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安思危
居安思危封面图

居安思危

温志强, 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年代:2011

定价:38.0

书籍简介:

社会转型期中国社会公共危机频发,但是实践证明,把公共危机管理的目标从突发事件前移到潜在的危机风险控制、把管理重点从应急处置逐渐前移到对潜在危机的预防和应急所需资源的准备上来,是危机爆发后快速有效处置的根本保证。本书运用实证分析和文献分析的方法全面考察我国公共危机管理实践的成败;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研究以处置为主的应急型公共危机管理与以准备为主的预防型危机管理的优劣,探索转型期如何构建危机管理的有效预防准备机制。

作者介绍:

温志强,1971年7月出生,甘肃会宁人。1996年毕业于甘肃中医学院临床医疗专业,获医学学士学位;2002年获成都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专业医学硕士学位;200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获管理学硕士学位;2005年考入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政治学专业攻读博士研究生,2009年毕业并获法学博士学位;2010年7月进入北京大学公共管理学博士后流动站。2006年10月任天津师范大学副教授。长期从事公共危机管理方面的研究。曾出版专著及教材六部,在核心期刊和一般期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本书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本书研究的理论价值

三  本书研究的现实意义

第二节  公共危机预防准备管理问题的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本书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本书研究的理论价值

三 本书研究的现实意义

第二节 公共危机预防准备管理问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 公共危机管理的研究概况

二 预防准备管理的研究现状

第三节 本书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方法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的重点和创新之处

三 研究方法

第四节 本书的基本假设、理论线索与研究框架

一 基本假设

二理论线索

三研究框架

第二章 公共危机管理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 公共危机

一 公共危机的内涵及特征

二 公共危机的分类及成因

第二节 公共危机管理

一 公共危机管理的内涵及特征

二 公共危机管理过程的结构性分析

第三节 公共危机管理的分类

一 应急处置型公共危机管理

二 预防准备型公共危机管理

第三章 社会转型对中国公共危机管理的影响

第一节 公共危机管理内容的动态分析

一 社会对抗自然灾害阶段——原始社会的公共危机管理(古代—18世纪)

二 政府参与灾难救助阶段——公共危机管理的孕育(18世纪—20世纪50年代)

三 以战争为背景的国家安全管理——公共危机管理理论的形成(20世纪60—70年代)

四 公共危机的综合管理阶段——公共危机管理理论的成熟(20世纪70年代末—90年代)

五 社会转型时期的非传统公共安全管理——公共危机管理理论的扩展(20世纪末以来)

