盒子里的日月
盒子里的日月封面图

盒子里的日月

谭庆禄, 著

出版社:山东大学出版社

年代:2008

定价:26.0

书籍简介:

本书是一部散文集,抒写了作者对生活、对人生的体察与感悟。

书籍目录:

第一辑

寂寞的树

田野的树

文人与树

一株树的价值

丹东的银杏树

与树结邻的日子

冬天的树

寂寞的树

小小黄杨

幸运的树

植树节

枯焦的草坪

古墙上的杂草

乡野的惊喜

最后的奇迹

树叶的滋味

雄心勃勃的物种

第二辑

盒子里的日月

秋天的原野

故乡的月光

乡村的路沟

春庄稼

食无鱼

盒子里的日月

凤凰苑的遗憾

人之忧

粒粒岂止皆辛苦

水日的纪念

好雨

胭脂湖的雪夜

河之忧

欧文走路及其他

第三辑

自助的训练

饕餮者的嘴巴

自助的训练

蹩脚学者的爱好

罚人吃肉

简易之政

论形貌

论酒量

提高与普及

视野与心胸

学界的自信

可怕的自负

致命的时间

古人的洁癖

金屑眼中翳

“太形山”及其他

性格人

第四辑

聚书的苦乐

一张书签

湖边的书摊

网上阅读

读书目

百读不厌的图书

聚书的苦乐

不为阅读的书

老土著《草木之香》序

张新锐诗集序

读《情至深处》

答《聊城日报》记者问

第五辑

东坡的个性

乡贤傅斯年先生

历史学的大师

东坡的个性

无偿的赠品

心灵闸门的开启

拜访宋遂良先生

第六辑

天寒白屋贫

夏夜的邂逅

家徒四壁

天寒白屋贫

包哥

第七辑

西行杂记

西行杂记

龟山汉墓

青檀寺

南行记

后记

前言

不知不觉,已过了知命之年。

记得少时作文课上,大家竞相叙写好人好事,故事里就往往有个“年过半百的老大爷”。而今一不小心,自己已然成了那类人物,想想觉得像个玩笑。平日里,倚在床头看书,坐在桌前写字,或者风里雨里的上班下班,并不觉得异于年轻之时;然而,知命之年的心境,与以往似乎还是有些不同的吧。有一次,偶然想到了毕业证,一下子记不起放什么地方了。若在以往,那是一定要找到的,就算弄个地覆天翻,鸡飞狗跳,也在所不惜,可这次却忽然想到:有这个必要么?由它去吧。那种感觉,极像东坡所说的“脱钩之鱼”。

对于所谓文学者,也大抵如此。虽然文学是我的所学专业,然数年前就已经说过:文学的梦已经做完。近年来,又渐为书法的黑白世界所吸引,颇有欲罢不能之概,甚能理解欧阳公“自少所喜事多矣。中年以来,或厌而不为,或好之未厌,力有不能而止者。其愈久益深而尤不厌者,书也”之意,倾注许多时间于其中,虽其“如溯急流,用尽气力,不离故处”,亦不悔也。每日里握管濡墨,也自得其乐。久之,偶尔读读篇籍,写写杂感,这点儿积习,也消磨殆尽了。

近来,时有爱我的朋友,直接间接,流露惋惜之意:虽然书法也许不错,但文章,也还是要写写的吧。

于是,才有了编辑这本集子的念头。

编辑一本集子,对于我来说,其实就是编辑逝去的那一段岁月。

不慎沾染上记日记的习惯。偶尔遏上事务繁多,三五日耽搁下来,回头想想,试图补记,有时候,昨天前天的日子,本来也是一分一秒过来的,却遗忘得没了一点儿痕迹,形成一个巨大的空白,好像根本就不存在。于是心下未免怅然,那几个结结实实的日子,应该是活过的吧。其实,这也未免是一种虚妄。一个平凡之人的平淡生活,记不记在本子上,对于这个世界,能有多大关系?岁月已经逝去,想法也不如当日的新鲜,必欲编辑起来,呈现给爱我的诸君,是否也有些多事。然而,既然确实在这个世上生存过,这些雪泥鸿爪,能留下的,也就留一留吧。

翻检旧作,发现平日所留意者,仍然是寻常草树;所忧心者,也不外这一方水土。在这片天宇下住得久了,没有法子的事。《后汉书.襄楷传》:“浮屠不三宿桑下,不欲久生恩爱。”浮屠可居无定所,四海云游,我辈初生之时,已经被铆在一个地方,一住就是半生,焉有不生恩爱之理,不能如浮屠一般洒脱,也在情理之中了。周亮工《因树屋书影》记录了这样一个佛经故事:“山中大火,鹦鹉遥见,入水濡羽,习而洒之。天神言:‘汝虽有志意,何足云也?’对日:‘尝乔居是山,不忍见耳。’”读之常常令我感动。

