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
年代:2014
定价:200.0
本稿收录黄菊波教授公开发表和出版的文章和著述。早在20世纪50年代,黄菊波教授就对社会主义资金理论、成本理论、折旧和无形损耗理论,以及相应的体制设计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他与许毅、王琢教授合作,突破了传统财务理论单从企业范围研究资金的局限性,指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研究国民经济范围的流动资金是能否节约、合理使用流动资金的大问题,探讨了如何正确地安排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诸关系,从战略上为合理而节约地使用流动资金创造必要条件,为从微观与宏观的结合上研究企业财务问题开了先河,后来又进一步系统阐述了社会再生产与流动资金占用的规律性联系。60年代初,黄菊波教授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产品成本的性质和作用》一文中,将社会主义产品成本作用比较完整地概括为生产耗费的补偿尺度、制定价格的经济依据和经济核算的杠杆等几个方面,第一次提出使用成本开支范围这一科学概念来概括国家对企业生产费用划分的规定。这些观点和主张普遍为当时的财务学教科书所接受,他提出的成本开支范围概念已成为财务制度的法定用语。在《谈社会主义企业经济核算的外部条件》一文中,黄菊波教授指出,就企业经济核算的外部条件来说,重要的是安排好国家集中领导与企业独立经营之间的关系,赋予企业相应的经营管理权,没有资金运用上的独立性,也就没有经营管理上的独立性。这些观点对于当时和后来的经济改革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改革开放以后,黄菊波教授就经济体制改革与财政、经济调整与财政、改革与发展中的财政政策等问题发表了一大批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调查报告与论文,对财政赤字、综合财政、经济波动与综合平衡、资金体外循环与金融体制改革、财政政策目标与政策手段、财政收支总量与结构等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与实证分析,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和建设性建议。同时,黄菊波教授凭其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深厚的理论功底,参与了财经方面许多重要文件的起草和政策制订工作。黄菊波教授不仅研究国家财政、国有企业的财务问题,也特别关注和支持中国的企业会计改革。作为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首届中方咨询专家组成员,黄菊波教授积极参与、支持了中国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建设,撰写的多篇学术论文在会计界引起较大反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