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四百相
暂无封面,等待上传

中华四百相

金歌, 主编

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年代:2006

定价:38.0

书籍简介:

本书以丰富的史料,生动的语言,介绍从周姜太公到清张之洞的四百相的主要生平,评说其功过,为广大读者了解中国历史的一个侧面提供了很有特色的读本。

书籍目录:

先秦

姜太公

管仲

伍五胥

苏秦

张仪

吕不韦

李斯

赵高

萧何

曹参

陈平

周勃

张苍

申屠嘉

周亚夫

卫绾

田蚡

公孙弘

公孙贺

刘屈牦

田千秋

魏相

丙吉

黄霸

于定国

韦玄成

匡衡

王商

张禹

翟方进

孔光

朱博

邓禹

伏湛

侯霸

蔡茂

虞延

袁安

丁鸿

鲁恭

杨震

刘恺

种皓

黄琼

胡广

杨赐

杨彪黄琬

王允

董卓

曹操

荀或

三国

韩暨

华歆

钟繇

王朗

陈群

陈矫

刘放

高柔

司马懿

司马昭

诸葛亮

蒋琬

费炜

董允

顾雍

陆逊

步骘

朱据

孙峻

孙琳

濮阳兴

陆凯

张悌

贾充

司马孚

裴秀

石苞

何曾

荀勖

卫罐

司马亮

杨骏

张华

司马伦

司马同

司马义

王戎

司马颖

司马越

诸葛恢

王导

何充

蔡谟桓温

王彪之

谢安

司马道子

司马元显

南北朝

刘穆之

徐羡之

傅亮

刘义康

何尚之

刘义恭

沈约

崔浩

元勰

元禧

元详

崔光

萧宝夤

李崇

元徽

尔朱荣

杨椿

高欢

杨倍

斛律金

和士开

高俨

宇文护

高颍

苏威

杨素

裴蕴

宇文化及

裴寂

刘文静

萧踽

杨恭仁

封伦

裴矩

宇文士及

房玄龄

高俭

长孙无忌

李靖

杜如晦

王珪

魏徵戴胄

张亮

马周

褚遂良

许敬宗

于志宁

李义府

上官仪

刘仁轨

裴炎

武承嗣

苏良嗣

狄仁杰

苏味道

武三思

姚崇

李峤

魏元忠

张柬之

苏壤

崔浞

宋璟

刘幽求

窦怀贞

郭元振

张说

源乾曜

张嘉贞

宇文融

韩休

张九龄

李林甫

牛仙客

杨国忠

韦见素

房瑁

苗晋卿

张镐

郭子仪

李辅国

元载

刘晏

李忠臣

杨炎

卢杞

李晟

浑城

李勉

马燧

张延赏韩混

李泌

董晋

陆贽

郑余庆

杜佑

杜黄裳

武元衡

李吉甫

李藩

权德舆

李绛

裴度

王涯

令狐楚

元稹

牛僧孺

韦处厚

李德裕

李训

杨嗣复

李绅

毕诚

杨收

崔彦昭

郑畋

杜让能

张浚

崔胤

陆康

五代

张文蔚

敬翔

刘郡

桑维翰

杜重威

李守贞

苏逢吉

冯道

范质

赵普

薛居正

吕蒙正

吕端

寇准

王钦若

丁谓

吕夷简

晏殊范仲淹

富弼

韩琦

王安石

司马光

范纯仁

蔡京

郑居中

王黼

张邦昌

李纲

汪伯彦

吕颐浩

张浚

秦桧

贾似道

文天祥

辽金

韩延徽

耶律隆运

完颜希尹

完颜宗翰

石盏女鲁欢

耶律楚材

史天泽

安童

崔斌

阿合马

伯颜

桑哥

铁木迭儿

萧拜住

燕铁木儿

铁木儿塔识

脱脱

哈麻

成遵

李善长

徐达

汪广洋

胡惟庸

杨荣

解缙

杨士奇

彭时

徐有贞

李贤

万安李东阳

杨廷和

张璁

严嵩

夏言

徐阶

高拱

张居正

叶向高

吴道南

钱龙锡

温体仁

徐光启

杨嗣昌

周延儒

宁完我

洪承畴

范文程

希福

图海

熊赐履

徐元文

张英

李光地

隆科多

张廷玉

鄂尔泰

史贻直

傅恒

刘统勋

尹继善

舒赫德

于敏中

阿桂

和珅

福康安

孙士毅

刘墉

松筠

曹振镛

长龄

穆彰阿

琦善

耆英

桂良

叶名琛

肃顺

曾国藩

李鸿章翁同稣

荣禄

张之洞“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历史是一面镜子,人们从中可以接受历史的经验和教训,用来借鉴过去、指导现在和思考将来。中国历史源远流长,上起三代,下迄明清,政权更迭,史料浩繁。而要理清历朝历代的脉络,并对其有较为清晰准确的把握,了解它们的代表人物不失为一条直捷而有效的途径;中国历代纪传体所谓“正史”,也基本上正是这样做的。不过,洋洋二十六部正史以及其他浩如烟海的实录、野史、笔记,其文字皆为文言文,作为今天的读者,消化、吸收起来颇为不易。至于那些涉及帝王将相的小说、电影、电视剧、戏剧,虽然生动、有趣,却存在大量的虚构、想像的成分,有失历史真实性。为了便于读者了解史实,以史为鉴,我们组织了一些谙熟史学的作者,群策群力,编辑这套“中华文史大观”丛书,包括《中华四百帝》、《中华四百后》、《中华四百相》、《中华四百将》四种。