当年,曾为发现了草木而窃喜,时间长了,益知它们竟然如此自然而宁静,丰富而高贵,草木的世界,几乎成了我的一个精神家园。我不能不承认,我在此收获了很多。草树的沉默、谦逊和坚韧以及独立不移的品格,永远给我以清晰的规箴;相对于动物,甚至我的同类,面对它们,我更能感到灵魂的平静和快乐。因此,我也不由自主地想认识它们,叫出它们的名字;关心它们的生存、成长与繁衍,以它们的欣悦为欣悦,以它们的忧伤为忧伤。我的心里,多次产生这样的想法,电视上开一个栏目,像以前的“动物世界”,叫做“多识草木之名”,每天讲述一种或数种草木,既长知识,又益心智。自知力薄而口拙,是不会有人听的。退而求其次,就自己动手记录下来。也许,在我的文字中,尚不能读出草树的好处,那决然不是它们的过错,而责任全部在我。虽然,我深知拙劣的文笔,也许无法传达出草树之万一,甚至会唐突了他们的高贵,却不能因此敛手。唯一的希望就是,我的文字作为失败的记录,能表达出我的敬意,更祈望后来者比我做得好一些。对于水土状况的担心,其实也许是杞天之忧。一位晚辈就曾明确告诉我,水是可再生资源,用不着为此忧心忡忡。我知道他的话不错,然而却不能因此而快乐。

村子里,水井中的水,先是深了、浊了,人们吃力地往下挖,后来终于追不上了。池塘里的水,先是少了,后来就没了。那个曾经为蒹葭所环绕,生长过莲藕,繁衍了鱼虾的丰盈世界,说消失就消失了。水上的风景与水底的神秘,已经荡然无存;所剩者,只是一个干涸凋蔽、肮脏丑陋的深坑,积累着陈年的枯枝败叶。河流呢,东边的马颊河,初见时,似乎只是纤纤的一沟,却是终年流水的;后来,来了许多陌生人,和许多车子,用了一个冬天,或者一个春天,将它开得宽宽,而水流,则是有的时候少,无的时候多,且由清变浊,近来已经是黑绿色的了。地里的庄稼,是百姓的心血,看上去,其生长状态还好,可是,化肥是生长的动力,而农药则是抵御虫害的屏障,河中的污水,则已经注入它们的叶脉。看看今日的田园水土,想想十年二十年以后之事,让我这个疏懒的人,也常生出不着边际的忧虑。

谁都知道,环境的恶化,无不是人类行为的结果。究其根本,也是人性恶的外化。水可以净化,河可以再清,环境可以保护,人类的贪欲,随着科技的发展,正在飞速膨胀,何时是个了时。

知堂曾说,看书如吸纸烟,书本是遮眼之物。我也有相同的习惯与喜好。读书用去了我大部分时间,事后想想,也并不后悔。是啊,早上一觉醒来,如果没有个东西挡着眼,直呆呆地坐着,想想就觉得不可思议。我看书比较杂。这并不表示我多么博学,只是兴之所至,有一搭无一搭。有许多书,老实说,也看不大懂。我的想法是,书也不必全都看懂,看得懂时,当然不坏;看个半懂不懂,一知半解,有时也挺好的。不是有人说了么,书籍大多是被误读了的。是啊,当时自以为读懂了,事后再读,复又恍然开悟的事,也不是没有;再说,一千个人,有一千个莎士比亚,谁能确定哪个莎士比亚是真的呢?老认为自己的这一个是真的,别人都看走眼了,我还没有那般自信。再说,每个人都看出一个自己的,是件多么好的事啊。日子久了,积累的书却多起来,堆在家里,碍手碍脚,遇到搬家,那就更麻烦了。书籍使住的屋子更有意思,更像个家,使人进到里面,就少生离开的念头。反过来讲,这也给人生增添了些许惰性,使他沉浸于书籍的世界,外面的世界是不是精彩,对他的吸引力就小了。所幸的是,住在纽约市布朗克斯区公寓里的帕特里斯.摩尔先生,被压在倒下的书堆里,大呼救命,这类的尴尬事,在我,还不曾发生过。

进入书籍之中,跟随先贤的脚步,去游历,去跋涉,时空的限制消失了;通过书籍与先贤晤谈,较之登堂入室,诚惶诚恐地接受耳提面命,也轻松自在得多。这些我都喜欢。然而,放下书本,发现仍然处于自己的斗室之中,依然度着盒子里的日月。

