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年代:2013
定价:52.0
“美学”的概念直到十八世纪中叶才由德国美学家鲍姆加登提出。自从鲍姆加登创立了美学这门哲学学科以来,人们就试图给美学下一个公认的、客观的、科学的定义,但事实是令人失望的。本书从功能性的角度来理解美学,即把美学理解为一门使人自由、解放和幸福的学问。它能为我们提供一种特殊的美学观,即“纯粹美学”的观念。本书分五章,论述了这种纯粹美学的体系。
导论:何谓纯粹美学
一 “纯粹美学”概念的提出
二 失而复得——关于美的诞生的一个想象或猜想
(一)美是历史积淀的产物
(二)美的失落
(三)美的失而复得
导论:何谓纯粹美学
一 “纯粹美学”概念的提出
二 失而复得——关于美的诞生的一个想象或猜想
(一)美是历史积淀的产物
(二)美的失落
(三)美的失而复得
(四)艺术的诞生
(五)美学的诞生
(六)美学的历史和逻辑
三 “纯粹美学”——使人幸福的学问
第一章 “审美对象”美学:古希腊美学
第一节 审美对象
一 自然美
二 艺术美
三 艺术分类
第二节 前苏格拉底美学
一 “自然哲学”是“审美对象”美学
二 希庇阿斯——早期美学家的代表
第三节 苏格拉底的“审美主体”美学转向
第四节 柏拉图美学
一 “美本身”
二 真、善、美与追求不朽的两种方式
三灵感与迷狂
四 艺术的功能
第五节 亚里士多德的美学思想
第二章 “审美主体”美学(1),康德美学
第一节 审美知觉的基本特性和特征
一 审美知觉的基本特性
二 审美知觉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 前康德“审美主体”美学
一 鲍姆加登美学
二 英国经验派美学
第三节 康德“为审美主体立法”
一 康德美学的认识论基础
二 康德“为审美主体立法”
(一)“为自然立法”与“为道德主体立法”
(二)审美判断的四个契机:“为审美主体立法”
第四节 “美作为道德的象征”
一 “美”的独立
(一)“美”的独立的历史
(二)康德对“美”的独立的贡献
二 “美作为道德的象征”语义层面的考察
(一)语词的澄清
(二)语词澄清的结论
三 “美作为道德的象征”文本层面的考察
(一)以“共通感”观念为出发点的考察
(二)对“优美和崇高作为道德的象征”的考察
(三)文本考察的结论
四 康德美学的价值
第三章 “审美主体”美学(2),黑格尔美学
第一节 黑格尔美学
一 自然美和艺术美的关系
二 艺术类型理论
(一)象征型
(二)古典型
(三)浪漫型
三 黑格尔“为审美对象立法”
四 黑格尔美学批评
第二节 现代艺术
一 现代艺术
(一)现代艺术是现代科学思想的艺术实践
(二)现代艺术的基本特征
二 阿多尔诺美学对现代艺术的批判
第四章 “审美主体”美学(3),杜夫海纳美学
第一节 现象学美学的方法
第二节 前杜夫海纳的现象学美学
第三节 杜夫海纳的“审美对象”理论
一 审美对象是审美知觉下的艺术作品
二 艺术作品与非艺术客体
(一)生命客体
(二)自然客体
(三)功用客体
(四)意指客体
三 艺术作品
第四节 杜夫海纳的“审美主体”理论
一 审美主体的结构
二 审美主体的深度
第五节 杜夫海纳现象学美学的漏洞
第六节 现代西方美学掠影
一表现主义美学
二 直觉主义美学
三 形式主义美学
四 精神分析美学
五 实用主义美学
六 格式塔心理学美学
七 解释学美学
八接受美学
九 移情说
第五章 “审美对象与审美主体辩证统一”美学:纯粹美学
第一节 后现代艺术
一 后现代艺术
(一)后现代艺术之父——杜尚
(二)后现代艺术活动
(三)后现代艺术的基本特征
二 阿多尔诺美学为后现代艺术辩护
第二节 审美主体和审美对象的科学分类
一 审美主体
二 非审美主体
三 审美对象
四 非审美对象
第三节 审美的辩证法
一 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的辩证法
二 审美主体与非审美对象的辩证法
三 非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的辩证法
四 非审美主体与非审美对象的辩证法
第四节 纯粹审美主体——般审美主体
二 纯粹审美主体生成的基本条件
三 纯粹审美主体的基本特征
附录1 大希庇阿斯篇
附录2 具体艺术形式简介
一 造型艺术
二 表情艺术
三 文学艺术
四 综合艺术
五 实用艺术
附录3 知觉及其基本特征
一 知觉的类别
二 格式塔心理学的知觉理论
三 知觉的推断理论
四 知觉的心理物理对应理论
五 知觉的基本特性
六 知觉的基本特征
参考文献
后记
从“美学就是美学史”的原则出发,本书共分为五章。朱鲁子编著的《纯粹美学--失而复得的美学》各章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审美对象”美学,包括三部分,主要讨论前苏格拉底美学、苏格拉底美学和柏拉图美学。第二章:“审美主体”美学(1),主要讨论康德美学。第三章:“审美主体”美学(2),主要讨论黑格尔美学。第四章:“审美主体”美学(3),主要讨论杜夫海纳的现象学美学。第五章:“审美对象与审美主体辩证统一”美学,主要讨论“纯粹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