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年代:2006
定价:29.0
本书为长篇小说,讲述的是中国中部一个孩子在军阀混战中的种种见闻以及法国领事阿尔贝先生为建造一条连接四川和越南东京的铁路所进行的种种斗争。
>>> 《今日美国》2006年度好书 :不存在的女儿第一部
第二部
第三部
第四部
第五部
前言
著名翻译家、南京大学教授许钧先生从中国打来电话,跟我说他和他老师还有他两个优秀的学生合作翻译了我丈夫吕西安.博达尔有关中国的三部曲:《领事先生》、《领事之子》和《安娜.玛丽》。我感到非常高兴。许钧教授是我们家的朋友,他曾多次到巴黎来看望我们,吕西安很开心地跟他谈写作,谈翻译。我知道对许先生来说,翻译是文本的生命在另一个社会与文化空间的延伸。
我丈夫跟中国的关系非常密切,他出生在中国,在中国度过了童年,那是一个动乱的年代。对他来说,中国有魅力,有奥秘;有美德,也有流弊;有幸福,也有不幸。他一直牵挂着她,对她有恨,也有爱。这三部小说是他的尝试,他一次又一次,试图更深入地理解这个有着数千年历史的国度。关于文学创作,我想还是让我的丈夫自己来讲。下面是十几年前,他对《观点》杂志的读者说的一席话:写作万岁!对我来说,写作是解释世界的一种方式。
一提到写作,我便感觉不安,因为这意味着进入我最隐秘的地方,如同问自己,我如何呼吸,我为何而活。恰恰我害怕私密,同样地,我也厌恶陈词滥调,不信奉教义教条。但是,姑且试一试吧……我是一个笨拙、粗心、傲慢的人,没有多少能力,遇事待人又爱钻牛角尖;对所谓的娱乐,我不太感兴趣;甚至,难以过一种平平淡淡的生活,这一点,有时连自己都觉得很遗憾。别人认为我不易亲近,我宁愿自己不受到任何影响,超脱地看待一切。然而,与世界如此格格不入的我却承蒙上天的眷顾,拥有一种神奇的禀赋,观察的禀赋。因为观察,所以我必须写作,出于莫名的、急切的需要,我要感知,继而怀着自豪,用词句加以表达。由此,我获得了新生。写作,曾经是、也依然是我的天职,我的避风港,我的支柱。
我说写作是一种需要,显然,我要探询的正是“需要”一词。需要从何而来?来自怎样的忧愁?又是来自何种怀旧的心?我的童年异常精彩,少年时又享有各种特权,我曾经自认为是外交家,看遍世事,或是因为某些微不足道的偶然因素,我成了记者,甚至绝对权威的专家,杰出的通讯员。
杀戮、骚乱、战争、革命,我从中脱颖而出:这般的混沌,我乐于介绍它,控制它。似乎我个人存在着一种风格。凯塞尔(Kessel)我一直认为他很欣赏我谈到我时,他曾引用了科克托(Cocteau)的一句话:“没有文学流派,只有医院”,又补充说,我不属于任何一个特殊的医院,不向任何一位名医求救,因为我从“自身也是惟一的血液”中汲取一切。
然后,我渐渐老去,我已经厌倦了混杂在麇集的人群中。我筋疲力尽,难堪重负……尽管如此,我依然享受着无穷的、难以想像的乐趣,写作像是美妙的麻醉剂,始终支撑着我。我开始梳理以前的电文,整理文书。
有人对我说,我在不知不觉中触及了某种故事性,虽然我并不十分清楚这到底意味着什么。其实,小说让我敬畏。是我的挚友,编辑让一克洛德.法斯凯尔(JeanClaladeFasquelle)一直鼓励着我。
一阵眩晕向我袭来!我看着自己,看着这个世界,看着我曾经走过的路,我曾经经历的一切,我曾经感悟到的种种……再也没有尽头。逝去时光的深渊中浮现出以前的瞬间,画面,情感,还有几张面孔,我不禁陶醉了。我可以重新演绎这场戏,重新赋予它生命,以探究内在的奥秘;我甚至可以创造出另一部戏,许多其他的戏。我亲爱的母亲,奇妙又肮脏的中国,法国式的激情,女人,权力,所有的一切又都回到我的手中。小说引领我进入至尊的境界。
