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花生树
杂花生树封面图

杂花生树

林斤谰, 著

出版社:辽宁人民出版社

年代:2006

定价:30.0

书籍简介:

本书是林斤澜先生各个时期散文代表作品的精选集,由作者修订,并增加了一些新的篇目。书中文字,处处体现了作家丰富的人生阅历,睿智与才情,以及作家独特的艺术风貌,是了解、欣赏大家手笔的得力选本。

书籍目录:

林斤澜的本色(序)

点穴

世界

隧道

骆驼

心草

天籁

过客

春声和春深

山水之“寓”

花生米、豆腐干、火腿、稀粥

随笔四篇

衣食住行

乌牛早

故里短草

座右铭

城墙

老北京城

神憩

蝉春

岁灯

北京的树

三千岁月立一柱

京都见证天宁塔

雨天

宁静

注一个“淡”字

读汪曾祺《七十书怀》

安息

纪终年

“七月流火”

我们叫他端木

读《心中永远的痛》

十月电话

送唐浞

“红八月”的“八二三”

大师小事

山外有山天外天

学堂怀旧

盆景

寄语温州同行

蓝色湖

只缘身在此山中

天意

错乱

月光

嫩绿淡黄

随缘随笔无巧不成书

习惯

短篇短篇

《茶馆》前后

小车不倒只管推

说癔

立存此照

杂花生树

呐喊

为沈克成沈迦父子研究“温州话”著作呐喊

上下

论武松没有绰号

读《三三》三稿

读《卡门》杂感

短打本领

“侃”和“聊”

聊天和做梦

散文闲话

谢“秘方”

乡谈

故事事故

吹响自己的唢呐林斤澜的本色孙郁一九八一年在大连第一次见到了林斤澜时,他的那双清澈、美丽、深含内容的眼睛,让我忽记起梁遇春的文字,觉得在气质上和民国的文人有着什么联系。我后来陆续读到林厅澜的作品,和最初对他的感受基本是一致的。

北京作家中,他和汪曾祺、端木蕻良是很有旧文人气息的,为人与为文,和社会流行的那些都不太一样。他们的文字,都可以把玩,神采多于俗调,总要向内心验证着什么。许多中断了的读书人的情调,在林先生这类人身上是时隐时现的。

汪曾祺生前和我谈到过一次林斤澜的文字,大意是有些朦胧,是反逻辑的。事情是这样的:有一次《北京日报》刊发了一个下岗女工的文章,汪老以为很好,遂组织林斤澜、邵燕祥写了评论文章。三人的稿子一同发在我编的副刊上。不久有了一次聚会,汪曾祺随意讲了对林氏的看法,我以为是很到位的。林斤澜与汪曾祺是挚友,彼此相互激赏,其实二人审美观上差异较大。汪氏趋于清淡,林氏颇为迷离。前者以士大夫气而略显飘逸,后者因陷于苦思而时见悲情。但两人皆深嗜古意而均显清峻,在什么地方有六朝人的余绪,那是细心者一眼就看到的。汪老归道山之后,林斤澜少了一个可深谈的朋友,从其文章里,能感到内心的寂寞。两人交谊之深,外人是难以深晓的。

林斤澜以小说闻世,黄子平曾对其有恰当的评论,已成佳话。文学史大概是有公论的。他的散文也自成一路,来无踪,去无形,神兮怪兮,与小说性质相同,有怪异的味道。他写小说,也研究小说,在文体上有着精神的自觉。写随笔与散文,也是有学问的底气,不像一般的文人无节制地抒情,而是伸缩有度,较为讲究。我读他的书,二是喜欢他的非正宗的学究气,思考文史旧迹时,偶见妙思,又不张扬,在絮语里暗藏己意,细细考究,是大有学问的。二是其内心的敏感,对山川草木,陈年往事,多伤感的记叙,内省的因素很多,读起来有着不小的痛感。同代人的装腔作势,是看不到的。但他又没有旧文入的酸腐气,看法常常是鲜活的个性的生命之流。叹古史,忆旧人,讥时弊,挥洒自如,九曲回肠,宛转多妙。我觉得他喜欢卡夫卡、鲁迅那样的沉郁,在短章里沉于心的深井,常常拷问出虚幻与实有的东西。而苦涩里又不见顾影自怜的轻薄,文字后是大爱的气息。现在一些年轻的散文家,大约已没有了这样的质感了。