这本《中华四百相》选取了历代宰相近四百位,为之立传,上起先秦的姜太公,下迄清季的张之洞。宰相一职在历代有不同的称呼。先秦时称为相邦,简称相,是战国时百官中最高者。秦统一中国后,设有中枢、地方、军事三部分官制,中枢官制是在皇帝之下设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九卿等,丞相为百官之长,分为左右,又称相国、大丞相等。西汉设官大体沿用秦朝,对官员颁以印绶、定出品秩,但汉武帝时以“大将军”执掌朝政实权,丞相逐渐失掉实权;东汉不设丞相,由尚书令掌握实权,丞相即三公中的司徒,与太尉、司空共议国家大政。三国时魏设中书省,中书监、令成了实际上的宰相;蜀汉设丞相;孙吴相继置有丞相、太尉、司徒、司空、大司马、大将军,相当于宰相。两晋到南北朝时期,宰相无定员、无定名,也无定职,有丞相、司徒、相国、中书监令等多种名称,但真正总揽大权的,都必须加上“录尚书事”的称号。隋代中枢机构是尚书省,尚书令、左右仆射行使事实上的宰相职权。唐代设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三省的长官相当于宰相之职。五代官制基本与唐相同,以三省长官为宰相,只是后梁时枢密使以宰臣兼领。宋代宰相不再专任三省长官,在三百年中曾五次变更宰相制度,相继以同平章事、参知政事、左右仆射、门下侍郎、门下侍中、左辅、右弼、太宰、少宰、左右丞相行使宰相之职。辽代的北面官之北宰相府、南宰相府设有左右宰相;金代的尚书令、左右丞相为事实上的丞相;元代中书令、右左丞相、平章政事行使宰相职权。明代初设有左右丞相,后废丞相,分其权于六部,又设殿阁大学士,为事实上的宰相。清代以大学士、军机大臣行使丞相职权。

全书按朝代先后顺序编排,根据历代宰相设置选取了其中最著名、最具代表性的近四百人。虽管窥锥指,不能全部囊括,但读者可以窥一斑而想见全豹。由于有许多历史人物出将入相、将相一身,为了丛书的系统性、避免重复,《将》、《相》两种在处理这类人物时作了有所侧重的安排。

历代宰相有的才干超群,为一代之治政;有的智识平庸,鲜有建树;有的清廉勤政,成一代之清流;有的贪赃枉法,兴一朝之浊浪;有的为官正直,不畏权贵,视生死于度外;有的专事谀媚,溜须拍马,苟且偷生;有的流芳百世,有的遗臭万年……千人千面,形形色色。今天的读者,站在新的历史高度,应辩证地看待这些宰相,不能绝对化。

本书每篇小传的内容包括历代宰相的家庭情况、政务作为、性格嗜好、趣闻轶事以及死亡原因等,均基于史实,以政事为主,兼及经济、文化、生活,熔知识性、思想性、趣味性于一炉,对于今人从政、经商、求知等,都不无启迪和教益。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历代正史和其他史著,也参考了一些今人的研究成果,在此深表谢忱。由于水平所限,书中不免有值得商榷及错讹之处,欢迎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中华四百相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7543929058
如需购买下载《中华四百相》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上海出版单位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38.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6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中华四百相是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于2006.06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K827=2 的主题关于 宰相-评传-中国-古代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