而现在,我这位可怜的王者为人掌控,却乐此不疲,沉浸在词语的海洋中,如痴如醉。我发觉词语是那样冷酷,那样挑剔。为了它们,我不得不每天工作,无休无止,比人们所说的要艰苦得多。从来,我都不作任何规划,任凭想像随意驰骋,正是我内心深处这股难以名状的力量唤醒了无数幻觉中的人物,我无法控制自己。人物和词语自然地来到我的面前。随之而来的是一场振奋人心的激烈战斗:我修饰、删改,但不断遭到抵制,小木偶们一时离开了,又打扮得花枝招展回来,我威胁他们,我承受煎熬,我兴奋不已,因此我也获得无限乐趣。
写作就这样诞生了,有人将之比作滚滚的扬子江。丰富的词语,一种所谓处于险境的文学体裁,我便由此慢慢迫近那些对我而言可以洞察的真理……这是多么可笑的异想天开!我厌倦了,其他的,我丝毫不感兴趣。风烛残年之际,我惟有一个信念:小说是解释世界,并与之和谐相处的一种方式,或许也是惟一的方式。写小说的人走进梦境,并邀请他的读者同入其中。我也知道,如果一个人没有了梦想,必将走向死亡。
是的,写作可以超越死亡,写作万岁!几年前,丈夫离开了我,但他的作品今天仍然还活着。通过翻译,他作品的生命在延伸,在丰富。我最衷心地希望我想他也同样希望他能在中国赢得越来越多的读者。那是他儿时的中国,是他永远的梦。
玛丽-弗朗索瓦丝.勒克莱尔。
2006年11月28日于巴黎
这本书写的是作家父亲阿尔贝.博达尔在中国四川的往事,它跟《领事之子》、《安娜.玛丽》组成了相互联系而又彼此独立、带有自传性质的三部曲。作家的父亲阿尔贝.博达尔在他三岁那年调任法国驻成都领事。当时的成都既是川滇军阀势力斗争的矛盾焦点,又引起了英法两国的殖民利益冲突。围绕着鸦片和军火贸易,一条连接河内到成都的铁路计划在领事先生脑中慢慢成形,于是印度支那总督梅尔兰、青红帮头子杜月笙、云南军阀唐继尧、法国政治流氓杜蒙纷纷卷入了臆想的阴谋之中……本书获1973年联合文学奖! 领事先生阿尔贝.博达尔是我的父亲。父亲几乎为法兰西的中国事业贡献了一切心力,他虚慕荣华、喜怒无常,又多愁善感、玩世不恭。而母亲总是带着蒙娜.丽莎式的高傲微笑,处变不惊,从容应对,精明虚荣。作者简介: 吕西安.博达尔(LucienBodard,1914-1998),法国当代著名作家、记者。生于中国重庆,在中国度过了他尤为与众不同的童年。其父时任法兰西驻广州、成都、云南府领事等职。1924年,他随母亲回到巴黎。1944年开始其记者生涯,并在印度战争期间成为战地常驻记者。1973年,他发表第一部小说《领事先生》,获同年的联合文学奖,随后接连创作《领事之子》、《侮辱》(获当代奖)、《玫瑰山谷》、《公爵夫人》等作品。1981年,“领事三部曲”中的最后一部《安娜.玛丽》刚一问世,就夺得龚古尔文学奖。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领事先生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9787208066748 如需购买下载《领事先生》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 |||
出版地 | 上海 | 出版单位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29.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0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 6000 |
领事先生是上海人民出版社于2007.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I565.45 的主题关于 长篇小说-法国-现代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