第二节 基于转型理论的社会特点分析

一 不确定性因素增多

二 社会矛盾突出

三 市场体制不完善

四 政府治理局限

五 法律法规不健全

六 文化发展失衡

七 全球化的影响加深

第三节 基于风险社会理论的社会风险分析

一 灾害风险

二 现代化发展风险

三 制度风险

四 全球化风险

五 市场经济风险

六 社会阶层分化风险

第四节 社会转型期中国公共危机的发展趋势

一 形式多元化

二 规模扩大化

三 影响辐射化

四 频率增高

五 破坏性加大

第五节 社会转型对预防准备型公共危机管理的诉求分析

一 公共危机管理的理想状态与预防原则

二 公共危机管理的价值选择与人本原则

三 公共危机管理的真实目标与长效原则

四 公共危机管理的核心内容与准备原则

第六节 构建中国预防准备型公共危机管理机制的必然性

一 基于社会风险的公共危机特性的需要

二 社会转型期公共危机管理长效机制的必然选择

第四章 社会转型期中国应急处置型公共危机管理的困境

第一节 扬汤止沸,曲突徙薪:危机预防的关键性作用被淡化

一 扬汤止沸,淡化了风险意识

二 曲突徙薪,淡化了预防地位

三 人云亦云,淡化了预防导向

第二节 临阵磨枪,部门割据:临时组织的权威性受到挑战

一 制度分散,缺乏权威

二 临阵磨枪,仓促上阵

三 部门割据,职责分割

第三节 理想化预案,静态准备:应急计划的实际应用性受到质疑

一 预案理想化,实际可操作性差

二 缺乏系统规划,应机权变性差

三 静态准备,缺乏动态演练

第四节 热情有余,技术不足:专业公共危机管理人才匮乏

一 专业救援队伍缺乏

二 专家咨询队伍薄弱

三 专业的管理人才匮乏

四 应急技术研究和公共危机管理专业学科建设滞后

第五节 临时动员,训练不足:公民缺乏自救知识

一 大政府小社会,公民参与不足

二 应急科普空白,公民缺乏自救知识演练

第六节 资源匮乏,捉襟见肘:应急物资严重不足

一 投入不足制约应急救援

二 物资缺乏影响应急效率

第五章 预防准备型公共危机管理对应急处置管理困境的弥补价值分析

第一节 有利于培养危机预防文化

一 树立预防思想

二 倡导安全文化

三 强化风险意识

第二节 有利于降低政府的法制化治理的制度成本

一 降低制度协调成本

二 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第三节 有利于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一 弱化危机管理部门自身利益

二 提高应急指挥的统一协调性

三 提高危机管理的专业化水平

第四节 有利于提高公共危机常态管理水平

一 提高对于危机风险的可控性

二 提高政府应急管理效能

三 减轻危机发生后的危害

四 降低次生衍生灾害的发生

第六章 建构预防准备型公共危机管理机制的对策建议

第一节 思想准备:倡导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危机预防文化

一 倡导预防文化,强化风险意识

二 开展警示教育,提高社会整体防治公共危机的能力

第二节 制度准备:基于非常态管理的《紧急状态法》的制度调整

一 《紧急状态法》的宪政依据

二 《紧急状态法》的基本内容

三 《紧急状态法》对于公共危机管理的规制性作用分析

第三节 体制准备:基于大部制思想下常设公共危机管理职能体制建设

一 中枢决策机构“国家安全委员会”

二 国家实体职能机构“紧急状态部”

三 “紧急状态部”对于公共危机的常态化管理作用分析

第四节 人力资源准备:公共危机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和科学技术研究

一 危机防治专业人才队伍培养

二 危机防治技术研究

三 危机防治学科建设

第五节 自救准备:社会风险心理和公众自救能力的提高

一 应急演练,增强民众自救能力

二 心理干预,增强民众面对危机的勇气

三 宣传教育,提高科学预防能力

第六节 资金准备:基于储备金制度的“社会发展风险基金”的预算

一 “社会发展风险基金”的预算依据与资金来源

二 “社会发展风险基金”对于政府危机管理的保障作用分析

第七节 物资准备:基于应急物资物流平台的“应急实物准备库”建设

一 “应急实物准备库”的建设内容

二 “应急实物准备库”的应急物流规划

三 “应急实物准备库”对于应急实物的资源配置作用分析

第八节 应急预案准备:动态的预案编制

一 预见性

二 规范性

三 时效性

四 权变性

五 科学性

第九节 社会资源准备:建立适度的社会动员机制

一 构建社会应急人力动员机制

二 培养社会应急组织

主要参考文献

一 国内文献

二 国外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这本《居安思危——社会转型期中国公共危机管理预防准备机制研究》由温志强著:社会转型期中国社会公共危机频发,但是实践证明,把公共危机管理的目标从突发事件前移到潜在的危机风险控制、把管理重点从应急处置逐渐前移到对潜在危机的预防和应急所需资源的准备上来,是危机爆发后快速有效处置的根本保证。《居安思危——社会转型期中国公共危机管理预防准备机制研究》在全面考察我国公共危机管理实践成败的基础上,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研究以处置为主的应急型公共危机管理与以准备为主的预防型公共危机管理的优劣,探索转型期如何构建公共危机管理的预防准备机制。

编辑推荐:

    
这本《居安思危——社会转型期中国公共危机管理预防准备机制研究》由温志强著,依据公共危机管理工作重点的不同,把公共危机管理过程分为预防准备阶段、预报警戒阶段、应急处置阶段、恢复重建阶段四大阶段,并就这四个阶段分别做较为深入的研究,拟题为“居安思危:社会转型期中国公共危机管理预防准备机制研究”、“危在旦夕:中国公共危机管理预警机制构建研究”、“临危不惧:中国公共危机管理应急处置机制研究”和“转危为安:中国公共危机后的恢复重建机制研究”。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居安思危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500498667
如需购买下载《居安思危》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38.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1 × 15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居安思危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于2011.5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D63 的主题关于 紧急事件-公共管理-研究-中国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