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思录通解
近思录通解封面图

近思录通解

朱高正, 著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年代:2010

定价:25.0

书籍简介:

《近思录》是南宋著名思想家朱熹与吕祖谦和撰的一部理学著作,摘录北宋重要李学家周敦颐、二程和张载的有关言论,分“道体”、“为学”、“致知”、“存养”等十四个门类,共六百二十二条。是了解中国思想史的一部重要参考文献。本书选编《近思录》中对大学生和普通读者来说最具典型意义的片段,对之作精到的注释,并与中外思想史、文化史乃至文学史联系起来探讨其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有较高的出版价值。

书籍目录:

序一

序二

导读

卷二 为学大要

第一条 志伊尹之所志,学颜子之所学/第二条 德行为本,文艺为末/第三条 颜子所好何学论/第四条 定性书/第五条 勿擅为文立言/第六条 致知与力行,乃学之始终/第七条 敬以直内,义以方外/第八条 动以天理为无妄/第九条 多识前言往行/第十条 无私心之感为“成”/第十一条 蹇难正好修德/第十二条 明动相资/第十三条 学而时习之/第十四条 “为己之学”与“为人之学”第十五条 由经以求道/第十六条 修省言辞以立诚/第十七条 求道戒迫/第十八条 学当学颜子/第十九条 且省外事,明善诚心/第二十条 栽培仁德/第二十一条 寻颜子、仲尼乐处及所乐何事/第二十二条 量力而为/第二十三条 朋友相观而善/第二十四条 须是大其心/第二十五条 殷忧启圣/第二十六条 参也,竟以鲁得之/第二十七条 记诵博识为玩物丧志/第二十八条 礼进乐反,得性情之正/第二十九条 王者无私/第三十条 兼论性与气/第三十一条 论学要明理,论治须识体/第三十二条 曾点规模大,漆雕开缜密/第三十三条 先培本,再立趋向/第三十四条 敬、义夹持,上达天德/第三十五条 岂可懈意一生/第三十六条 学则难老/第三十七条 勇于学则进/第三十八条 志可御气、习/第三十九条 内重则外轻/第四十条 董、孙二子之言可以为法/第四十一条 真自得/第四十二条 真、妄之别/第四十三条 学要鞭辟近里、着己/第四十四条 为学的乾坤之道/第四十五条 学的着力、得力处/第四十六条 振民育德乃治人成己之道/第四十七条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即是求仁/第四十八条 弘、毅不可分/第四十九条 学者当优柔厌饫,常爱杜元凯语/第五十条 工夫到家,可夺造化/第五十一条 忠恕所以公平/第五十二条 仁则公,能恕、能爱/第五十三条 学须刚决果敢以进/第五十四条 力行是浅近语/第五十五条 为学之序为知、好、求、得/第五十六条 宜重“儒者之学”/第五十七条 作文乃玩物丧志/第五十八条 涵养须用敬,进学则在致知/第五十九条 立志:当第一等人,做第一等事/第六十条 处事须用集义/第六十一条 敬为持己之道,义为顺理而行/第六十二条 学者忌近名/第六十三条 稍有私意便不仁/第六十四条 仁者先难而后获/第六十五条 与人共学、适道、立与权之道/第六十六条 为己能成物,为物终丧己/第六十七条 学必日新/第六十八条 性静者可以为学/第六十九条 弘、毅相需/第七十条 忠信为立德之本/第七十一条 人安重则学坚固/第七十二条 学概学、问、思、辨、行/第七十三条 累高必自下/第七十四条 为学须循循不已/第七十五条 初学不宜看《大学》《西铭》/第七十六条 “无心”与“无私心”/第七十七条 伊川直是会锻炼得人/第七十八条 只怕人执着一边/第七十九条 内外交养,穷神知化/第八十条 “气质之性”与“天地之性”/第八十一条 性天德、命天理/第八十二条 学可“领恶而全好”/第八十三条 大其心,即合天心/第八十四条 “绝四”与“竭两端之教”/第八十五条 理、欲定上下/第八十六条 知崇并以礼性之/第八十七条 困,德之辨也/第八十八条 横渠六有/第八十九条 《西铭》与《东铭》/第九十条 厚重、知学而改过/第九十一条 常思“不及古人,病源何在”/第九十二条 讲治之思,虽勤何厌/第九十三条 人能弘善/第九十四条 “尊德性而道问学”不息/第九十五条 横渠四为/第九十六条 为学先学礼/第九十七条 放心宽快、公平以求道/第九十八条 不耻下问/第九十九条 多闻不足恃/第一百条 为学贵在自求变化气质/第一百一条 文密心放/第一百二条 学要有疑/第一百三条 心大则百物皆通/第一百四条 心不宜忘学/第一百五条 合内外,平物我/第一百六条 德成则功业自/第一百七条 反约穷源,默养吾诚/第一百八条 “变”不可轻议/第一百九条 忌不求益/第一百十条 反躬自治,勿揽外事/第一百十一条 不宜志小、气轻/

