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
年代:2009
定价:25.8
本书是作者根据自己的教书经历总结的教书心得,书中插入了一些故事和案例,配以漫画,方法独到,立意新颖,提出了一些教学参考建议,为广大一线教师提供了新的教学思路。
“师心”篇:做一个有心的明师
[好教书,非教主]
教师,不是学生的“救世主”
[生需要,才施教]
教师,有一种需要叫做“不需要”
[画蓝图,图腾飞]
教师,一生做好一种事
[思想变,行随变]
教师,富“人”先富“心”
[忙偷闲,乐充电]
教师,每天为自己挤出一小时
[不冒火,不冒进]
教师,相“成”何太急
[水自流,人自转]
教师,像流水那样“活”着
[挺身出,敢弄潮]
教师,站出来才能看得见
[爱比拼,才会赢]
教师,在教学中寻求“对手”
[何付出,何回报]
教师,都将为自己的行为“埋单”
[看好人,出好才]
教师,让学生“好好”学习
[不失真,得实绩]
教师,创造“真情实意”的教学幸福
[距离美,发现美]
教师,让学生触摸教育的风景
[人有格,出无格]
教师,不做教育的“复印机”
[脑活络,教活路]
教师,练好脑筋“急转弯”
“师道”篇:做一个有道的名师
[重视听,明耳目]
教师,让学生“耳聪目明”般伶俐
[语不锈,人不愚]
教师,明人不说“暗话”
[言相近,心相通]
教师,动听着教学的“花言巧语”
[要成才,呈优材]
教师,玩转教学的“魔方”
[黑板字,不抛弃]
教师,用好擦亮黑板的“驻颜术”
[多色调,高品位]
教师,让教学“色”“味”俱佳
[通情物,成好事]
教师,为学生送上“定情之物”
[出奇招,援其手]
教师,给学生意外的惊喜
[顺学情,定教法]
教师,为学生的好学按动“快进键”
[选自信,信自选]
教师,给学生睿智的选择
[想互动,相互动]
教师,让教学过程“流动”起来
[知时节,上好课]
教师,识时务者为俊杰
[大学堂,大学问]
教师,教学何处无学问
[争先进,创优秀]
教师,让学生先下手为强
[急难及,悠而优]
教师,让学生在“悠然”中“自得”
前言
让我们千万次地问:怎样教书不累人?
现如今,我们经常会听到“幸福指数”这个词,这是经济学家、社会学家衡量社会和谐程度的一个量化标准。这几年,在教育界也一直都在讲要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然而,如果把这个问题抛向我们的教师,得到的回答几乎都是“不幸福,好累”!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组织与人力资源研究所和新浪教育频道联合启动了“2005年中国教师职业压力和心理健康调查”,参考国内外职业健康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从“工作压力”、“教师工作倦怠”、“教师心理健康”、“教师生理健康”与“教师工作满意度”五个方面对教师的生存状况进行了全面的分析。结果表明:超过80%的被调查教师反映工作压力较大;近30%的被调查教师存在严重的工作倦怠,近90%的被调查教师存在一定的工作倦怠;近40%的被调查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不佳;20%的被调查教师生理健康状况不佳;超过60%的被调查教师对工作不满意,部分被调查教师甚至有跳槽的意向。从中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出,教师的累主要表现为两大方面,一是工作压力,二是工作倦怠。
前几年,我有幸参加了江苏省教研室万伟老师主持的江苏省教研室第六期重点课题“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生存状态研究”,后来的相关课题又成为无锡市委宣传部的专项资助项目。在研究中,我们感觉教师的累有以下几种情况:教师角色期待神圣化给教师带来的心理压力和精神束缚,僵化的教师管理体制给教师带来的身心枷锁,教师教育思想的贫乏,教学行为模式化,工作方式的“封闭”与孤立,师生关系的对立,等等。概括地说,可以用“忙”、“盲”、“莽”和“妄”来形容,它们是造成教师累的直接原因,也是造成学生累的间接原因。
1.教师累在“忙碌”
教师教书的日常事务和常规工作本来就比较多,几乎具有“无边界性”,但只要教师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并能够抓大放小,就能做到得心应手。而有些教师却总是喜欢事必躬亲,事事到场、事事插手、亲自过问了才放心。这种重“管”不重“理”的教师的工作方式只能让自己感到身心疲惫,也让学生感到心理紧张。教师除了这种忙“里”,还要忙“外”,各种会议、研讨、比赛、进修、培训让教师赶来赶去,其中一些教师并不愿意参加的活动只能让教师忙而无效,为保证教师参加活动而调在一起的连课和合在一块的作业只能“拖”累学生。
