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年代:2007
定价:35.0
本书是一部美学理论论战性专著。全书对美学理论界占主导地位的“实践美学”作了解构性的剖析和批评,揭示了在美学理论领域一些带根本性观点的长期认识误区,对李泽厚的美学理论作了较为全面的评析,对“实践美学”提出了理论挑战。
序/1姚全兴
序/1夏中义
自序/1
引言/1
I.导论篇李泽厚实践美学观概述
1.李氏概念系统的演绎过程/3
(1)前提阶段/3
(2)美的形成阶段/5
(3)美感的形成阶段/7
(4)艺术的形成阶段/9
2.李氏概念系统的逻辑起点及核心命题/12
Ⅱ.本论篇李泽厚实践美学观概念系统考察
1.对美论部分有关命题的考察/19
(1)关于“社会美”问题/19
久对李泽厚社会美观论述文本的分析/19
a.关于所谓“从动态过程到静态成果”/23
b.关于所谓“历史尺度”/38
c.关于所谓“技术工艺和生活韵律”/43
B对李泽厚形式美观的变动及其轨迹的分析/51
C对李泽厚社会美观问题的小结/61
(2)关于“自然美”问题/65
A.对李泽厚自然美观论述文本的分析/66
a.关于所谓“广义自然人化”及其逻辑内涵的“广义”
推导/66
b.关于“自然的人化”的所谓“历史尺度”/76
c.关于李氏自然美观论述文本的几条“余论”/90
B.对李泽厚自然美观问题的小结/98
2.对美感论部分有关命题的考察/107
(1)关于“建立新感性”问题/107
A.对于“感官的人化”的考察/108
a.所谓感官的“复杂”与“主动”/109
b.所谓感官的“生理性退化”和“非生理性进化”/112
c.所谓感官的“感性的社会性”/116
d.所谓五种感官的“人化”差异/119
B.对于“情欲的人化”的考察/125
a.人和动物间的所谓的“性”和“爱”的区别/125
b.作为“情欲人化”的“媒介”的所谓理性的“渗透”和
“积淀”/129
c.所谓“美感的矛盾二重性”/135
(2)关于“审美的过程和结构”问题/142
A.“准备阶段”中的问题/145
a.关于“审美态度”/145
b.关于“审美注意”/147
B.“实现阶段”中的问题/151
a.关于“审美感知”/155
b.关于“情感”/157
c.关于“想象”/160
d.关于“理解”/163
C.“成果阶段”中的问题/167
(3)关于“审美形态”问题/169
A.类别区划原则的有违同一/170
B.类别间内容的交叉重复/174
C.局部内容与整体框架的冲突抵牾/176
3.对艺术论部分有关命题的考察/181
(1)关于“形式层与原始积淀”中的问题/183
八“时空感”、“节奏感”问题上的自相抵牾/186
B.“生理感官”、“生物学化”问题上的出尔反尔/193
C.“原始积淀”问题上的双向游离/201
(2)关于“形象层与艺术积淀”中的问题/208
A.“巫术与艺术”、“劳动与审美”两组关系的非并列性/208
B.“形象层”与“情欲人化”的非对应关系/212
C.“建立新感性”中“途径”与“手段”的前后抵牾/214
(3)关于“意味层与生活积淀”中的问题/217
A.意味层与形式层、形象层的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217
B.生活积淀与原始积淀、艺术积淀的难以共生、共存的
关系/222
Ⅲ.结论篇李泽厚实践美学观概评
1.错误与紊乱的“逻辑起点”“扣错位置的第一颗纽扣”/231
2.错择逻辑起点的缘由欠缺、愿望和诱因的合成/234
3.择错逻辑起点的连锁反应失之毫厘。谬以千里/242
4.自然是生命与美之母,抑或劳动实践是生命与美之母
“误认奶娘作亲娘”的美学/247
Ⅳ.论争篇关于实践美学的若干论辩
必须正视马克思恩格斯在人与动物界定问题上的区别/267
从实践派美学的一个理论窘境谈起
拒绝与科学俱进,“实践美学”何以走向实践/281
就“自由自觉的劳动”等概念回复张玉能先生
附:劳动使人成为审美的人兼与汪济生同志商榷(张玉能)/295
自然美:自然的人力化,还是自然的宜人化/304
从解构李泽厚的“广义自然人化说”人手
隐匿在“哲学”面纱后的“广义自然人化说”/319
对徐碧辉君的批评的几点回复
附:也说“自然的人化”与汪济生君商榷(徐碧辉)/337
后记/351
本书是作者对李泽厚实践美学的批评专著,是一部以创新的建构为背景的,具有创见的美学批评著作。全书共分四篇:导论篇、本论篇、结论篇和论争篇。作者简介: 汪济生,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历史学博士、上海市美学学会理事。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曾任教复旦大学。留日八年。论著:《美感的结构与功能》学林出版社,1984年出版;《系统进化论美学观》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