论争
第十八章社会科学视角下的法律制度创新三维
度论
第一节法律制度创新的话语及其意涵
一、现代社会与法律制度
二、法律制度的结构模式:从弗里德曼的理论框架获得的
启发
第二节法律制度创新的三维度论
一、政治—政策体系的创新
二、价值—道德观念的创新
三、规范—技术模式的创新
说明
这位“以一贯三”的理论家在古代、现代和后现代之间拉起了一条长长的思想链条,让人们面临“新旧世界历史”不可逆转的时代更替,去感受自身在具体的社会生活中的实际位置,并由此思考现代法权关系中人性论是否已经终结了正当法的历史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马克思主义法哲学在中国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9787511865106 如需购买下载《马克思主义法哲学在中国》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 |||
出版地 | 北京 | 出版单位 | 法律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42.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15 × 21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
马克思主义法哲学在中国是法律出版社于2014.6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D920.0 的主题关于 马克思主义-法哲学-发展-研究-中国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