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
屈原封面图

屈原

芜眠, 著

出版社:昆仑出版社

年代:2007

定价:25.0

书籍简介:

本书介绍了屈原经历、成就、文化地位及作品。

书籍目录:

前言/1

第一章:无悔的青春/1

1、显赫贵族的家庭出身

2、大吉大利的出生星象

3、年少苦读,博闻强记

4、以水为镜,洁净心灵

5、学习有道明君,美化个人品德

6、积极关注社会现实问题

7、重视雄辩,颇有辩才

8、保卫家乡,热爱故土

9、礼赞橘树,托物言志

第二章:初露锋芒/35

1、入兰台宫,纵论天下

2、杂各家学说之长

3、精心为君主培育贤才

4、奇特的改革者装扮

5、谋求平等的君臣关系

6、会见苏秦,联齐抗秦

7、在外交上崇尚礼节

8、会盟于楚,合纵伐秦

9、积极倡导民贵君轻的统治之道

第三章:改革与变法/71

1、制定法律,严惩贪污腐败

2、起草宪令,改革弊政

3、严守变法秘密

4、苦谏怀王,以求继续变法

5、慧眼揭穿秦相张仪政治欺骗

6、礼赞为国捐躯之英雄

7、再次使齐,缔结联盟之约

8、劝怀王杀张仪

9、敢于直言批评君主

第四章:流放汉北/105

1、不顾流放之威胁,反对联秦

2、姐姐女婴的苦心劝说

3、虽放逐但不改高洁之心

4、学习民歌,创作《九歌》

5、祈祷大司命,为民祈求长寿

6、礼赞少司命,宣扬仁爱精神

7、谱写太阳颂歌,呼唤人间英雄

8、祭祀河伯,祈祷水患消失

9、歌颂美丽神话爱情

10、拒绝出走他国

11、劝阻怀王赴秦之武关会盟

12、揭露奸佞小人里通外国,再遭流放

第五章:放逐沅湘/145

1、返璞归真,亲近自然

2、为怀王招魂,

3、哀民生之多艰

4、勇于面对流放中的苦难与艰辛

5、创作《离骚》,提出美政理想

6、化悲愤而为诗,开启文化新天地

7、从壁画艺术中吸取营养

8、探询真理,敢于怀疑

9、愤而问天,创作《天问》

10、回到郢都,劝谏君主积极抗秦

11、国都失陷,悲愤哀郢

12、与渔夫对话,自杀殉国

第六章:精神世界与诗歌艺术创造/187

1、袒露灵魂,真诚直率

2、超越功名富贵,追求生命的真谛

3、不畏险途,执着追求美政之理想

4、具有强烈的悲剧意识

5、具有强烈的巨人意识

6、具有圣贤意识

7、倡导战争中的人道主义,反对不义战争

8、反对荒淫,倡导节俭治国

9、具有实事求是的历史评价精神

10、具有追根究底的史学探索精神

11、具有卓越的宇宙探索精神

12、宣扬人定胜天的进取精神

13、创造一个美的艺术世界

14、真正反映楚国文化

15、广泛采用比喻象征之法,表现浪漫主义风格

16、在艺术上继承并创新

17、深受诸子百家散文风格的影响

18、在粗线条描写中表现出非凡的内蕴

第七章:屈原作品的历史价值/247

1、创造风骚传统,泽被后世

2、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巨大影响

3、在诗中展示民族特性,构成民族心灵史诗

4、人生事迹成为戏曲创作的生动题材

5、诗歌内容为绘画提供广泛的素材

6、超越国界与超越民族文化的影响力

前言

在中国漫长的文明史上,伟大人物实在太多,但像屈原这样产生深远影响并被人民所永远怀念,古今历史上屈指可数。屈原投江自杀的日子,人民定为端午节,并在这一天隆重纪念屈原,两千多年来习俗不变,这表明了屈原在人民心目中的独一无二的地位。因此,把屈原列人中国历史上少数几个最伟大的文化人物之列,亦是当之无愧的。

屈原,名平,楚之王姓贵族。屈原之所以能成就与日月齐辉的伟大业绩,原因自然是多方面的。最重要的是屈原具有历史眼光,他抓准了时代机遇。春秋战国时代迫切需要文学巨人产生,需要开创文学艺术在社会上与历史上的地位与影响力,这必须要有足够重量级的文化巨人来承担。也就是说,在屈原那个时代,出现像他这样的文学巨人决非偶然,而是历史的必然。而屈原正是顺应了时代的潮流,在《诗经》被“淹没”几百年后,重振诗风,使诗魂重新飘荡在华夏大地上,并延续两千余年而不朽。如果说韩愈是“文起八代之衰”,那么,屈原则是“文起百代之首”,为百代文章之宗祖也。即便是李白、杜甫这些历史上一流的伟大诗人,其历史地位也远远不能与屈原相比的。

