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年代:2013
定价:135.0
本书作者以多年的叠山实践经验,从数学、心理学、地貌学、岩石学、比较学、人文学的角度,对假山的形成、审美及堆叠理论进行了深入分析,而非以石论石、就山论山,为研究中国园林假山开创了一个崭新的、立体的视角。对假山的“起源”、“风水”、“类型”、“口诀”、“借景”、“皴法”、“三远”以及假山的设计、堆叠等,提出了不同以往的新观点,并以大量古代文献、园林实例作为理论的支撑,具有令人信服的说服力。历时5年,对北京、上海、河北、河南、山西、山东、江苏、浙江、安徽、陕西等二十几个省市的古代建筑、园林假山、名山大川以及假山石的产地进行了实地踏勘考察,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取得了大量一手资料,拍摄了近万张精美照片,本书所采用的照片即来自作者对这些照片的精挑细选。 由于作者多年来注意收集有关园林、假山的历史资料,收藏了丰富的与古代园林假山相关的古籍、版画、文稿、绘画、老照片等,有一些甚至为绝版孤本,因此本书的古代版画插图几乎全为首次引用,令人耳目一新。
第一章 石头的故事 一、劳动创造了人 二、文明的载体 三、登昆仑兮食玉英 四、从击石到击鼓 五、诫石 六、亡宋原来是石头 七、天下第一碑 八、“碑”剧 九、石头的证言第二章 古人与名山 一、五岳独尊的泰山 二、天地之中的嵩山 三、慷慨悲壮的恒山 四、可值一死的华山 五、高耸如飞的衡山 六、岂有此理的黄山 七、山高绝天的雁荡山 八、胜绝第一的庐山 九、治世玄岳的武当山 十、天下第一的桂林山水 十一、雄秀西南的峨眉山 十二、神话造就的虎丘山第三章 古人与假山 一、叠山出现的时间 二、假山石的开采 三、假山石的运输 四、叠山 五、供石 六、施工管理 七、山匠 八、古人叠山的禁忌第四章 古人与水景 一、喷泉 二、瀑布 三、泉、湖 四、小品第五章 古人与植物 一、自有陶潜方有菊,若无和靖即无梅 二、纳凉高树下,直坐落花中 三、山借树为衣,树借山为骨 四、与造化争妙 五、桃为仙木,能制百鬼 六、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第六章 假山的人文审美 一、主与次 二、巧与拙 三、雅与俗 四、生与熟 五、神与形 六、景与境 七、华与朴 八、虚与实 九、大与小 十、多与少 十一、平与险 十二、美与丑第七章 假山的数学美 一、洛书 二、节奏 三、均衡 四、主峰的位置 五、黄金分割 六、黄金数列 七、观赏空间第八章 假山的心理学审美 一、颜色 二、透视 三、错觉 四、质感、感受和联想 五、空间 六、形状第九章 假山审美的差异 一、文化差异 二、时代差异 三、材料差异 四、审美差异第十章 山水园林形成的社会基础 一、伴君如伴虎 二、天下事何不可为?安能俯首低眉,向人觅颜色哉! 三、钓鱼鱼或惊逝,钓名名或不随,钓山水问意,无不乔钩 四、闭门即是深山 五、此是桃源 六、智而为愚者 七、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第十一章 山水园林与山水画 一、山水画的形成 二、绘画与造园 三、“皴法”与叠山 四、“三远”与叠山 五、师意不师技 六、搜尽奇峰打草稿第十二章 山与石的地质特征 一、山的地貌类型 二、山的基本形态 三、山的组成 四、石 五、假山石第十三章 现代假山设计 一、园林中的奢侈品 二、园林设计 三、假山设计第十四章 现代假山施工 一、条件 二、堆叠 三、类型 四、植物 五、学习附录一 叠山哲匠附录二 园林石谱附录三 作者作品参考文献后记
《假山解析》作者冷雪峰以多年的叠山实践经验,从数学、心理学、地貌学、岩石学、比较学、人文学的角度,对假山的形成、审美及堆叠理论进行了深入分析,而非以石论石、就山论山,为研究中国园林假山开创了一个崭新的、立体的视角。对假山的“起源”、“风水”、“类型”、“口诀”、“借景”、“皴法”、“三远”以及假山的设计、堆叠等,提出了不同以往的新观点,并以大量古代文献、园林实例作为理论的支撑,具有令人信服的说服力。历时5年,对北京、上海、河北、河南、山西、山东、江苏、浙江、安徽、陕西等二十几个省市的古代建筑、园林假山、名山大川以及假山石的产地进行了实地踏勘考察,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取得了大量一手资料,拍摄了近万张精美照片,本书所采用的照片即来自作者对这些照片的精挑细选。由于作者多年来注意收集有关园林、假山的历史资料,收藏了丰富的与古代园林假山相关的古籍、版画、文稿、绘画、老照片等,有一些甚至为绝版孤本,因此本书的古代版画插图几乎全为首次引用,令人耳目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