这也是没有法子的事。

谭庆禄

2008年5月10日

后记

编完这本集子,就像完成了一件例行的事务,有如释负重之感。集中所收文字,是从2001~2004年所写随笔中选出来的。没有收入集子的,当然有不收的理由,而收入集中的文字,也未能尽如己意。不过,既然有了付梓的机会,还是印出来。其得与失,此时暂且不管,留给以后偶然读到这本小书的朋友评说吧。

上个世纪90年代,由于朋友的督促和引导,开始写作一些散文随笔。后来,渐渐喜欢上这种体裁,觉得它自由而便捷,容纳我的所思所想、所感所会,即使不说如影随形,也总是相去不远。后来的阅读经历,更使我对这种文体发生由衷的敬意。散文随笔并不只在意花前月下,也不仅仅牵念于个人趣味,它不光谈苍蝇之微,也关注宇宙之大。人类历史上许多有价值的思想,许多不容忘记的经历,都是通过这种文体加以传达。外国的《往事与随想》和《古拉格群岛》就不必说,中国的周氏兄弟的文字,也多属此类。渐渐地,发现近现代学者的文集里,那些翔实的研究文字,也大可当作随笔来读,而且意味更为隽永,特别是对于像我这般知识贫乏的人,尤其有益。

然而,那类大文章,在我,读读或无不可,却无论如何是做不来的。这原因,一是学识上的局限,二是我好奇和见异思迁的个性。虽然,我也许不乏追求各类知识的热情,但是,让我长时间地专注于一点,恐怕是困难的。兴趣的广泛也许是件好事,可长久地游来走去,最后也只能一无所成,也就没有办法了。

时间过去了七八年,现在回头看去,世纪之交,在我似乎是一个转折。《冬天的树.自序》中有这样的话:“文学之梦早已做完。”那是2000年的事情。接下来,早已进入视野的书法,更多地吸引了我的目光与精力,对那个单纯的黑白世界的迷恋,持续了很长时间。那些年里,不光主要的时间和精力,用在读帖和临池上,即使散碎时间的阅读,也多是与书法相关的材料。所以,这些年里,随笔文字写得少了,而且还有一些,内容是关于书法的。

作为一种中国的传统艺术,书法属于过去。书法的独特性,决定了它无法借鉴取法于异域。换句话说,在全球化的骚动的大潮中,唯有书法是平静的。因此,在书法中沉浸,就是选择逃避,选择退隐,选择自我陶醉。而离开书法的阅读与思考,则令我激动,令我忧愤,产生表达的愿望。这些年里,我就是处于这种醉与醒之间,或者似醉似醒之间。生命就处在这分裂的状态之中,所写文字,也许只是刚刚醒来,醉眼礞陇时的见闻。

毕竟,这些年对于我,也是一天一天活过来的。在这一天天的日子里,无论做得多么不好,到了事后的今天,也已经不可修改。雪泥鸿爪,总是自己的痕迹。

此书的出版,得到朋友们的大力协助,在此不一一列出。与谢意一起,放在心中,也许更能持久。

谭庆禄

2008年5月12日

内容摘要:

  进入书籍之中,跟随先贤的脚步,去游历、去跋涉,时空的限制消失了。通过书籍与先哲晤谈,较之登堂入室,诚惶诚恐地接受耳提面命,也轻松自在得多。然而,放下书本,发现仍然处于自己的斗室之中,依然度着盒子里的日月……  编辑一本集子,对于我来说,其实就是编辑逝去的那一段岁月。  不慎沾染上记日记的习惯。偶尔遏上事务繁多,三五日耽搁下来,回头想想,试图补记,有时候,昨天前天的日子,本来也是一分一秒过来的,却遗忘得没了一点儿痕迹,形成一个巨大的空白,好像根本就不存在。于是心下未免怅然,那几个结结实实的日子,应该是活过的吧。其实,这也未免是一种虚妄。一个平凡之人的平淡生活,记不记在本子上,对于这个世界,能有多大关系?岁月已经逝去,想法也不如当日的新鲜,必欲编辑起来,呈现给爱我的诸君,是否也有些多事。然而,既然确实在这个世上生存过,这些雪泥鸿爪,能留下的,也就留一留吧。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盒子里的日月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560735733
如需购买下载《盒子里的日月》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济南出版单位山东大学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26.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0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盒子里的日月是山东大学出版社于2008.04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I267 的主题关于 散文-作品集-中国-当代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