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源性食品污染源溯源技术研究
植源性食品污染源溯源技术研究封面图

植源性食品污染源溯源技术研究

魏益民, 李勇, 郭波莉, 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年代:2010

定价:38.0

书籍简介:

本书主要研究利用铅同位素分析技术追溯植源性食品中铅污染源的种类和污染途径的可行性,解析不同污染源对食品中铅污染的贡献率。利用可调多接收热离子质谱仪(MAT-261)分析浙江西湖龙井茶叶、广西环江流域的水稻、河北某县蔬菜及其生长环境的土壤、灌溉用水、大气降尘、冶炼矿石、工业燃煤铅同位素丰度值;利用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检测样品中的Pb、Cd、Cr、Fe、Mn的含量,并分析汽车尾气、土壤、灌溉水、加工过程对食品铅含量的影响;研究食品铅同位素丰度值与灌溉用水、种植土壤、工业燃煤同位素之间的关系;利用对应分析法对植源性食品铅污染程度和类型进行分类;并借鉴化学质量平衡受体模型的基本原理,建立污染源对植源性食品铅污染贡献率的数学模型。

作者介绍:

魏益民,博士,教授,男,1957年11月23日出生,汉族,陕西省咸阳市人。1982年1月毕业于西北农学院农学系,获学士学位;1990年5月毕业于德国吉森李比西大学,获农学博士学位;1991年3月获德国卡塞尔大学项目管理博士后证书。1991年2月回西北农业大学任教,曾任西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北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科研处副处长、科研处处长、副校长。2002年12月任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所长、中国农业科学院一级岗位杰出人才、博士生导师。为国际美国谷物化学师学会会员(AACC)、澳大利亚皇家谷物化学师学会会员(RACI)、国际食品技术学会会员(IFT);任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粮油学会常务理事、北京食品学会常务理事等职;为农业部专家咨询委员会成员,农业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科技部“十五”、“十一五”“食品安全关键技术”项目总体咨询专家组成员。 魏益民博士在食品质量与安全及加工技术方面做了大量的基础与应用技术研究工作。先后承担中国农业科学院杰出人才基金课题、国家引进国际农业先进技术课题、农业部跨越计划课题、“863”课题、“十五”重大科技专项“食品安全关键技术”课题、“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食品安全关键技术”课题、科技部中国-阿根廷科技国际合作课题等。获陕西省农业技术推广成果奖二等奖1项(主持人)、陕西省优秀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第二名)、陕西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主持人)。在国内外发表重要学术论文百余篇,其中SCI、EI收录十余篇;作为主编或副主编出版《食品安全学导论》、《中国食品安全控制研究》、《牛肉产地溯源技术研究》,以及《食品挤压理论与技术——上卷》、《食品挤压理论与技术——中卷》、《谷物品质与食品品质》、《谷物品质与食品加工》、《荞麦籽粒品质与加工》、《燕麦品质与加工》等研究专著9部。 李勇,博士,男,1979年4月28日出生,满族,出生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2002年7月毕业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获学士学位;2005年7月毕业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获硕士学位;2008年7月毕业于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农产品质量与食物安全”专业博士学位。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了导师魏益民教授主持的“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食品安全关键技术”课题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相关研究工作,尤其在植源性食品铅污染源调查和污染源贡献率分析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目前发表论文十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2篇。 郭波莉,博士,女,1974年4月生,陕西渭南人。1998年7月毕业于西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系农产品贮藏与加工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2001年7月毕业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食品科学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2001年7月至2004年7月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任助教、讲师;2004年9月至2007年7月在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农产品质量与食物安全专业学习,获博士学位。现为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副研究员,从事食品安全、食品溯源技术的研究工作。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牛尾毛中稳定性同位素组成变化机理研究”课题(30800862),并参与了“十五”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食品安全关键技术”“食品安全信息共享平台建设”课题(2001 BA804A42)、科技部“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食品安全关键技术”重大项目“食品污染溯源技术研究”课题(2006BAK02A1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牛肉产地同位素溯源新技术及机理研究”课题(30671484)等。作为主编和副主编出版《牛肉产地溯源技术研究》和《食品安全学导论》专著2部,参编《谷物品质与食品品质》和《谷物品质与食品加工》专著2部。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SCI、EI收录论文3篇。

书籍目录:

前言

第1章 食品污染源溯源技术概述

1.1 食品污染物溯源技术研究现状

1.1.1 污染源解析技术概念、方法及原理

1.1.2 污染源解析技术应用现状

1.2 茶叶、蔬菜、水稻重金属铅污染现状分析

1.2.1 茶叶重金属铅污染现状分析

1.2.2 蔬菜重金属铅污染现状分析

1.2.3 水稻重金属污染现状分析

1.3 多介质环境中植源性食品重金属铅污染来源分析

1.3.1 茶叶铅污染来源分析

1.3.2 蔬菜、水稻重金属铅污染来源及途径

1.4 铅同位素溯源技术原理及研究进展

1.4.1 同位素溯源技术原理

1.4.2 同位素溯源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1.4.3 同位素技术在植物一土壤体系中的研究进展

