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年代:2007
定价:18.0
本书系运用后现代理论研究证据的专著,对后现代证据理论的系统梳理与公允分析,达到了一定的学术水准。作者采用了不同于传统认识论语境下的诠释路径,着力于多重视角下的话语分析方式,阐述了解构与建构证据哲学的可能性、必然性与内在机制,试图形成一个能够科学地描述和处理“事实”问题的概念体系和方法论框架,以寻求理论突破。
弁言:证据学的后现代之思
第一章证据理论中的后现代
第一节后现代证据理念
一、后现代证据理念
二、后现代证据理念的特质
三、现代与后现代
第二节后现代证据理论的哲理根基
一、作为感知语言的真相
二、认真对待真相:事实认定准确化的差异
三、事实的或然性
第三节事实探知与客观性知识
一、追寻知识客观性的困境
二、恪守知识合理性的尴尬
三、探索真相的根基
第二章后现代解构证据理论
第一节怀疑之视角
一、镜像中的真相:对立抑或和谐
二、走出怀疑主义的迷墙
三、反叛与争鸣:伪怀疑主义的兴起与没落
四、怀疑主义的启示
五、对怀疑的怀疑
第二节想象之视角
一、经验知识的参与
二、证据的“另类”解读
三、肢解与重组:来自想象的力量
四、生成真相的新境界
第三节时间之视角
一、证据:时间的痕迹
二、事实:时间的雕刻
三、规则:时间的沉积
四、现象:时间的本原
第三章后现代建构性证据理论
第一节解释之视角
一、事实解释的前提与作用机制
二、事实解释的性质与类型
三、事实解释的限度
第二节叙事之视角
一、叙事话语中的事实求证
二、叙事的要素
三、叙事的性质
四、法律论辩中的故事技巧
五、法官的叙事
六、陪审员心中故事版本的选择与生成
七、律师的叙事技巧
八、叙事的局限性
第二节模糊之视角
一、诉讼证明中处于确定性与不确定性之间的模糊性
二、诉讼证明对象:事实的模糊性
三、诉讼证明模糊思维:模糊心证
四、诉讼证明载体:证明语言的模糊性
五、诉讼证明模糊方法论价值
第三节协调之视角
一、协调的一般属性
二、协调作为价值的高级表现形式
三、证据的协调性:“证据群”概念的引入
四、“协调”视角下的证明标准
五、缺乏协调的证据规则
第四章纠缠与权衡:后现代的复式论调
第一节“客观真实”、“法律真实”与“法官真实”
一、“客观真实”说
二、“法律真实”说
三、两种学说的比较
四、法官真实
第二节平衡中的悖论:理性与非理性
一、非理性中的理性:以中世纪的宣誓与神审为例
二、理性中的非理性
第三节多学科交叉中的后现代证据理论
一、证据学与哲学
二、证据学与历史学
三、证据学与知识社会学
四、证据学与数学
五、证据学与文学
六、游走于多方边缘
第四节科学与艺术的双重奏
一、寻觅通往科学的进路
二、证据学的性质与对象
三、介于科学与非科学之间
四、证据学的重新定位
五、余论
结语:多重视角的证据哲学
参考文献
后记
证据理论之所以在法学中占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同它在理论上始终保持与前沿文化思潮的互动关系是分不开的。要想准确把脉当代证据理论的诸多现象与问题,就必须解放思想,拓宽视界,从新的维度上研究证据理论的新问题,开拓新思路,引入新方法,以使证据理论从单纯认识论的逻辑演绎延展为一种思想的持续进程,进而达到学术研究的新境界。唯有这样,我们的证据理论研究才能凸显出自身的文化与思想的价值内涵。今日法学的又一新动态是对方兴未艾的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回应。在理想与现实、困厄与超越的诸多学术矛盾之中,后现代主义思潮是值得关注的。 比研究了什么更重要的是向人们展示什么是值得研究的。本书是对证据哲学的一次深度追问,它在多重视角的投影里沉醉,从后现代中偷窃智慧,以此梳理出宏大哲学雾霭中的精神逻辑。它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理性反思的忧郁与义无反顾的虔诚,这或许正是对证据理论研究的一次救赎式的灵魂观照。作者简介: 栗峥,1978年10月生,山东济南人,2002年毕业于山东大学获法学学士,2005年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获法学硕士,现为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博士生,向来致趣于法学、哲学、文学与艺术等多学科间的穿梭,其专著、合著一、两本,主持或参与部级重点科研项目三、四个,编著五、六部,获“陈光中诉讼奖”、“长安公证奖”等各类学术奖项七、八种,在《法学研究》、《当代法学》、《法学杂志》、《法学论坛》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九、十篇,其他国内外期刊论文数十篇。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超越事实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9787503673948 如需购买下载《超越事实》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 |||
出版地 | 北京 | 出版单位 | 法律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18.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0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
超越事实是法律出版社于2007.06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D915.130.4 的主题关于 证据-法哲学-研究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