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年代:2014
定价:52.0
本研究及写作受到美国物理哲学家Karen Barad(凯伦.巴拉德)能动实在论的启发,全书以巴拉德哲学的两个概念“能动”(agency)和“互融”(intra-action)为核心分析概念。分析切入的角度是外国发展援助机构、中国各级政府部门与自下而上发起组织的互动关系。“能动”和“互融”概念不仅用来分析阐述一种民间组织化理论,也用来分析这一理论的生成。全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以云南生育健康研究会为例阐述一种民间组织化理论,第二部分通过对本研究方法和研究过程的分析解释这一理论的产生。作者试图以此方式表达对社会科学研究的一种态度:社会科学理论与其研究者和研究过程密不可分地关联在一起,关注并解释这一关系是理论客观性的基本点。本书是中西方女性主义学者合作研究十年的结晶。
导论
一 研究问题的提出
二 新思维中的分析与发现
三 写作方式及其意义
上编 个案与研究发现
第一章 组织的种子
第一节 复合的意愿能量
一 相遇
二 相识
三 相融
第二节 密不可分的关联
一 种子播种在妇联里
二 与研究所一起萌芽生长
第二章 组织的枝干
第一节 沟通
导论
一 研究问题的提出
二 新思维中的分析与发现
三 写作方式及其意义
上编 个案与研究发现
第一章 组织的种子
第一节 复合的意愿能量
一 相遇
二 相识
三 相融
第二节 密不可分的关联
一 种子播种在妇联里
二 与研究所一起萌芽生长
第二章 组织的枝干
第一节 沟通
一 与资助者沟通
二 与政府沟通
第二节 在里边
第三节 一起做事:以一个项目为例
一 意愿互融
二 一起做事
三 成果
第四节 意愿能量的流变
一 孕育萌发新芽
二 长出新枝
第三章 组织的生成
第一节 民间意愿互融
一 民间意愿
二 沟通互融
第二节 民间组织化
一 非政府发起组织
二 互融的组织化
下编 方法与成果价值
第四章 互融分析:2004一2006年访谈分析
第一节 改革前的困惑
一 如何凝聚人
二 怎样体现多学科相结合
三 如何理解研究所与研究会混在一起
四组织为什么过分地依赖一个人
第二节 改革后的思考
一 研究会符合NGO的标准吗
二 “能力建设”是否澄清了研究所和研究会的关系
三 项目与小组的区分有什么意义
四研究会的未来会怎样
第五章 持续互融:2013年回访分析
第一节 交互融合的动态关联
一 研究会的生成如哪一棵大树图
二 研究发现对民间行动者有什么用
第二节 我们是谁
一 潜意识中的提醒
二 一起做事的意义
三 湿地诱发的感悟
四生态理念的治理
第三节 富有启迪作用的研究
一 研究促发的行动和变化
二 研究引发的思考和展望
第四节 读后随想
第六章 方法与成果的能动存在
第一节 访谈分析与解读分析的交互融合
第二节 研究者与研究的交互融合
第三节 方法与成果的交互融合
后记
《民间意愿互融之树--新思维中的民间组织理论与方法》作者王凤仙、米晓琳受美国物理哲学家凯伦·巴拉德(KarenBarad)能动实在论(agentialrealism)思想的影响,上编以全新思维分析一个民间组织个案,阐述一种民间组织化理论,下编呈现这一理论产生的方法和过程。全书试图揭示本研究成果的能动存在价值,表达作者对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思考。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民间意愿互融之树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9787516150603 如需购买下载《民间意愿互融之树》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 |||
出版地 | 北京 | 出版单位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52.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1 × 15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
民间意愿互融之树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于2014.11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C231 的主题关于 社会团体-研究-世界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