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年代:2007
定价:32.0
1930年代巴黎成了世界知识分子的集散地。但巴黎不再是世界的首都,它现在成了一个十字路口。
作者前言
第一部分巴黎莫斯科
1夜航
2在红场上
3十月剧团
4彷徨的灵魂
5耳光
6哈尔科夫会议上的否认
7艰难的死
8一位天才登场
9神圣的达利
10嘉拉
11一见钟情
12大人物与小夫人
13改变世界
14政治与艺术
15苦难的诗歌
16战斗
17王家桥酒吧
第二部分莫斯科巴黎
18卡夫卡式人物
19乡村别墅
20精心组织的旅行
21通过国会大厦
第三部分巴黎马德里
22剧院
23声明书
24洛克希德.奥里翁飞机
25文物盗窃
26爱情与文学
27通不过!
28战争与革命
29人民阵线
30西班牙航空纵队
31哦嘞!
32第三共产国际的笔杆子
33绮尔达与罗伯特
34胜利广场
35访苏归来
36阿尔卡萨
37阿尔瓦塞特的作家
38死亡在马德里
39复仇
40这仅是一次再见
4l塞维利亚的美人
42同志,快跑,旧世界在你的身后!
第四部分格尔尼卡
43贵族与颠覆
44美男子与战争
45笔与枪
46格尔尼卡的橡树
47毕加索先生的爱情
48画时激情如火
49圣女西蒙娜
第五部分巴黎纽约巴黎
50诉讼
51星期三晚会
52南北回归线
53阿尔法一罗密欧轿车
54夜间访客
55《希望》
56这位老人
第六部分最后的边疆
57一名儒将
58一个青年女子
59特鲁埃尔
60特鲁埃尔山脉
61洛尔
62西班牙换位游戏
63战争接着战争
前言
1936年9月5日,晚上,有两个男人在巴黎胜利广场一家饭店进晚餐。一位六十七岁,另一位三十五岁。年长者从苏联归来,他在那里受到精心的接待,完全符合他的介入知识分子、国家良心的身份地位。
年轻者从西班牙回来,他是共和国军队的上校,是他亲手创建的航空纵队的领导人。
他们两人被一部分舆论奉若神明,被另一部分舆论嗤之以鼻,斥责七旬老人为共党分子、通奸犯、同性恋,而那个年轻人是文物盗窃犯、叛节者和革命党。
安德烈.纪德,安德烈.马尔罗。
这两人都勇气非凡,是他们这代人的象征,从两座城市归来,莫斯科,马德里,在那里20世纪转入一个新岔道。作为一位小说家,怎么能不坐到他们的桌子上倾听、描述,跟随他们和所有越过边境的人一同出发呢?
三十年前,艺术大舞台的大幕向着蒙马特尔和蒙帕那斯拉开。洗衣船、圆顶咖啡馆、洛东达咖啡馆、丁香园咖啡馆接待了当代世界最有天才的作家与画家。雅里、毕加索、阿波利奈尔、桑德拉尔、莫迪利亚尼、苏丁还有其他许多出类拔萃的人物,使现代艺术直至20年代一路上都精彩纷呈。他们是《波希米亚人》(1998)一书中的主角。
LIBERTAD中的人物走的不是同样的路。画家已经让出地盘。除了毕加索和达利、马松和米罗还留在路边,昨天的画坛艺徒都已不做声了。他们把话筒留给了作家。这个时代成就了文学上的高谈阔论。然而它充满风险。它要人介入。它狰狞可怕。
跟《波希米亚人》的时代相反,LIBERTAD的时代是史诗的时代。1914年,艺术家参军保卫法兰西。二十年后,他们如果去战斗,不再仅仅是拯救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而是保卫一种世界观。法西斯主义在欧洲各国门前徘徊。它使德国瘫痪,它使西班牙遍地战火。对一部分人来说,莫斯科是坚固的堡垒;对另一部分人来说,是幻灭甚至是背叛的象征。面对着危险产生一种战斗的艺术。加西亚.洛尔卡、马尔罗、纪德、卡帕、海明威、毕加索……每个人带了自己的钢笔、画笔、目光,在这些烧焦的土地上创造了杰作。他们在世纪初的兄弟来到了。而相反他们自己却出发了。巴黎不再是世界的首都。它变成了十字路口。世界各国的作家、诗人都经过这里然后前往召唤他们的城市与国家。
艺术家齐声高喊自由、平等、博爱。他们不再同从前一样了。时代携了他们的手。他们离开了亨利.缪尔杰珍爱的象牙塔而进入了人生的角斗场。昨日的波希米亚人,他们转变成了现代人。
本书讲述上世纪30年代,巴黎成了世界知识分子的集散地。马尔罗、纪德、卡帕、毕加索、海明威、洛尔卡们带着他们的钢笔、画笔、目光来到巴黎。巴黎是一个十字路口。二十年前,法国的艺术家们参加军队是为了保卫法兰西,而这时,他们如果去战斗,不再仅仅是拯救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而是保卫一种世界观。彼时,法西斯主义在欧洲各国门前徘徊,莫斯科对一部分人而言是坚固的堡垒,对另一部分人来说却是幻灭甚至背叛的象征。有信仰、有理想的自由灵魂在烧焦的土地上创造了传世的杰作,艺术家们离开了象牙塔而进入了人生的角斗场。作者丹.弗朗克著有《波希米亚人》(1988)和《Litertad!自由派作家们》(2004),是他借艺术家之目光、以小说家之笔法来书写历史的两部姐妹篇。本书由著名法文翻译家马振骋翻译。 巴黎莫斯科,巴黎马德里,巴黎纽约巴黎。1930年代,巴黎成了世界知识分子的集散地。马尔罗、纪德、卡帕、毕加索、海明威、洛尔卡们带着他们的钢笔、画笔、目光,来到了巴黎。巴黎是一个十字路口。世界各国的作家、诗人都经过这里,然后前往召唤他们的城市和国家。 二十年前,法国的艺术家们参加军队是为了保卫法兰西,而这时,他们如果去战斗,不再仅仅是拯救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而是保卫一种世界观。Libertad!这是一个史诗的时代。彼时,法西斯主义在欧洲各国门前徘徊,它使德国瘫痪,使西班牙遍地战火。莫斯科对一部分人而言是坚固的堡垒,对另一部分人来说却是幻灭甚至背叛的象征。有信仰、有理想的自由灵魂在这铁马金戈的时代所冒的风险不亚于战火中的士兵,但他们还是在烧焦的土地上创造了传世的杰作。 艺术家齐声高喊自由、平等、博爱。他们不再同从前一样了。时代携了他们的手。他们离开了珍爱的象牙塔而进入了人生的角斗场。昨日的波希米亚人,转变成了现代人。【作者简介】 丹.弗朗克(DanFraIlck)法国作家。生于1953年。巴黎索邦大学社会学专业毕业。1980年发表第一部小说《希腊历朔日》,即获得“处女作小说奖”。此后作品不断问世,主要有《阿波丽娜》(1982)、《晚间的夫人》(1984)、《告别》(1987)、《疯人陵园》(1989)、《分离》(1991,获法国记者协会颁发的“勒诺多奖”)、《裸卧》(1998)、《孩子们》(2003,获“女小说家奖”)。《波希米亚人》(1998)和《Libertad!自由派作家们》(2004)是他借艺术家之目光、以小说家之笔法来书写历史的两部姐妹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