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计量史
暂无封面,等待上传

新中国计量史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编

出版社:中国质检出版社

年代:2014

定价:210.0

书籍简介:

本书是一部系统阐述我国近现代计量管理与计量科学技术工作的发展史,可以看作是我国古代度量衡史的一种延续,但它从内容的新颖性、科学性以及广泛性等方面又有前所未有的突破和发展。本书汇集了新中国成立后能够保存下来的最详实的计量史料,不仅描绘了我国国家计量体系的发展历程,阐述了计量管理的基本框架,也从多个层面展现了我国计量科技进步的历史脉络。本书不仅包括国家层面的大事要闻记载,也以大事记的方式第一次系统、全面地记录了各地计量工作的发展历程,是各地方近现代计量史的大纲和简史。

书籍目录:

上册

绪论

计量事业管理篇

第一章 我国近现代计量工作的起步

第一节 20世纪50年代全国度量衡工作状况

第二节 国防工业较早开展的近代工业计量工作

第三节 一机部中央计量检定所的诞生

第四节 其他工业部门相继开展的近代工业计量检定工作

第五节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国际近代物理计量的进步

第二章 建立中央政府直属计量机构加强计量工作

第一节 国家计量局的成立及其任务

第二节 探索和开拓我国近现代计量工作

第三节 确立以近现代计量工作管理为核心的国家计量行政管理体制

第四节 确立以国际米制为基础的基本计量单位制度

第三章 实施计量科学技术规划奠定近现代计量科学技术基础

第一节 《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修正草案)》的计量科学任务

第二节 计量工作遭遇的第一次挫折

第三节 1963年-1972年计量科学技术发展规划

第四节 实施《十年计量规划》是出成果出人才的一段历程

第五节 实施《十年计量规划》夯实了我国国家计量科研基地

第四章 十年“文革”的干扰和拨乱反正

第一节 十年“文革”对计量工作的干扰和破坏

第二节 十年“文革”中的短暂整顿和计量人的坚守

第三节 计量工作拨乱反正的纲领性文件和标志性事件

第四节 计量工作拨乱反正的初步成效

第五章 改革开放促进计量工作广泛的国际交流

第一节 我国早期有限的国际交流

第二节 改革开放后加入的重要国际计量组织

第三节 开辟与工业发达国家间的双边计量合作交流渠道

第六章 计量立法和国家计量体系的建立

第一节 计量立法的背景

第二节 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近现代计量法律的诞生

第三节 《计量法》确立了我国计量单位制度和基本管理模式

第四节 实施《计量法》建设国家计量体系

第七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后的政策调整

第一节 制定计量工作“三年计划”厘清思路

第二节 强化政府法制计量工作

第三节 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计量的新思路

第四节 法定计量检定机构的改革与发展

第五节 计量事业发展新的征程

第八张港、澳、台计量工作简介

第一节 香港、澳门地区计量工作

第二节 台湾地区计量工作

第九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工作大事记(1950年-2009年)