2.教师累在“盲目”
教师的工作还具有“不确定性”,但许多教师把教书只理解为“技术活”和“力气活”,凭经验和模式做事,不懂得研究和反思,不懂得改进和变化,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对象、不同的教学环境只会“一视同仁”。这种“想当然”只会造成教师的盲目行事,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不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例如,有些教师认为多多才益善,不加选择地、不分层次地布置学生作业,结果既做苦了学生也批累了自己。
3.教师累在“莽撞”
有些教师喜欢追求时尚,一味地使用教学的新式“武器”,例如逢课必探究、逢课必合作,这样不顾实际的唯“新”主义只会让教学效果适得其反,最后教师就会受到自己冲动的惩罚,学生也会为教师这种不合时宜的激进付出代价。例如,学生为迎合教师而违心地装模作样地探究、装腔作势地合作,为配合教师的喜好而累着。
4.教师累在“妄想”
有些教师不甘心教书的默默无闻和循序渐进,妄想能够一鸣惊人、一夜成名,于是就常常表现为教学的“两面人”,公开教学时热情洋溢、尊重学生、教学生动,而日常教学时态度冷漠、自以为是、教法老套。如此“冰火两重天”的教学景象让学生感到无所适从,只得看教师的脸色学习,为满足教师的欲望而累着。
分析了上述教书挺累“人”(累教师也累学生)的几种表现后,我们就可以思考“怎样教书不累人”的对策,这也就是本书编写的动机和愿景。崔允漷教授对此也曾真诚地与教师共勉:“有今天,也有明天;有内容,也有外容;有生存,也有生活。”
本书中,我根据自己的教书经历和别人的教书心得提出了一些参考建议,例如,对于教师的“忙碌”,提出了“教师,不是学生的‘救世主”’、“教师,一生做好一种事”、“教师,每天为自己挤出一小时”等教书建议;对于教师的“盲目”,提出了“教师,富‘人’先富‘心’”、“教师,让学生‘好好’学习”、“教师,不做教育的‘复印机’”、“教师,识时务者为俊杰”等教书建议;对于教师的“莽撞”,提出了“教师,都将为自己的行为‘埋单’”、“教师,为学生的好学按动‘快进键’”、“教师,给学生睿智的选择”、“教师,明人不说‘暗话’”等教书建议;对于教师的“妄想”,提出了“教师,有一种需要叫做‘不需要’”、“教师,相‘成’何太急”、“教师,让学生在‘悠然’中‘自得’”、“教师,创造‘真情实意’的教学幸福”等教书建议。
当然,这些教书建议之间是相互关联的,没有严格的界限,也没有必要完全分开。另外,这些教书建议尽管是从教师教书的角度来展开的,但与学生的学习也是有关联的,因为教师的累会“连累”学生,也就是说,要让学生学得不累,首先教师应该教得不累。
此外,为了让读者读得不累,本书插入了一些故事和案例,希望以此能达到为读者理解书中的论述不累人的阅读效果。假如您还有什么建议和问题,请将您的读后感发至我的电子邮箱13861472533@139.com。
严育洪
2009年3月编写于江苏无锡
教师角色的精神束缚、管理体制的僵化、教育思想的贫乏、教学行为的模式化、工作方式的孤立、师生关系的对立都会让我们的教师倍感劳累。本书旨在提出一些具有实效意义的教育建议,与广大教师共勉。 本书中,作者根据自己的教书经历和别人的教书心得提出了一些参考建议,例如,对于教师的“忙碌”,提出了“教师,不是学生的‘救世主”’、“教师,一生做好一种事”、“教师,每天为自己挤出一小时”等教书建议;对于教师的“盲目”,提出了“教师,富‘人’先富‘心’”、“教师,让学生‘好好’学习”、“教师,不做教育的‘复印机’”、“教师,识时务者为俊杰”等教书建议;对于教师的“莽撞”,提出了“教师,都将为自己的行为‘埋单’”、“教师,为学生的好学按动‘快进键’”、“教师,给学生睿智的选择”、“教师,明人不说‘暗话’”等教书建议;对于教师的“妄想”,提出了“教师,有一种需要叫做‘不需要’”、“教师,相‘成’何太急”、“教师,让学生在‘悠然’中‘自得’”、“教师,创造‘真情实意’的教学幸福”等教书建议。【作者简介】 严育洪,无锡人,男,1970年8月生,江苏省特级教师,学术技术带头人,无锡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发表近三百篇教育论文,出版12本教育专著,其中《课堂焦点:新课程教学九辨》被评为2006年度教育部优秀课程资源和2007年度江苏省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新课程评价操作与案例》《新课程教学问题讨论与案例分析》被评为教育部推荐课程资源。曾参加国标本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编写,多次赴全国各地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