春秋战国时代,文学的繁荣已越来越成为必然。因为在当时。口头诗歌已经成为人民所喜爱的艺术主流,渐次取代了神话传说、壁画等艺术的地位。口头诗歌在民间广泛流传。这些诗歌虽然不高雅,但给人民的生活带来了无穷的乐趣与精神的慰藉。如在祭祀、集会等场合就是以诗歌的说唱来表达情感和目的。不但口头诗歌兴盛起来,而且由于封建制度渐次开始在各诸侯国中建立起来,也要求新的文化繁荣,以冲击旧的奴隶制度下的死寂,新的文化迎合了进步历史与政治的需要。另外,由于封建制取代奴隶制,社会生产力得到大规模地发展,人民生活得到了某种改善,较之野蛮的奴隶时代和原始社会,封建制度这一新型生产关系的建立极大地解放了人的情感,人们更加重视内心情感的抒发,而不再含蓄地将这种情感以壁画、神话等方式作抽象表达。同时,战国时代战乱频繁,人民生活苦难重重,迫切需要能抒发内心的苦难,已经非壁画、神话等所能承载,能够很生动真实地自由地表达人民内心感受的诗歌,其繁荣就成为必然。而诗歌的繁荣就是在这一历史背景下应运而生。所以无论从历史需要、人民需要还是文学自身发展的趋势来看,屈原进行诗歌运动,都是符合历史文化的发展潮流的。也正因为符合历史文化的发展潮流,屈原才能获得空前的成功。

屈原文学成就斐然。他在诗歌上开创了中国浪漫主义诗歌的传统。如果说《诗经》是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那么《楚辞》则开浪漫主义的先河。屈原继承楚文化的优秀特点,在艺术上积极创新。他开创的楚辞体和风骚并称的诗歌传统,突破了《诗经》四言式的形式,运用长诗的表达优势,广泛运用赋此兴等表现手法,又运用神话、幻想与现实交织等表现手段,使诗歌显得雄浑、博大而神奇,扩展了诗歌的题材,表达了丰富的思想内涵。而且诗歌有完美动人的艺术形象和美的艺术氛围,构成强大的艺术吸引力,把一个神奇而美丽的艺术世界带入了人们的生活,开创了一条浪漫主义的创作道路,对后世的文学、戏曲、绘画等艺术门类都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屈原不但在文学上获得了巨大成功,而且在政治追求、人生理想及人格魅力上都堪为万世楷模。

在政治追求上,诗人屈原的一生中,自由与仁政是他的终身追求,是他永远不变的目标,屈原在这种追求中寄托了一生的所有梦想,也是他一生悲剧的根源。

“文以载道”。屈原积极在诗歌中揭露楚国君臣政治的昏庸,并表达其自由与“美政”的政治理想。屈原在被放逐的途中因忧愤幽思而作《离骚》、《天问》、《九歌》等诗,这几首或气势宏伟、波澜起伏,或情真意切、缠绵悱恻的抒情诗中,屈原对楚怀王的昏聩多变、善恶忠奸不分进行了有力的揭露,对旧贵族们的嫉贤妒能、结党营私等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对历史的兴衰更替进行了深刻的阐释,对个人的不幸遭遇进行了详细述说,表达了诗人对自由与仁政的追求。因为有在政治上不得实现其目的的深刻体验,所以才有在幻想中对自由与仁政充满了更加执着的追求。正所谓苦难越深,追求也就越强。“虽九死其犹未悔”,就是屈原对自由与仁政的追求的执着精神的表白。

屈原对自由与仁政的追求,主要实际行动表现在积极推行变法上。但屈原的变法主张不同于商鞅变法。商鞅推行战争从来就不讲仁义,没有什么正义之战与非正义之战的观念。在弱肉强食的年代里,他认为天下就是霸道的天下。屈原与商鞅虽然同是改革家,但屈原像后世那些儒家学者一样,竭力倡导战争的正义性,反对不义之战。竭力倡导仁德,他认为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因此。屈原的变法强调的是正义与道德,道德压倒强权,正义必将战胜邪恶,天下必将统一于仁义至上的王道。于是在变法中,限制旧贵族集团的利益,与民休养生息,就是屈原推行的“美政”。

屈原的理想中还特别强调了发现与培育贤才的重要性。屈原在《离骚》中说:“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这里是借种植香草来比喻精心培育贤才。屈原曾经执掌楚国公卿贵族子弟的教育,为国家培养人才。他深感人才是立国之本,强国之策,又看到了战国时代思想家辈出,辩士如云,政治家从谏如流,群英璀璨,贤臣明君风云际会,导演了一幕又一幕惊心动魄的英雄剧。而这其中关键是人才在历史舞台上发挥着作用。“合纵则楚王,横成则秦帝”。屈原从统一中国的高度出发,劝楚怀王培育人才,发现人才,积聚人才。屈原的思虑可谓高屋建瓴,涵义深远。但屈原的这些“美政”主张都没有被楚怀王采纳。