在诸多的文章里,透出他天性的元素。比如对小人物的悲怜,对命运的恍惚性的伤感,对美的瞬间的逝去的追捕,有童贞心的灵动,也有苍凉的老人的冷眼。所以一方面是弥漫的夜的雾,另一方面又是炎炎的爽日的光。他不相信单纯的梦和幻影里的歌,虽然一面憧憬着,然而又一面怀疑着。在审视尘俗时,画出过阿O子孙的脸,有时也像迦尔洵那样的作家,写出灵魂的惊悸。林斤澜写人记事,有着历史的重影,那些悲壮的以往一直参照着一切。所以即便在那些轻松的文字间,你也能感到他的忧郁。他似乎不像沈从文、汪曾祺那样悚身一摇,进入田园的静谧里。在林氏的世界里,苦涩的雾一直罩着,像网一样。

北京作家群里,文字中带有民俗倾向者很多。林斤澜身上的气息,和老舍、端木蕻良、汪曾祺诸人不同,江南的湿气与忧郁里,也带有了北京风沙里的空漠感。他善于写神秘的短章,表达时跳跃闪动,从不一条路走下去,一笔双影,一腔二调,!身两形。其中不都是文人的孤芳自赏,所谓浓浓的书卷气,乡下的野味与古都的调子都杂陈其中。所以读他的作品,有时也像民国文人的笔记,野史与乡邦文献尽入其眼,加之野狐禅的讥诮,使文章如暮色中的乡间古道,影影绰绰之间,闪着神秘的光,让人有无限的遐想。沿着那隐而曲的路,似乎没有终结的时候。

林斤澜的鉴赏旧书与艺术的眼光,尤让人佩服。他品评文人作品,以心入门,会心之余,有多致的盘诘。梳理文坛佚事,绝不附会别人,自己娓娓道来,常出奇思,语惊四座。你读他关于民国作家的文字,是文学史论者所少有的顿悟。那些关于老舍、叶圣陶、萧军的品评,灵光闪闪,暖意的东西多多。林斤澜的世界一方面是纯意浓浓,一方面杂思深深,绝不是象牙塔里的独语。纯而浓,杂而深,乃内心的静与目光的明所致,向内坚守固有之温性,向外不失冷观之觉态,其文深若林海,淡似清水,与读者是亲和的。

天地间平凡自然的声音,有时是最美的存在。林斤澜有一篇散文《天籁》就写出了美妙之音,亦可说是其美学观的代表吧。林氏在混杂、浊乱的世间,念念不忘对闪光的美质的捕捉。

《天籁》从冰冷的世界写出“夏夜星空一声宇宙的呻吟”,遂感叹像一根琴弦,是对苏醒的心弦的挑拨。那个来自自然间朴实平和的音律,在作者看来恰是人间常常迷失的存在。所以重要的是从驳杂晦暗间,恢复到常态之中,有着天籁的本色。林斤澜的写作,在曲折里伸向了那个本色,只不过还是在混杂中的挣扎,一时不易被察觉罢了。

2006年11月26日

内容摘要:

  当现代生活给人们施加了种种强大压力的时候,快餐似的大众娱乐文化成为人们放松身心的主要途径,而能带来心灵安宁和享受的文化艺术越来越受人们的欢迎。“大家散文”系列丛书,包括汪曾祺的《无事此静坐》、钟敬文的《为了民谣的旅行》、宗璞的《那青草覆盖的地方》、林斤澜的《杂花生树》,意在张扬大家风范,呈现老作家的人生轨迹,找回那种离我们渐行渐远的温柔敦厚、朴素挚真的文化传统。本书是林斤澜先生各个时期散文代表作品的精选集。
  本书是林斤澜先生各个时期散文代表作品的精选集,由作者修订,并增加了一些新的篇目。书中文字,处处体现了作家丰富的人生阅历,睿智与才情,以及作家独特的艺术风貌,是了解、欣赏大家手笔的得力之作。
作者简介:  林斤澜,1923年生人,浙江温州人。1945年毕业于国立社会教育学院,1949年后到北京市文联创作组从事剧本创作,1956年出版了第一本书  戏剧集《布谷》。以后发表的作品大多为短篇小说,一般取材于农民或知识分子的现实生活,讲究构思立意,风格清新隽永,独树一帜。代表作品有《矮凳桥风情》等。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杂花生树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丛书名典藏散文丛书
9787205061289
如需购买下载《杂花生树》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沈阳出版单位辽宁人民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30.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6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杂花生树是辽宁人民出版社于2007.01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I267 的主题关于 散文-作品集-中国-当代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