卷三 格物穷理/

第一条 心通乎道,能辨是非/第二条 不敢信己而信其师./第三条 要有宽裕温厚之气/第四条 致知是否有得,可验之于心气/第五条 杂信鬼怪,只因烛理不明/第六条 学原于思/第七条 要学圣人,须熟玩味其气象/第八条 先致知才能笃行/.第九条 一一格物,积久自能贯通众理/第十条 善思,久自生睿/第十一条 致知则力、量自进/第十二条 物我一理,无外不内/第十三条 致思如掘井,先浊而后清/第十四条 “近思”为“以类而推”/第十五条 先要会疑/第十六条 知性、知天则怪妄自消/第十七条 “性与天道”必以了悟为闻/第十八条 义理须深沉方有造/第十九条 学未至圣人,犹是心粗/第二十条 致知要能“习坎心亨”/第二十一条 濯去旧见,以来新意/第二十二条 不得于言,当求于心/第二十三条 先晓文义,方可见意/第二十四条 研读《六经》,见得路径,再立个门庭/第二十五条 圣人之言,其远如天,其近如地/第二十六条 读书贵识大意,勿泥于文义/第二十七条 不可以相类而泥其义/第二十八条 解经不可瞎推/第二十九条 要见得道体之所以无穷/第三十条 读书要有所进,方是有验/第三十一条 读书要能细思/第三十二条 解经紧要处不可不同/第三十三条 为学须读书,要知其约而笃行/第三十四条 先读《大学》,再读《语》、《孟》/第三十五条 《论》《孟》有如丈尺权衡/第三十六条 读《论》《孟》要彷佛亲临其境/第三十七条 读《语》《孟》要能切己/第三十八条 读《论语》要渐入佳境/第三十九条 《论》《孟》既治,《六经》可不治而明/第四十条 读《论》《孟》要知“道”/第四十一条 《论》《孟》只须熟读、玩味/第四十二条 《语》《孟》不可只挑紧要处看/第四十三条 《诗》可吟咏性情/第四十四条 明道善言《诗》,不曾下一字训诂/第四十五条 看《诗》使人长一格价/第四十六条 读《诗》不得以文害辞/第四十七条 看《书》要能见圣王之道/第四十八条 《中庸》成于思、孟,高卑俱陈,本末兼该/第四十九条 《易传序》/第五十条 义理在象数之先/第五十一条 学《易》要能知时识势/第五十二条 以大畜的初、二与四、五为例/第五十三条 “中”常重于“正”/第五十四条 解《易》不要拘一/第五十五条 《坤卦》对人君也有用/第五十六条 《易》的反复、往来、上下/第五十七条 天地万物无不合于《易》/第五十八条 看《易》忌穿凿/第五十九条 疑而后问/第六十条 《易传》只说七分/第六十一条 《春秋传序》/第六十二条 圣人之用全在《春秋》/第六十三条 《春秋》犹法律之有断例/第六十四条 《春秋》以时中为准,乃穷理之要/第六十五条 《春秋》的经、传关系/第六十六条 读史要能识理/第六十七条 读史不能以成败定是非/第六十八条 圣贤所存治乱之机/第六十九条 《唐鉴》采用伊川的王道史观/第七十条 《序卦》虽非《易》之精,却是《易》之蕴/第七十一条 要读《天官》,须襟怀洪大/第七十二条 孟子以意逆志,所以知《诗》/第七十三条 《尚书》难看/第七十四条 书以维持此心/第七十五条 书须成诵才能精思;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第七十六条 《六经》须循环理会/第七十七条 《中庸》须精读、细读/第七十八条 非理明义精,不可读《春秋》/

卷四 存养/

第一条 学圣之要为“一”,即无欲,则静虚、动直/第二条 至日闭关,以养微阳/第三条 颐养之道/第四条 言语饮食,所系至大/第五条 处震之道,诚敬而已/第六条 艮止之道:外物不接,内欲不萌/第七条 学贵存养/第八条 收已放之心,使反复入身来/第九条 今独有义理之养心:敬以直内/第十条 中有主,则邪不能入,以破屋御寇、虚器入水为例/第十一条 常须爱养精力,方能诚意无间/第十二条 全体此心/第十三条 存养之法: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第十四条 敬守此心,栽培深厚/第十五条 思无邪,毋不敬/第十六条 敬要“恭而安”:礼乃非体之礼,是自然底道理/第十七条 操存此心不可太甚,勿犯助长之过

……

卷五 改过迁善克己复礼

卷六 齐家之道

卷七 出处进退辞受之义

卷八 治国平天下之道

卷九 制度

卷十 君子处事之方

卷十一 教学之道

卷十二 改过及人心庛病

卷十三 异端之学

卷十四 圣贤气象

卷一 道体

附录

内容摘要:

笔者撰述《近思录通解》的目的,是要协助读者跨越与传统文化断裂的鸿沟,让现代人可以花最少的时间,减少不必要的困难,从《近思录》一书汲取先圣先贤的智慧,并接受他们高贵品德的熏聒。《近思录通解》坚决避免掉进繁琐的训诂、考据的泥淖,不以注或译为主,而以解或通为要。希望能以最浅白易懂的文字,即使不对照原文,也能让读者掌握到《近思录》的精髓,进而对自己的进德修业、立身处世有昕裨益。笔者撰述《近思录通解》的愿望,是要读者能得鱼忘筌,最后自己直接阅读原文。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近思录通解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561777114
如需购买下载《近思录通解》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上海出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25.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4 × 17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近思录通解是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于2010.5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B244.72 的主题关于 理学-中国-南宋 ,近思录-注释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