尽管在政治上屡受挫折,屈原的人生观仍是积极入世的。他有很强烈的使命感与责任感,以国家危亡为己任,与危害国家的言行进行不懈的斗争。他在精神上的追求远胜过物质要求,他认为人生的价值在于以道德与历史功绩建立不朽的名声。正因如此,屈原终生都保持了耿介的品格,清廉的操守与独立的人格尊严,像橘树那样“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很少能有人像屈原那样保持内心的高洁直到最后仍然不放弃的。一个人在顺境中保持高洁品质并不是一件难事,难的是在艰难困苦中仍然保持高洁,这需要有巨大的道德素养和人格魅力。屈原不但在顺境中保持了自己的高洁品质,在遭受流放的逆境中更加如此,最后以死捍卫了这种品质。这样的持节守身,是只有圣贤一类的人才能做得到的。

屈原一生所经历的苦难可谓无穷尽矣。从政治的颠峰状态跌落下来,最终至流放的地步,从精神到身体,都遭受了残酷的折磨和打击。这种一落千丈的巨大反差是常人难以承受的。但经历了一次次宦海沉浮的屈原,并没有逃避苦难,而是以一种浪漫的激情积极地面对,把坎坷化为悲愤的吟唱,化不幸为诗歌的琼浆。这种面对坎坷的激情为后世的许多人所效仿。

至于屈原的死,尤其具有重要的意义。屈原在危难关头以身殉国,为国家与民族树立了一个样板。一代又一代的人们从屈原自杀殉国中感悟到了他深厚的爱国主义精神,从屈原的自杀殉国中吸取到了宝贵的精神勇气,从而更加坚定地塑造了他们的灵魂,塑造了中国人民的传统的爱国心理。岳飞、文天祥、谭嗣同等一代英杰都深受屈原的这种爱国精神的熏陶。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一千古名句,两千多年来激励着无数中国知识分子在求真的道路上披荆斩棘,百折不挠,向着真理的目标迈进。屈原及其诗歌对历史上中国知识分子人格与精神的塑造,是独一无二的。屈原作为一座民族精神的丰碑,不但在文学上“衣被词人,非一代也”,而且在思想上更是如此。鲁迅先生在《摩罗诗力说》中,于中国诗人中独取屈原,认为他是过去时代少有的具有抗争精神的诗人。这一评价是最为公允的。

有缘如此,著写《立于文化之巅的巨人屈原》一书,主要是希望对屈原这样一位伟大诗人的一生进行科学的分析、归纳与总结,探索这位伟大诗人的曲折人生道路,以及他的独特而丰富的内心世界,使读者更加深刻的了解这位诗人,了解他的成就、个性与生平,了解属于他的那一个时代。写这部书,力求根据历史资料的真实,实事求是地对屈原一生在立志修身、爱国忧民、自我奋斗、诗歌的开拓创新等诸多方面作为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重新进行整理、归纳、评价,以给读家一些启迪。在著书的过程中,著者力求做到科学严谨,同时又望通俗晓畅,雅俗共赏。这一标准或许有些高,但所慰之处在于做了些力所能及的努力。

芜眠

2006年12月

北京

内容摘要:

  本书的编写,主要是希望对屈原这样一位伟大诗人的一生进行科学的分析、归纳与总结,探索这位伟大诗人的曲折人生道路,以及他的独特而丰富的内心世界,使读者更加深刻的了解这位诗人,了解他的成就、个性与生平,了解属于他的那一个时代。写这部书,力求根据历史资料的真实,实事求是地对屈原一生在立志修身、爱国忧民、自我奋斗、诗歌的开拓创新等诸多方面作为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重新进行整理、归纳、评价,以给读家一些启迪。在著书的过程中,著者力求做到科学严谨,同时又望通俗晓畅,雅俗共赏。  在中华民族漫漫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古往今来曾诞生过无数杰出人才,他们在中国的文化史上灿若夜空繁星,但以对中华文化产生巨人般的影响而论,却是只有屈指可数屈原、司马迁、李白、杜甫、韩愈、苏轼等人,可立于巅峰。可以想象,如果没有他们,中华五千的文明史该是多么遗憾!正是因为他们的曾经存在,才使得中国古代文化鲜活亮丽起来。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他们是中华文化的奠基石之一。他们以非凡的人生实践和杰出的文化功绩,长久地影响着中国历史。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屈原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丛书名立于文化之巅的巨人
9787800408977
如需购买下载《屈原》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昆仑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25.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0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屈原是昆仑出版社于2007.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K825.6 的主题关于 屈原(约前340~约前278)-人物研究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