计量科学进步篇

第十章 我国近现代计量科学进步综述

第一节 计量科学进步在计量发展史中的地位

第二节 从国际比较中看我国近现代计量科学的发展

第三节 从我国计量基准体系的变化中看计量科学的发展

第四节 从科技成果奖励中看计量科技的进步

第五节 从国家计量基标准国际认可度的增长中看我国计量科技的进步

第十一章 物理计量科学的发展

第一节 长度(几何量)计量的发展历程

第二节 温度计量的发展历程

第三节 力学计量的发展历程

第四节 电磁计量的发展历程

第五节 光辐射计量的发展历程

第十二章 化学计量科学的发展

第一节 化学计量方向和任务探索时期

第二节 标准物质的研究和发展时期

第三节 全面建立国家化学测量溯源体系时期

第十三章 我国现代计量科学研究的新成就

第一节 以量子物理为基础的现代计量基准研究

第二节 时间频率基准研究

第三节 社会新领域发展需求的计量溯源研究

第四节 新世纪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第二科学研究基地

附录:历届国际计量大会梗概

下册

省、自治区、直辖市计量工作大事记篇

北京市

天津市

河北省

山西省

内蒙古自治区

辽宁省

吉林省

黑龙江省

上海市

江苏省

浙江省

安徽省

福建省

江西省

山东省

河南省

湖北省

湖南省

广东省

广西壮族自治区

海南省

重庆市

四川省

贵州省

云南省

西藏自治区

陕西省

甘肃省

青海省

宁夏回族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后记

内容摘要:

计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自远古黄帝设衡、量、度、亩、数五量开始,至清朝末年重订度量衡划一办法为止,已有数千年的发展史。经过不懈努力,近、现代我国计量科学技术发展迅速,逐步建立起以国际单位制为基础的国家计量制度。
  计量是实现测量单位统一和保障测量量值准确可靠的全部活动。提起计量就像我们谈论空气一样,它无处不在却又不引起你额外关注,拥有它没有感觉到不同,失去它就会难以生存。我们可以将计量简单理解为是有关测量的活动,计量源于测量高于测量,就像我们用秤去称量物品,这个秤是不是准、足不足量就是计量,如何定这个量、如何确保这个准也是计量。度万物、量天地、衡公平是计量的精神,重基础、求精准、面广泛是计量的特点,关民生、节能源、保安全、促创新是计量的发展。
  当今社会和生产各个领域里,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并进行着大量的测量活动,不仅涉及贸易结算、安全防护、医疗卫生、环境监测,更涉及国防建设、科学技术、工农业生产、社会管理和人民生活等社会各个方面。早在18世纪,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就说“没有测量,就没有科学”。1983年,我国原中央军委副主席聂荣臻也指出“科学要发展,计量需先行”,“没有计量,寸步难行”。计量关系到科学实验数据的准确可靠、生产过程工艺控制的稳定、生产产品质量的评价、能源利用和消耗的数量、国内外贸易的公平、司法公正、医疗诊断的评估、统计报表的可信度等。因此我们说计量在推动社会进步和工业、科技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计量是社会管理的技术支撑、科技进步的技术前提、经济发展的技术基础、国防建设的技术保障、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重要技术手段。
  社会经济发展,计量持续发挥重要作用。新中国成立时,我国计量水平与国际计量先进水平相比较为落后,计量工作基础薄弱。为探索、寻求、发展和建设我国近现代国家计量体系,追赶国际计量先进水平,中国计量工作者不断克服各种困难、艰苦创业,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奋起直追,至21世纪初,我国计量工作不仅初步建成了一个完整的国家计量体系,而且在现代计量科技水平和计量工作总体规模上已跻身世界计量先进行列,受到了国际同行的尊重。目前,我国已参加了国际“米制公约组织”、“国际法制计量组织”(OIML)、“国际计量测试联合会”(IMEKO)、“亚太法制计量论坛”(APLMF)、“亚太计量规划组织”(APMP)和“国际标准物质信息数据库”(COMAR)等6个国际和区域计量组织的工作。自1977年5月20日加入国际米制公约组织以来,我国有王大珩等知名计量专家被国际计量大会选举为由十八位国际计量专家组成的国际计量委员会重要成员,国际计量委员会所属各计量专业委员会中都有中国计量专家作为重要的成员。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是参与国际互认协议(CIPM-MRA)大部分关键、辅助比对的重要成员,并主导了亚太地区(APMP)的比对。目前,在国际计量局官方网站上公布的、为国际认可的各国国家计量院校准能力的项目总数,中国已经列国际计量界第四位。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新中国计量史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502640811
如需购买下载《新中国计量史》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中国质检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210.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30 × 21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新中国计量史是中国质检出版社于2015.1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TB9-092 的主题关于 计量学-历史-中国-1949~2009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