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年代:2008
定价:48.0
本书是冯友兰先生的回忆录,是冯先生的自传。作者在自传中真诚地解剖自己,总结教训,所以说,它不是一般的传记或回忆录,它对于理解作者尤其具有重要意义。
《自序》之自序
一社会
第一章清末帝制时期
第二章民国时期
第三章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二哲学
第四章20年代
第五章30年代
第六章40年代
第七章50年代及以后
三大学
第八章北京大学
第九章清华大学
第十章西南联合大学
四展望
第十一章明志
附录
冯友兰先生年谱简编
《三松堂自序》第二次校勘后记
前言
古之作者,于其主要著作完成之后,每别作一篇,述先世,叙经历,发凡例,明指意,附于书尾,如《史记》之《太史公自序》,《汉书》之《叙传》,《论衡》之《自纪》,皆其例也。其意盖欲使后之读其书者,知其人,论其世,更易知其书短长之所在,得失之所由。传统体例,有足多者。
本书所及之时代,起自19世纪90年代,迄于20世纪80年代,为中国历史急剧发展之时代,其波澜之壮阔,变化之奇诡,为前史所未有。书于其间,忆往思,述旧闻,怀古人,望来者。都凡四部分:曰“社会”,志环境也;曰“哲学”,明专业也;曰“大学”,论教育也;曰“展望”,申信心也。长短不同,旧日小说家所谓“有话即长,无话即短”也。揆之旧例,名曰“自序”。非一书之序,乃余以前著作之总序也。世之知人论世、知我罪我者,以观览焉。
“三松堂”者,北京大学燕南园之一眷属宿舍也,余家寓此凡三十年矣。十年动乱殆将逐出,幸而得免。庭中有三松,抚而盘桓,较渊明犹多其二焉。余女宗璞,随寓此舍,尝名之曰“风庐”,谓余日:已名之为风庐矣,何不即题此书为风庐自序?余以为昔人所谓某堂某庐者,皆所以寄意耳,或以松,或以风,各寄所寄可也。宗璞然之。
书中所记,有历历在目、宛如昨日者,而俯仰之间,已为陈迹。余亦届耄耋,耳目丧其聪明,为书几不成字。除四、五、六章外,皆余所口述,原清华大学哲学系涂生又光笔受之,于书之完成,其功宏矣,书此志谢。
冯友兰
1981年11月
后记
第二次校勘后记
《三松堂自序》(以下简称《自序》)是冯友兰先生的回忆录,是冯先生的自传。之所以名为“自序”,则如冯先生自己所说,是“揆之旧例”,继承古人著述的传统。他以司马迁、班固、王充为例说:“古之作者,于其主要著作完成之后,每别作一篇,述先世,叙经历,发凡例,明指意,附于书尾,……其意盖欲使后之读其书屠,知其人,论其世,更易知其书短长之所在,得失之所由。传统体例,有足多者。”读者不难由此了解《自序》写作之旨趣。
但《自序》写于80年代初,此时《中国哲学史新编》的著述还刚刚开始,远未完成,而冯先生自己是将《新编》视为生平最重要著作,将《新编》的写作视为晚年的头等大事的。他为什么不等写成《新编》就写《自序》呢?
这是因为此时的冯先生正处于重大转折关头。在此之前的三十年中,他所做的事主要是“忏悔”(但也曾力争发表一些并非忏悔的见解与主张),在长期接受批判、自我批判、改造思想的过程中,他基本上失落了自我,作为一位思想自成体系的哲学家,却放弃独立思考,其教训是深刻的。冯先生在《自序》中真诚地解剖自己,总结教训,从而提出“修辞立其诚”的原则,决心今后“只写我自己……对于中国哲学和文化的理解和体会,不再依傍别人”(《新编.自序》)。在此之后,冯先生坚决抛开“文革”前已出版的两本《新编》,以八十余岁高龄从头开始撰写七卷本《新编》,且逐步做到不依傍别人,而作出自己的结论,故《新编》新见迭出,每与时论相违。他越写到后来越感到自由,写到最后一册、最后一章,更感到了“海阔天空我自飞”的大自由。可以说,冯先生的最后十年是实践“修辞立其诚”原则的十年,是独立思考的十年,冯先生重又充分显露了他作为思想自成体系的哲学家的本色。这就可见,《自序》的写作对冯先生具有重要意义,他通过蘧一写作实现了从失落自我到回归自我的转变。就此而言,《自序》又不同于古往今来的同类著作,它不是一般的自传或回忆录,它对于理解作者尤其具有重要意义。
冯先生又说,《自序》“非一书之序,乃余以前著作之总序也。世之知人论世、知我罪我者,以观览焉。”因此,对于评价冯友兰其人其书,《自序》是不可不读的。
不反省、不忏悔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唯有经过深刻的反省与忏悔,我们才能真正告别过去,走向未来。“文化大革命”的出现是我们民族的奇耻大辱,其根源何在?整个民族都应该反省与忏悔,每一个过来人都应反省与忏悔,理应成为社会良心的知识分子尤其应该反省与忏悔。这是我们民族希望之所在。
就此而言,《自序》在中国无疑具有独特的价值。
《三松堂自序》曾于1984年12月由三联书店出版单行本(竖排),次年经校勘后收入《三松堂全集》第一卷,1996年筹备出版《三松堂全集》第二版(拟于1998年底出版)时又作了第二次校勘。现即据第二次校勘,改由人民出版社重新出版单行本。
又,《三松堂自序》所述之时代,其下限为1982年。为使读者了解作者生前最后数年的状况,此次人民版于书后增加了附录《冯友兰先生1983年一1990年年谱简编》。此外,书前照片及其说明文字也都有一些变化,以求能更好地反映冯先生的精神风貌与有关史实。
蔡仲德
1997年7月7日
《三松堂自序》是哲学家和哲学史家冯友兰先生的回忆录,它是一本充满大智慧的书,是一本纵论中国大学教育的书,是一个大哲学家用哲学的眼光看待宇宙与人生并得出明确结论的书。而与其思想高度相辅相成的是,本书的语言也达到了现代汉语的最高境界,因而它又是一本语言艺术家透彻认识语言的内在特质和纯熟运用现代汉语的书。《三松堂自序》以其思想和语言的巨大魅力,在读书界获得了崇高的声誉。 本书是作者晚年的回忆录,之所以名为“自序”,是继承古人著述的传统,作为此前所有著作的总序。全书共分为四个部分:社会,讲述自己的成长环境及人生经历;哲学,叙述自己的学术思想及成就;大学,回顾一生求学与任教的经历;展望,表达自己对未来的信心。本书所述,起自1890年代,迄于1980年代,忆往事,述旧闻,怀古人,望来者,对于理解、评价作者及其著作具有重要价值。本书版本采用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作者简介】 冯友兰(1895-1990),字芝生,河南唐河人。191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19年赴美留学,1924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曾任广东大学、燕京大学教授,清华大学教授、哲学系主任兼文学院院长,西南联大哲学系教授兼文学院院长。1952年后一直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长期从事哲学教学和研究,在哲学思想和中国哲学史研究方面自成体系,为中国哲学史的学科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著有《中国哲学史》、《贞元六书》、《中国哲学史新编》、《中国哲学史论文集》、《中国哲学简史》(英文)等。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三松堂自序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丛书名 | 中国文库 | ||
9787010069111 如需购买下载《三松堂自序》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 |||
出版地 | 北京 | 出版单位 | 人民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48.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0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 5000 |
三松堂自序是人民出版社于2008.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K825.1 的主题关于 冯友兰(1895~1990)-自传 的书籍。