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青的新闻传播艺术
穆青的新闻传播艺术封面图

穆青的新闻传播艺术

王中义, 著

出版社: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年代:2011

定价:35.0

书籍简介:

本书将穆青放在社会发展和艺术发展的动态环境下,认真探究其新闻传播艺术及风格特征,指出其作为一个杰出的新闻工作者追求的目标,是时刻牢记传播使命和传播对象,以最好的传播内容和传播方法来获取最佳的传播效果。书稿还着重阐述穆青对同时代施拉姆等学者新闻传播理论的吸收和运用,以及穆青在新闻传播效应上的独特贡献:凸显“第一”的首传效应;典型报道的蝴蝶效应;议程设置的导向效应;意见环境的螺旋效应;新闻采访的现场效应;摄影作品的图像效应;传播手法的多元效应;散文手法的制胜效应等。

书籍目录:

前言

1 在开发传播信息上做大文章

1.1 做新闻传播的尖兵和喉舌

1.2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1.3 新闻必须完全真实

1.4 不懂政治就不懂新闻

2 独特的名记者之路

2.1 忠诚的献身精神

2.2 深入采访第一线

2.3 记录历史的步伐

2.4 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2.5 推动时代的前进和发展

3 凸显”第一“的首传效应

3.1 时效--第一时间

3.2 地点--第一现场

3.3 信息--独一无二

3.4 渠道--高效畅通

3.5 方式--独特引人

3.6 受传--众多读者

4 典型报道的蝴蝶效应

4.1 典型报道的策划

4.2 典型报道的采访

4.3 典型报道的写作

4.4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4.5 典型报道的拓展

5 议程设置的导向效应

5.1 在历史责任中研判舆情

5.2 在舆论引导中设置议题

5.3 在公共领域中集中民意

5.4 在框架选择中诠释基模

5.5 在探究局部时大局在怀

6 意见环境的螺旋效应

6.1 把一种意见确立为主要意见

6.2 沉默中增势

6.3 避免正确意见的孤立

6.4 努力营造正确的意见环境

7 新闻采访的现场效应

7.1 现场是人际传播的载体

7.2 访问是人际传播的桥梁

7.3 调研是人际传播的深化

8消息写作的叙事效应

8.1 最基本的是用事实说话

8.2 善于在叙事中提出问题

8.3 让更多的人发生兴趣

……

9 通讯写作的形象效应

10 摄影作品的图像效应

11 传播手法的多元效应

12 散文手法的制胜效应

13 坚持党性 确保传播为党立言

14 勿忘人民 实现传播根本宗旨

15 科学管理 建设世界一流媒体

内容摘要:

穆青是中国新闻工作者的典范,是中国当代最著名的记者。他在长达60年的新闻生涯中,在各个不同的时期都写出过脍炙人口、震撼人心的名篇。他在媒体管理和新闻理论等方面的建树,也成为当代中国新闻史上的宝贵财富。  为什么穆青的作品能一次又一次地打动亿万读者的心呢?为什么穆青领导的新华社能成为世界一流的国际性通讯社呢?为什么穆青在创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能作出重要的贡献呢?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他始终在党的领导下,认真探索和研究新闻传播的内在规律。作为传者,他牢记传播使命和传播对象,以最好的传播内容和传播方法来获取传播的最佳效果。  仅就探索传播规律而言,我们发现穆青所取得的成就,与西方开创传播学的学者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我们还发现,穆青对有些传播规律的揭示,其研究背景和见效时限也与西方的学者大体相同。【作者简介】王中义,1937年4月出生于上海。1960年复旦大学新闻系毕业,先后在新华社和多家报社任职,其中两年在时任新华通讯社副社长穆青的直接领导下工作,现为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  50多年来,共发表新闻和小说、散文、诗歌、译文3000余篇,学术论文200余篇,出版专著62本。在穆青研究方面发表20多篇论文,出版两本专著,是我国系统研究穆青起步最早、时间最长、成果最多的学者。曾获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中国新闻教育邹韬奋奖,被评为中国新闻教育杰出贡献人物。  洪文军,1973年出生于淮南,中国新闻学院新闻硕士,现为解放军报社编辑。  先后采访穆青近20次,发表有《试论穆青国际通讯的美学特质》《穆青:永远的农民情结》《评析穆青的战地通讯》《勿忘穆青》等文章,出版两本研究穆青的专著。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穆青的新闻传播艺术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565003882
《穆青的新闻传播艺术》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资源下载链接,请点击下方按钮查看
出版地合肥出版单位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35.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4 × 17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全网搜索试读资源

书籍信息归属:

穆青的新闻传播艺术是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于2011.3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G219.297 的主题关于 穆青(1921~2003)-新闻学:传播学-思想评论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