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一切有部之禅定论研究
说一切有部之禅定论研究封面图

说一切有部之禅定论研究

惟善, 著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年代:2011

定价:56.0

书籍简介:

本书包括绪论和结论共十四章。第一章“绪论”阐述印度佛教前期的禅定思想和演变体系以及研究范围和方法。第二章“重要术语辨析”分别阐述了禅、等持、等至等术语的异同关系和特殊运用。第三章是讨论有关宇宙论的内容,对三界组成的元素进行了清晰地分析和对比,着重阐明生命和宇宙的有限性和无常性,强调人间是禅修的最好处所。第四章、第五章和第六章分别对唯物与唯心两种特殊境界的辩论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对于佛教不同部派的辩论材料做了详细的整理和分析。第七章着重分析了禅支(元素)的建立及其原因,和禅的清净与染污的不同。第八章论述三类“等至”和其相关的近分定、中间定的建立,以及他们的区别。 第九章强调四禅的对于获得解脱的重要性,并对于行者是否生天界还是获得解脱做了清晰的界定。第十章和第十一章是对三摩地/等持以及金刚喻定的功能和特色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论述。第十二章和第十三章主要是对四无量、八解脱、八胜处、十遍处的禅修功德做了明晰的分析和论证。最后一章“结论” 总结了圣者能获得“等至”数量、禅修的不同观点、辩论中所引发的问题,以及对大乘佛教禅定理论的影响,书末附有参考书目、主要专业术语梵-汉索引。

作者介绍:

惟善,江西于都人,生于1967年,斯里兰卡凯拉尼亚大学巴利语和佛教研究生院哲学博士,现任教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主要从事印度佛教哲学、南传佛教及梵文,巴利文等方面的研究,在中外专业期刊及国内外学术会议上发表中、英文论文二十余篇。

书籍目录: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古印度前佛教时期的禅

第二节主流禅修与佛教禅修

一、主流禅修对佛教禅修的影响

二、佛教禅修对主流禅修的影响

第三节佛教禅修及其目的

第四节有部及其相关部派

一、说一切有部

二、经量部师和譬喻师

三、分别论者

第五节关于选题、研究现状及方法

一、选题目的与意义

二、有部与有部禅定论的研究现状

三、研究范围及方法

第二章禅及其相关术语辨析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古印度前佛教时期的禅

第二节主流禅修与佛教禅修

一、主流禅修对佛教禅修的影响

二、佛教禅修对主流禅修的影响

第三节佛教禅修及其目的

第四节有部及其相关部派

一、说一切有部

二、经量部师和譬喻师

三、分别论者

第五节关于选题、研究现状及方法

一、选题目的与意义

二、有部与有部禅定论的研究现状

三、研究范围及方法

第二章禅及其相关术语辨析

第一节生和定的概念分析

一、生的定义与外延

二、定的定义与外延

三、生与定的不同

第二节禅的本义与发展

一、禅的本义

二、有部与经部对禅的定义探讨

三、四禅的建立与发展

第三节三摩地的概念分析

一、三摩地的定义

二、与三摩地相关联的词

三、三摩地和等至的区别

四、三摩地作为大地法

五、正三摩地与邪三摩地

六、三摩地与散乱的辨析

第四节小结

第三章三界——对器世界和有情世界的辨析

第一节界的定义

第二节略释三界

一、欲界六道

二、色界与无色界

第三节三界分别

一、蕴、处、界

二、二十二根在三界的增上功能

三、三界有情的心理要素

四、三界的缘起

五、四识住与七识住

第四节三界寿命的局限性

第五节有情及其世界的毁灭

一、欲界的毁灭

二、色界天的毁坏

三、第四禅与四无色之无常

第六节人间为最好的禅修处

第七节小结

第四章无色界是否有色(物质)之辩

第一节色与无色的定义

第二节有色与无色之别

第三节分别论者与应理论者之辩论

一、分别论者之教证(figama)

二、分别论者之理证(yukti)

三、应理论者之教证

四、应理论者之理证

五、对引用经典的评定

六、对两派所引经典之讨论

第四节“无色”问题之解决

第五节小结

第五章无想定与灭尽定之辨析

第一节无想定

一、早期佛经对无想定的探讨

二、阿昆达磨中的无想定

第二节灭尽定

一、灭尽定的定义

二、有关灭尽定的经典

三、灭尽定的修习者

四、灭尽定的获得

五、灭尽定的所依

六、意成身与灭尽定

七、入灭尽定

八、灭尽定的性质与异熟

九、灭尽定的位置

十、灭尽定的期限

十一、灭尽定的力量

十二、出灭尽定

十三、触的生起

十四、死亡与灭尽定的不同

十五、为何叫灭受想定

第三节无想定与灭尽定之异同

第六章有关无想定与灭尽定的辩论

第一节无心之辩

一、“俱”字的两层含义

二、从心与心所的关系上论证

三、从三法和合来论证

四、从识是否不离身来论证

五、心之生起

六、两种作为实体的定

七、众贤的结论

第二节灭尽定是佛教修行的目标吗?

