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兼容设计与测量技术
电磁兼容设计与测量技术封面图

电磁兼容设计与测量技术

李舜阳, 主编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年代:2009

定价:36.0

书籍简介:

本书全面、系统论述电磁兼容设计及测量方法,从最基础的印制电路,到设备、系统、系统间,循序渐进,对广大的工程设计和试验人员进行了系统的设计和测量指导,并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对技术人员遇到的问题给予对策和解答。本书实用性很强,是电磁兼容设计的必备工具书。

书籍目录:

第1章电磁兼容性综述

1.1电磁兼容性(EMC)

1.2电磁兼容性的三个要素

1.3电磁辐射的近场与远场

1.4脉冲信号的频谱

1.5电磁骚扰的主要危害

1.6电磁兼容电平

1.7EMC设计的重要性

1.8EMC标准

1.9EMC研究的频率范围

第2章印制电路板(PCB)设计基础

2.1无源元件的高频寄生特性

2.2在PCB内为什么和如何产生RF能量

2.3磁通及其抵消要求

2.4走线拓扑布置

2.5分层布置

2.6径向转移(排列)

2.7共模和差模电流

2.8RF电流密度分布

2.9接地方法

2.10地和信号环(不包括涡流)

2.11幅形比地连接的间距

2.12镜像平面(板)

2.13镜像平面(板)内的槽

2.14功能分区

2.15临界频率

2.16逻辑系列(族)

第3章印制板的旁路和去耦

3.1谐振概念

3.2电容器的物理特性

3.3电容器的并联

3.4电源和地平面(板)构成的电容

3.5布置

3.6电容器的选择

第4章时钟电路、轨迹(信号线)和端接

4.1印制板内传输线的形成

4.2微带线和带状线

4.3传播延迟和介电常数

4.4信号轨迹(线)端接容性负载

4.5元件的放置

4.6阻抗匹配振铃和反射

4.7计算信号线(轨迹)的长度(电长度)

4.8轨迹布线

4.9走线层

4.10串扰

4.113-W规则和轨迹隔离

4.12保护/分(旁)路轨迹

4.13轨迹线的端接

第5章互连线和I/O电路

5.1划分区

5.2隔离和分区(开槽)

5.3I/O电路的滤波和接地

5.4视频和音频

第6章后(背)面板、带状电缆和子卡

6.1基础

6.2连接器输出脚的设定

6.3AC(交流)壳体平面

6.4后面板结构

6.5互连线

6.6机械

6.7信号走线

6.8轨迹长度/信号端接

6.9串扰

6.10地环控制

6.11后面(印制)板中的地槽

第7章静电放电保护

7.1概述

7.2摩擦带电

7.3直接放电和间接放电

7.4对ESD防护的设计技术

7.5防护带

第8章印制板附加设计技术

8.1局部平面(板)

8.220-H规则

8.3拐角走线轨迹

8.4铁氧体元件的选择

8.5接地散热器

8.6锂电池电路

8.7BNC连接器

8.8漏电和爬电距离

8.9铜轨迹载流能力

8.10基板(印制板)

第9章电磁屏蔽

9.1金属的阻抗

9.2屏蔽效能

9.3屏蔽效能的恶化

9.4屏蔽材料

9.5屏蔽的完整性

9.6壳体屏蔽

第10章滤波

10.1信号电路滤波器

10.2电源线滤波器

第11章瞬态干扰的抑制

11.1概述

11.2瞬态电平的波形

11.3瞬态骚扰的传输

11.4瞬态电子的抑制

第12章系统间的电磁兼容性

12.1系统间电磁干扰控制技术

12.2基本传播方程

12.3系统间电磁骚扰的预测

第13章系统内电磁干扰及对策

13.P公共地阻抗耦合

13.2电磁场耦合到回路中

13.3电缆对电缆的近场耦合

第14章电缆布线与捆扎线

14.1电缆布线的分类与扎线

14.2电缆作为辐射的环天线

14.3电缆对辐射发射场的敏感度

14.4电缆与电缆的耦合(串扰)

14.5电缆连接器

第15章电磁兼容性试验电平单位

15.1功率单位

15.2传导骚扰和抗扰度电压单位

15.3传导电流单位

15.4辐射骚扰电平单位

15.5天线系数AF

第16章电磁兼容试验设备

16.1测试接收机

16.2音频电压表

16.3人工电源网络(AMN)

16.4电流探头和电压探头

16.5吸收钳

16.6传导电流耦合单元

16.7天线

第17章传导骚扰的测量

17.P25Hz~10kHz电源线传导电流骚扰

17.210kHz~10MHz电源线传导电流骚扰的测量

17.30.15MHz~30MHz注入电源骚扰电压的测量

17.4用电压探头测量不可拆卸电源线的骚扰电压(9kHz~30MHz)

17.5用电流探头测量电源线的骚扰电流

17.6射频输入端骚扰电压(或骚扰功率)的测量

17.7电源线瞬态尖峰信号的测量

17.8谐波电流发射测量(设备每相输入电流≤16A)

17.9电压波动和闪烁的测量方法

第18章辐射骚扰(发射)的测量

18.125Hz~100kHz磁场辐射的测量

18.2150kHz~30MHz磁辐射的测量

18.30.15MHz~30MHz电辐射的测量

18.430MHz~1GHz辐射场强的测量

18.51GHz以上频率范围辐射的测量

18.6用大环(3m直径)测量9kHz~30MHz辐射场强

18.730MHz~300MHz(或1GHz)骚扰功率的测量

第19章传导抗扰度的测量

19.P概述

19.225Hz~50kHz电源线传导抗扰度

19.3150kHz~150MHz(或230MHz)频率范围内的传导抗扰度

19.4接收设备天线端输入(内部)抗扰度的测量

第20章辐射抗扰度试验

20.1频段为25Hz(50Hz)~10kHz(100kHz)辐射抗扰度的测量方法(GB/T19954.2)

20.210kHz~80MHz电辐射抗扰度的试验方法(见GJB152A、GB/T6833)

20.380MHz~1GHz辐射抗扰度的试验方法

20.41GHz~40GHz辐射抗扰度的试验方法(GJB151)

20.5用横电波(TEM)小室测量辐射抗扰度

20.6工频磁场抗扰度试验

20.7脉冲磁场抗扰度试验

20.8阻尼振荡磁场抗扰度试验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本书全面、系统地论述了电磁兼容设计及测量方法,从最基础的印制电路到设备、系统、系统间,循序渐进,对广大的工程设计和试验人员进行了系统的设计和测量指导,并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对技术人员遇到的问题给予解答。本书实用性很强,面向广大电磁兼容工程设计人员、电工电子产品设计及检测人员、电工电子等相关专业大专院校师生,是电磁兼容设计的必备工具书。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电磁兼容设计与测量技术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506653541
如需购买下载《电磁兼容设计与测量技术》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中国标准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36.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6 × 0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电磁兼容设计与测量技术是中国标准出版社于2009.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TN03 的主题关于 电磁兼容性-测试技术 ,电磁兼容性-设计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