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年代:2015
定价:25.0
本书从“记者职业身份认同是社会建构的产物”的理论假设出发,将宏观的新闻改革发展历程与微观的个体职业实践勾连起来。全书主要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力图对具有重要样本意义的中国青年报记者群体的新闻实践进行历史性、整体性、过程性的深入分析,观照中国记者独特的职业经历、精神追求、心灵拷问以及自我超越,为新闻事业的进一步改革提供富有现实意义的建议和思考。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第三节 理论基础
一、理论假设
二、理论视点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框架
第二章 机关报模式与记者职业身份的变形
第一节 国家层面的新闻职业规定
一、“完全的党报”特征
二、双重使命:团中央与全国青年的喉舌
三、开明政治家与记者职业身份的体制内协商
第二节 体制内开放与职业意识的有限导入
一、读者来信受重视的时代背景
二、读者来信的特点
三、读者来信对《中国青年报》记者新闻实践的影响
第三节 职业身份认同错位:富有革命热情的“机关干部”
一、职业动机:服从组织决定
二、作为批判靶子的“资产阶级新闻观”
三、新闻真实性原则的消亡
第三章 新闻共同体的回归与记者职业身份的建构
第一节 从“宣传本位”向“新闻本位”的转型
第二节 专业控制:“高水平的一致”
一、从直接控制到专业控制
二、对下:从单向灌输到双向互动
三、从“政治化”向“专业化”转型
第三节 深度报道:“主体新闻观”的建构与解构
一、深度报道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内部动因
二、“张建伟模式”与记者职业身份内部协商
第四节 自我认同:从普罗米修斯到西西弗斯
一、群体特征:底层生活经验
二、从普罗米修斯到西西弗斯的角色转换
第四章 媒介市场化变革与记者职业身份的解构
第一节 抵抗:天折的公司化改革
一、作为抵抗的“主流大报”转型
二、“团中央机关报”表述的退场
三、失败的改革
第二节 商业化收编:记者考核条例风波
一、商业化收编之一:发行
二、商业化收编之二:记者考核
第五章 职业身份认同的建构与分裂
第一节 认同的力量
一、合法性认同:新闻记者是一种职业
二、抗拒性认同:“职业共同体”的形成
三、规划性认同:新闻实践的转型
第二节 记者职业身份认同建构的逻辑
一、“国家~媒体”边界关系的突破与职业意识表述
二、“媒体一公众”边界关系的建构与职业意识表述
三、记者群体内互动:职业身份认同的内化
第三节 分裂感的正面价值与负面意义
一、“半官、半商、半文、半武”的尴尬
二、收入多元化对职业身份认同的消解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开放语境中记者职业身份的社会协商
一、“边缘突破”的困局
二、开放语境中记者职业身份的重构
三、本书的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一:访谈提纲
附录二:访谈记录(节选)
作者甘丽华从“记者职业身份认同是社会建构的产物”的理论假设出发,将宏观的新闻改革发展历程与微观的个体职业实践勾连起来。《中国记者职业身份认同的建构与消解 以记者群体为例》主要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力图对具有重要样本意义的《中国青年报》记者群体的新闻实践进行历史性、整体性、过程性的深入分析,观照中国记者独特的职业经历、精神追求、心灵拷问;结合基于具体个案的“厚描”与案的“理论阐释”,提出了影响记者职业身份认同的三种关系模式。《中国记者职业身份认同的建构与消解 以记者群体为例》为理解中国记者职业身份认同的决定因素和作用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能为新闻事业的进一步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中国记者职业身份认同的建构与消解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9787562269229 如需购买下载《中国记者职业身份认同的建构与消解》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 |||
出版地 | 武汉 | 出版单位 |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25.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4 × 17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
中国记者职业身份认同的建构与消解是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于2015.1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G214.2 的主题关于 记者-新闻工作-研究-中国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