一、涅架之义

二、灭尽定与涅槃之相似

三、灭尽定与身证

四、灭尽定之正见

第三节小结

第七章四禅所具备的基本要素

第一节不染污禅所具备的要素

一、禅支的建立

二、近分定与四无色无禅支

三、分别释禅支

第二节染污禅所具备的要素

第三节动禅与不动禅

第四节禅作为生存界之受差别

第五节小结

第八章等至的不同种类

第一节略释三种等至

一、味等至

二、净等至

三、无漏等至

第二节三类等至的获得

第三节三类等至相生论

一、从无漏等至无间生净无漏等至

二、从净等至无间生起净无漏等至

三、从染污等至无间生起净等至

第四节四种净等至

第五节修习超等至

第六节等至依身、所缘与断烦恼

第七节无漏等至及诸净近分定所断烦恼

第八节八近分定与中间定

第九节小结

第九章九等至与解脱的关系

第一节九等至的范围界定

第二节四禅与四乐通行的关系

第三节佛依乐速通行而证悟

第四节佛陀及其弟子依第四禅人涅架

第五节四禅与四五色定的不同特点

第六节生天界与解脱之趋向

第七节小结

第十章论种种三摩地

第一节有无寻伺三摩地

第二节空、无愿、无相三摩地

一、三三摩地的建立

二、三三摩地与三解脱门

三、三三摩地的差别相

第三节三重三摩地

一、三重三摩地的建立

二、三重三摩地是有漏

三、三重三摩地之生起

第四节四修三摩地

第五节小结

第十一章论金刚喻定的特色

第一节金刚喻定与无间道

第二节金刚喻定与智

第三节金刚喻定与依地

第四节金刚喻定与断烦恼

第五节金刚喻定的力量

第六节小结

第十二章依定所起功德:四无量的修学体系

第一节什么是四无量

第二节为何称之为“无量”

第三节四无量的性质

第四节四无量定之行相

第五节四无量之所缘境

第六节四无量的所依处——界与地

第七节修四无量观能对治烦恼

第八节四无量的修习

一、慈无量的修习

二、悲与喜无量的修习

三、舍无量的修习

第九节修四无量观的行者

第十节修四无量观的功力

第十一节修四无量观的果报

第十三章论依定所起功德:八解脱、八胜处、十遍处

第一节八解脱

一、八解脱名目

二、解脱的定义

三、具足住之本意

四、八解脱的建立

五、八解脱之所缘境

六、八解脱的不同特色

七、修八解脱的理由

八、何许人能生起八解脱

九、何为“身作证”

第二节八胜处

一、八胜处名目

二、众贤对“胜处”的解释

三、前三解脱与八胜处的关系

第三节十遍处

一、遍处之名目

二、何为遍处

三、众贤对“遍处”的解释

第四节解脱、胜处、遍处的所依和获得

第五节解脱、胜处、遍处之辨别

第十四章结论

一、圣者成就的等至的数目

二、不同部派的基本观点

三、争论中所涉及的问题

四、大乘禅定理论的发展

附录:汉梵/巴重要术语名称对照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禅定论是整个佛教理论体系的重要支柱之一,而印度说一切有部的禅定论则对大乘佛教的发展,特别是对我国佛教禅学理论的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本书以梵文原典《俱舍论》第八定品为基础,参考其梵汉注释以及汉、法、英等各种译本,并辅以巴利文经典,对四禅、四无色、等持、等至,以及四无量、八解脱、八胜处、十遍处等理论作了系统的分析和论述,并对一些重要的术语从翻译和历史演化等角度作了考证和辨析。

编辑推荐:


  
禅定论是整个佛教理论体系的重要支柱之一,而印度说一切有部的禅定论则对大乘佛教的发展,特别是对我国佛教禅学理论的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本书以梵文原典《俱舍论》第八定品为基础,参考其梵汉注释以及汉、法、英等各种译本,并辅以巴利文经典,对四禅、四无色、等持、等至,以及四无量、八解脱、八胜处、十遍处等理论作了系统的分析和论述,并对一些重要的术语从翻译和历史演化等角度作了考证和辨析。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说一切有部之禅定论研究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300137445
如需购买下载《说一切有部之禅定论研究》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56.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4 × 16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说一切有部之禅定论研究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于2011.5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B946.5 的主题关于 禅宗-研究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