第2章 茶叶铅污染溯源技术研究

2.1 区域地质背景和样品的采集与加工

2.1.1 西湖龙井茶产区地质背景

2.1.2 祁门红茶产区地质背景

2.2 样品采集及处理

2.2.1 茶园土壤样品的采集和分析样品制备

2.2.2 茶叶样品的采集和分析样品制备

2.2.3 茶叶铅污染源样品采集和分析样品制备

2.3 样品分析条件和实验方法

2.3.1 仪器和试剂

2.3.2 铅同位素分析检测

2.3.3 重金属含量分析检测

2.4 结果与分析

2.4.1 茶叶铅含量分析

2.4.2 茶园土壤铅含量分析

2.4.3 影响茶园土壤铅含量因素分析

2.4.4 影响茶叶铅含量的因素分析

2.4.5 茶园土壤同位素特征分析

2.4.6 茶叶铅同位素特征分析

2.4.7 茶叶铅可能来源的同位素特征分析

2.4.8 茶叶铅来源分析及其污染源贡献率计算方法

2.4.9 茶叶产地溯源及铅污染溯源体系建立的必要条件

2.5 讨论

2.5.1 西湖龙井茶叶及土壤铅含量变化

2.5.2 茶叶铅污染途径分析

2.5.3 基于铅同位素特征判别铅污染来源

2.5.4 基于铅同位素特征判别茶叶产地来源

2.6 小结

第3章 环江流域矿区水稻铅污染溯源技术研究

3.1 环江流域环境地质背景

3.2 采样地点

3.3 材料与方法

3.3.1 试验材料

3.3.2 样品重金属含量分析方法

3.3.3 样品铅同位素特征含量分析方法

3.3.4 数据处理方法

3.4 结果与分析

3.4.1 种植环境及水稻重金属含量

3.4.2 种植环境及水稻同位素特征

3.4.3 环江流域矿山污染源重金属含量及铅同位素特征

3.4.4 水稻重金属污染来源途径分析

3.4.5 铅污染源对水稻铅污染贡献率的计算

3.5 讨论与小结

第4章 河北某矿区蔬菜铅污染溯源技术研究

4.1 事件背景及采样点分布

4.1.1 事件背景

4.1.2 地点及采样点分布

4.2 样品采集及处理

4.2.1 土壤样品的采集和分析样品制备

4.2.2 饮用水及环境水样品采集和分析样品制备(GB/T 5750一2006)

4.2.3 蔬菜样品的采集与分析样品制备(GB/T 8855—2008)

4.3 样品分析条件和试验方法

4.3.1 重金属含量分析方法

4.3.2 铅同位素分析方法

4.4 结果与分析

4.4.1 蔬菜重金属污染情况分析

4.4.2 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分析

4.4.3 饮用水及灌溉用水的重金属污染分析

4.4.4 样品重金属含量与同位素特征分析

4.4.5 蔬菜中铅污染源贡献率分析

4.5 讨论与小结

4.5.1 从蔬菜铅富集系数对铅污染源的分析

4.5.2 从二元方程的计算结果对污染源进行推断

4.5.3 铅污染源及传输途径的分析

4.5.4 建议

第5章 讨论与结论

5.1 讨论

5.1.1 利用影响植源性食品铅含量因素判别铅污染来源的可行性

5.1.2 利用铅同位素指纹分析技术判别植源性食品铅污染来源的可行性

5.1.3 铅含量变化与铅同位素指纹特征结合判别污染物来源

5.1.4 污染源贡献率计算模型建立的条件和模型适用性

5.2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作者简介

彩图

内容摘要:

《植源性食品污染源溯源技术研究》通过系统分析茶叶、水稻、蔬菜三种植源性食品中重金属含量、铅同位素丰度比值与其生长环境中可能的污染源(汽车尾气、工业燃煤、矿石等)、污染介质(大气、水、土壤等)中重金属含量、铅同位素丰度比值的关系,利用对应分析法对植源性食品铅污染程度和类型进行分类,并借鉴化学质量平衡受体模型基本原理,探讨利用铅同位素分析技术追溯植源性食品中铅污染源和污染途径的可行性,初步建立解析植源性食品中铅污染贡献率的计算方法和计算模型,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手段。
《植源性食品污染源溯源技术研究》可供从事食品安全研究的科研人员、负责食品安全监管的管理人员,以及高等院校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阅读参考。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植源性食品污染源溯源技术研究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丛书名食品质量与安全丛书
9787030266156
如需购买下载《植源性食品污染源溯源技术研究》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科学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38.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4 × 17装帧平装
页数 124 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植源性食品污染源溯源技术研究是科学出版社于2010.2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TS207.5 的主题关于 食品污染-铅-污染源-研究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